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rnanderz 監(jiān)制:羅超
自動駕駛技術一日千里,確實改變了汽車行業(yè)的格局,但其安全性也一直飽受爭議。特斯拉的召回和事故已經不是什么新聞,如今就連尚未發(fā)布新車的蘋果也成為外界擔憂對象。
據美媒Macreports報道,最近兩個月蘋果在加州進行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已出現16起車禍,測試司機和測試車輛數分別為201人和67輛。對于讓不少用戶翹首以盼的蘋果汽車來說,這份數據可能不夠理想。但橫向對比其他巨頭,蘋果汽車的事故率并不算高。
同樣來自Macreports的數據顯示,谷歌旗下的Waymo過去兩個月共有971名司機和326輛汽車參與測試,共發(fā)生227起事故,事故率明顯高于蘋果。不過兩者的測試規(guī)模也存在較大差異,蘋果汽車的測試數據可能存在概率偏差。隨著測試深入、測試車輛和人員增加,蘋果汽車往后的事故率將更具參考性。
從近期的動態(tài)來看,蘋果汽車的測試仍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也會根據測試結果調整其上市時間表和配置。
不久前,據彭博社爆料,蘋果基本確定不會給首款汽車配備全自動駕駛功能。按照最新爆料,蘋果首款汽車將在2025年上市,距今只剩兩年左右,確實不夠時間攻克各種自動駕駛技術難題。有鑒于此,蘋果汽車的測試將集中在高級輔助駕駛技術上。
當然,隨著參與自動駕駛測試的企業(yè)增加和競爭加劇,各項技術相信會持續(xù)改善。據悉,目前獲批在加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多達29家,除了蘋果外,還有特斯拉、谷歌和百度等。蘋果汽車也需要繼續(xù)降低事故率,才能滿足挑剔的用戶。
對于蘋果汽車來說,技術攻堅戰(zhàn)的難點還有很多。在事故率之外,人才流失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去年下半年,蘋果經歷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才流失潮,總共有11位高管另謀高就。這當中,包括許多來工業(yè)設計、硬件工程和軟件工程等領域的技術大咖。雖然汽車業(yè)務暫時沒有受這一輪出走潮的影響,蘋果還是要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事實上,蘋果汽車的研發(fā)進程已經遠遠落后于預期,也跟不上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節(jié)奏。蘋果當然有自己的考量,不愿意將不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但用戶的耐心和市場容量都是有限的——蘋果汽車如果遲遲無法落地,將錯過最佳入局時機。
在這種情況下,蘋果汽車每一輪測試都無比重要。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昆侖萬維發(fā)布天工AI高級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資科研學術的AI搜索
- 昆侖萬維重磅發(fā)布天工AI高級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資、科研學術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發(fā)布,3599起堪稱驍龍8至尊版質價比之王
- MLPerf AI存儲基準測試,中國速度領跑
- 假開源真噱頭?開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樣
- FaceTime成詐騙“幫兇”,蘋果是怎么一步步丟掉“安全”光環(huán)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亞迪市值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誰才是折疊屏界的扛把子?華為、榮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數學競賽存在漏洞
- 消費者買不起國產手機了,卻還說不賺錢,錢被誰賺走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