過去一年來,折疊屏成了低迷手機市場中的一匹黑馬,逆勢增長。
根據CINNO Research數據,2022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達283萬部,同比大幅增長144.4%。如此難得的藍海,自然吸引了手機廠商的競逐,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共有11款折疊屏新機面市。
吊詭的地方來了,各大手機廠商為了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紛紛強調差異化創(chuàng)新的意愿,但縱觀市場,無論是直板機還是折疊機,雖然有一定的差異性,但在外觀、影像、屏幕、續(xù)航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還是不可避免地趨于同質化。
為什么手機廠商的差異化創(chuàng)新,反而讓消費者感到眼熟呢?
哈佛商學院榮譽教授揚米·穆恩認為,這種“異質性的同質化”,即看起來創(chuàng)新點非常多,但產品之間的差異太小,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毫無意義,是源于“競爭近視病”。
對競爭對手投注了過多的精力,花費大量時間比較自己和友商的差異,A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產品功能, B調高了產品價格,都逃不過自己的眼睛,然后奮起直追、跟進、戰(zhàn)勝,于是,就出現了一種毫無意義的競爭群體行為。大家都想從友商那里拉來一部分客戶,所以一般會采用同樣的創(chuàng)新框架和工具,“預判友商的預判”,這種同一框架下的創(chuàng)新傾向,既容易預測又容易模仿。
既然將重點放在“跟競爭對手拉開差異”,依然會陷入同質化的怪圈,怎么辦呢?揚米·穆恩給出的思路是:不參與競爭。
在OPPO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逃離同質化的可能性。
2023年1月,OPPO銷量同比大幅增長483%,成為中國折疊機市場No.1,OPPO Find N2、OPPO Find N2 Flip兩款產品市場表現強勁。其中,首款豎折新品Find N2 Flip成為當月國內折疊手機市場的單機銷量冠軍,帶動OPPO在豎向折疊屏的市場份額從0增至44%,目前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從Find N2和Find N2 Flip問世開始,OPPO就將核心放在了差異化創(chuàng)新。從結果來看,產品上拉開了差異,創(chuàng)新也受到了市場和用戶的認可。
從OPPO做折疊屏的思路,我們嘗試找到手機差異化創(chuàng)新的道與術。
尋路:OPPO正在篤定遠一點的未來
手機市場整體趨于同質化,但折疊屏這一品類,有了一個難得的差異化窗口期。
一方面,市場空間在擴大。據1月29日IDC發(fā)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折疊屏產品在國內智能機市場占比從2021年的0.5%上升到1.2%,并且預計在2023年保持增長,市場有望爆發(fā)。
而另一方面,折疊屏的創(chuàng)新標準還沒有統(tǒng)一,在強勢品牌還不甚清晰的狀況下,還需要整個產業(yè)的長期探索,各家產品的獨特性都會在接下來充分釋放,爭奪成為主流的資格。
這意味著,“競爭近視眼”在折疊屏市場上可能不管用了,因為沒有一個公認的成功路徑,大家都在探索“另一種可能性”。OPPO就率先篤定了一個未來——輕。
折疊屏給大屏手機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題思路,但增大的屏幕也帶來了額外的重量,隨身攜帶和日常使用增加負擔,是阻礙大多數用戶購買折疊屏的核心問題。
Find N2突破性地將機身重量降低至233克,第一次讓折疊屏手機進入了直板手機的重量區(qū)間,引領折疊屏進入“輕量化時代”。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OPPO在其首款豎折產品Find N2 Flip上,極具突破性地將外屏尺寸擴大到3.26英寸,還賦予了外屏極強的交互功能,回消息、刷視頻、查看打車路線等一些生活中的簡單操作,不用打開手機,在外屏上就可以直接實現。同時,OPPO還解決了豎折產品折痕深、續(xù)航差的痛點,Find N2 Flip首次實現雙卡雙5G,和超強續(xù)航,徹底打破了一直以來大眾對豎折「美麗的廢物」的定義。
求術:三重差異化,尋找折疊屏的“另一種可能性”
為折疊屏“減重”,究竟有多少技術含量?這么說吧,航天界有“一克重量一克金”的說法,結構輕量化是提升航天裝備效能的重要手段,需要幾代力學人不斷探索。小小的折疊屏身上,做加法很容易,做減法同樣要靠硬科技。
為此,OPPO選擇了三重差異化的疊加式創(chuàng)新。
一重差異化,自研鉸鏈,突破關鍵性技術。
練就鉸鏈的 “獨門絕技”,是OPPO形成折疊屏差異化的關鍵點。
2018-2021,4年時間,OPPO先后迭代6代折疊方案后,第一代鉸鏈上才得以問世,相比于傳統(tǒng)的U型鉸鏈,OPPO采用水滴型鉸鏈,結構更復雜、成本也更高。在做到幾乎0折痕的同時,實現了中50-120°的自由懸停。而在Find N2系列身上,通過結構和材料的雙重優(yōu)化,鉸鏈變得更輕、更窄、更強。
在結構上,得益于高強度復合碳纖維的引入,可以用極具創(chuàng)新的榫卯工藝和滑軌鏈接替代此前鉚釘的結構形式,沒有用一顆鉚釘和螺絲釘,即實現鉸鏈零部件之間的緊密結合。鉸鏈零件數量從第一代的 136 個降到 100 個,彼此協(xié)同更加牢固。
在材料上,OPPO全新引入的航空級 MIM 超韌合金,和應用于醫(yī)療器械的高強度復合碳纖維,為鉸鏈帶來大幅度的強度提升。
截至目前,OPPO圍繞折疊手機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布局約1080件,針對精工擬椎設計及水滴形態(tài)鉸鏈設計,專利布局約240件。
二重差異化,自研芯片,筑起高端護城河。
OPPO創(chuàng)始人陳明永曾說:“一個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底層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未來;而沒有底層核心技術的旗艦產品,更是空中樓閣。”
創(chuàng)新的本質目標是帶來體驗差異化,讓消費者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終端體驗,是一種綜合感受,因此,核心技術的差異化是支撐折疊屏體驗的骨架。
以芯片為例,Find N2系列上使用的馬里亞納 X 芯片,是OPPO歷經3年研發(fā)的首款自研芯片。影像專用NPU,實現了傳感器和芯片處理的協(xié)同,也就是達成了OPPO自研算法與OPPO自研芯片的深度耦合。同時,OPPO覆蓋了整個影像鏈從傳感器定制到傳感器接收處理,再到圖像處理的鏈條優(yōu)化,讓算法在NPU上做到性能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
從自研芯片可以看到,腳踏實地發(fā)力底層核心技術的決心,是OPPO的差異化選擇。
三重差異化,共創(chuàng)合作,與產業(yè)鏈一起升級。
要想在高端上真正實現差異性,國產手機廠商意識到,不僅依靠自身技術進步,還需要反哺供應鏈,帶動供應鏈共同升級,才能讓全產業(yè)鏈起頭并進,推動中國手機產業(yè)整體向高端轉型。
在與上下游產業(yè)鏈伙伴合作的過程中,OPPO始終堅持利他的理念,以合作共贏的心態(tài),與全球供應鏈伙伴積極探尋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的共性價值,拓展產業(yè)鏈的深度與廣度。
比如,Find N系列的鉸鏈生產商安費諾飛鳳,是轉軸制造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雙方合作后,OPPO的鉸鏈技術迭代和項目量擴容,使得安費諾飛鳳的能力全方位提升。
技術創(chuàng)新,需要經由市場牽引,不斷投入研發(fā)、迭代優(yōu)化、改進性能,對很多制造鏈企業(yè)來說形成了壓力。以屏幕為例,由于手機廠商積極發(fā)力折疊屏,推動國產屏幕廠商通過設備改造、與手機廠商共同開發(fā)上游供應鏈資源等方式,來滿足手機廠商的需求,OPPO就在玻璃蓋板等關鍵部件上,與國產供應商保持緊密溝通,逐步實現國產技術替代。
在軟件層面,OPPO通過整合自身技術優(yōu)勢和渠道資源,扶持了網易云音樂、印象筆記、小紅書等1000+APP開發(fā)者進行折疊屏軟件適配,甚至親自設計適配方案。在OPPO幫助下設計的適配方案,不僅適用于OPPO折疊屏,在其它品牌的折疊屏上同樣適用,真正做到了惠及全行業(yè)。
總之,作為“鏈主”,OPPO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與產業(yè)鏈合作,為產業(yè)合作伙伴分享技術,有望帶動中國手機行業(yè)整體實力的升級,引領產業(yè)鏈向高質量發(fā)展。
基于三重差異化,OPPO在折疊屏上,完成了一次“沒有妥協(xié)”的進擊,走上了差異化創(chuàng)新的陽光大道。
問道:拒絕近視眼,用長期主義做高端
保持競爭警覺性的立意本是好的,但一旦得了“競爭近視眼”,就會沉迷于友商競速,持續(xù)輸出重復性升級和克隆式創(chuàng)新,容易忘記差異化創(chuàng)新的真正意義——顛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擴大并長久保持與競爭對手的差別。
通過折疊屏,我們會發(fā)現,OPPO在告別同質化、尋求持續(xù)差異化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節(jié)奏和視角。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一半是產品,一半是服務,華為品牌帶給消費者的有贊嘆更有溫暖
- 在人群里,看見「鯤鵬開發(fā)者」
- 游戲體驗天花板,一加 Ace 5 系列售價 2299 元起
- 為創(chuàng)意和管理提效,新廣告投放(3.0)驅動消費品商家高效增長
- 榮耀Magic7系列全面升級大王影像,首發(fā)AI超級長焦拍遠更清晰
- 2024過去了,留下十個科技記憶
- 年貨節(jié)如何大爆單?別錯過巨量千川這三波紅利
- 美國無人機禁令升級?當地科學家率先“喊疼”:我們離不開大疆
- iQOO Neo10 Pro:性能特長之外,亦有全能實力
- 自動駕駛第一股的轉型迷途:圖森未來賭上了AIGC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