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自媒體日子更艱難了。
前段時間有同行說,一些百萬粉的頭部公眾號都難接單了,有的在調低刊例價,有的不得不接一些過去不愿接的廣告。很多人盼著疫情結束了市場會景氣起來,但疫情真結束了才發(fā)現行情更差了。
直接原因是廣告市場整體疲軟。人生一場大病都要好些天才能緩過勁,經濟復蘇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經濟不行廣告自然也不行。CTR數據就顯示,1-2月廣告市場同比減少6.7%,其中2月份廣告市場花費同比下跌11.9%,月度花費環(huán)比下跌23.3%,同比與環(huán)比跌幅較上月均有所擴大。
深層次原因則是市場結構的劇變:短視頻直播分流圖文,可帶貨的效果廣告日益受寵,小紅書等新興平臺分流“兩微”。還有,更有限的廣告預算,在向塔尖的IP集中,“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2、做公眾號自媒體越來越“難受”。
公眾號的投放正肉眼減少,不論什么行業(yè)、什么類型、什么規(guī)格。
一方面,公眾號流量持續(xù)下跌,2月初“不區(qū)分頭條與二條”的變化對行業(yè)更是形成地震般的沖擊。公眾號2012年8月23日上線至今已有10年,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中,微信本身在進化,公眾號這兩年頻繁改版,創(chuàng)作者的流量越來越不可控,而當年公眾號正是憑借“去中心化”脫穎而出,因“流量可控可預期”在一眾圖文內容平臺中獨受品牌主青睞。另一方面,品牌在重新規(guī)劃營銷資源與傳播策略,在“視頻優(yōu)先”、“實效第一”、“降本增效”、“能省則省”等原則下,分給公眾號的預算更少。
結果就是,公眾號自媒體不只是接不到單,連招人都難了。
購買有真實粉絲(非機器僵尸粉)的公眾號合并是大號漲粉途徑之一,隨著公眾號生態(tài)的調整,公眾號真實粉絲的價格已從當年數元/個,降低到如今的2、3毛/個——還不一定賣得出去。
3、比公眾號自媒體更慘的是“做號黨”。
公眾號不是最慘淡的平臺,至少還有一些號因種種獨特優(yōu)勢或者說原因可以接單,而且部分頭部IP的廣告收入反而變得更多了。最慘的是公眾號外的內容平臺,當年扎根內容平臺薅羊毛拿補貼的“做號黨”基本已銷聲匿跡,包括趣頭條在內的很多平臺已徹底沒落,仍在堅持的內容平臺屈指可數,但補貼幾乎歸零,商單也十分罕見。
4、視頻up主活得也沒那么滋潤了。
不只是圖文自媒體不行。這段時間B站Up主停更潮鬧得沸沸揚揚,相較于陰謀論而言,更合理的解釋是恰飯難了。平臺和創(chuàng)作者關系無非就是一個利益分配。前幾年頭部up主一個視頻報價百萬+一年接三五個商單就能過得很滋潤,但現在這樣的土豪廣告越來越少了,當頭部up主都說接不到單時,“揭竿而起”紛紛停更就是必然。不過,平臺對此并不care,因為大多數內容平臺的供給都是過剩的,平臺不缺內容,缺的是用戶、用戶的時間以及錢(也就是變現能力)。
5、視頻號是下一個風口?但飯不好恰。
品牌都在視頻號“占坑”。春節(jié)后跟多家大廠的市場公關小伙伴溝通,發(fā)現品牌至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給視頻號留預算,或多或少?!耙郧懊總€項目都會給公眾號留一些預算,現在每一個項目都會分出部分預算給視頻號,投放公眾號有時候還需要說服業(yè)務才行。”
為什么視頻號受寵?因為公關天然需要“向上管理”,“臉面”這事兒老板覺得重要才重要,獨特的社交圈層屬性讓視頻號內容很容易觸達老板、同事、友商、同行、客戶及圈子。都是短視頻,為何品牌不愛抖音?“抖音一條幾萬點贊、幾百萬播放的短視頻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視頻號幾千點贊就可以,比觸達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觸達誰?!惫P負責圈內,市場營銷負責出圈,視頻號首先就勝在了圈內。
不過視頻號投放現在仍是“黑箱”,沒有成熟的商業(yè)化體系。微信官方不公開粉絲數,不少視頻號自稱百萬粉絲或自封XX行業(yè)第一去接單。一位從圖文自媒體轉到視頻號一段時間的創(chuàng)作者就吐槽,他的視頻號有穩(wěn)定的流量了,但截至目前商單為0,“感覺行業(yè)自媒體做視頻號變現很難,玩兒視頻號的跟公眾號的完全不是一波人”。
6、以前渴求人才,現在苦求工作。
以前在微信群、朋友圈,經常會有求推薦人才的,大方的老板甚至會送iPhone。今年形勢逆轉了,越來越多的人在微信群、朋友圈求工作,“以前我們公司招不到人,前段時間放出一個崗位,找我內推的簡歷一下就有幾十份。”部分自媒體原來就是PR,現在又想干回老本行,但甲方的“坑位”少了,很多互聯網行業(yè)的資深PR也轉行了,去了消費、汽車、金融等偏傳統(tǒng)行業(yè),甚至還有一些做起了保險經紀人。
7、自媒體不擔心被AI搶飯碗。
2023年ChatGPT讓更多人知道了大模型技術的威力,AIGC很火,“圖文內容創(chuàng)作”是最典型應用場景,宇宙公關大廠宣布停用創(chuàng)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等外包人員,要給“全面擁抱AIGC打下基礎”,但這個事情有個很明顯的邏輯矛盾:如果公關公司用AIGC去服務甲方,甲方干嘛不自己AIGC呢?而且很多甲方還有強大的AIGC技術。
AIGC越火,市場營銷、公關媒介、媒體、文娛等等創(chuàng)意驅動的產業(yè)越要“以人為本”,因為人才是最大的創(chuàng)意源泉。我認識的(自)媒體人有嘗試用ChatGPT/NewBing/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出提綱通稿、取參考標題的,但AI都只是輔助工具,沒人擔心會被AIGC取代,現場報道、訪談、爆料、產品體驗等等增量信息、一手信息以及背后的資源,非人不可。人的犀利觀點,人文視角、主觀視野、個性化文風、價值觀等等,都是AIGC不了的。更何況,人,才可以對內容負責,在AIGC新規(guī)出來后,AIGC也已徹底不具備“署名權”。
8、自媒體不能靠平臺一輩子。
新媒體平臺都是互聯網產品,既然是產品就有生命周期,會有成熟期瓶頸期,會走下坡路甚至會沒落出局。自媒體要想比平臺做得久,唯一出路是IP化,多平臺發(fā)展,及時轉型適應不同平臺進行針對性的內容創(chuàng)作,積攢粉絲、影響力以及商業(yè)資源,擁抱不同的商業(yè)模式,“流水的平臺,鐵打的IP”,但這很難。2023年,行業(yè)有一些新的嘗試,有的自媒體掛靠到專業(yè)媒體機構下“抱大腿”求發(fā)展,有的自媒體則承包了傳統(tǒng)媒體的某個新媒體頻道/賬號/欄目聯合經營,各有各的活法。
9、圖文內容價值被低估是暫時的。
“短視頻再火都不可能取代圖文,現在視頻是一種時髦,但并不適合傳播”,這是一位企業(yè)公關的觀點:“就ChatGPT這事兒,沒有任何一個視頻可以真正說清楚,獲取專業(yè)信息還得看文章,為什么做研究的要寫論文而不是做視頻?因為圖文信息密度是最大的?!?/p>
長期來看,圖文與視頻會此消彼長,但絕對不是你死我活?,F在依然有很多自媒體在堅持長內容,但它們都會在公眾號顯著位置引導粉絲加“星標”避免“失聯”。沉浸式的內容消費、深度閱讀的需求,永遠存在。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昆侖萬維發(fā)布天工AI高級搜索功能,最懂金融投資科研學術的AI搜索
- 昆侖萬維重磅發(fā)布天工AI高級搜索功能,做最懂金融投資、科研學術的AI搜索
- 真我GT7 Pro發(fā)布,3599起堪稱驍龍8至尊版質價比之王
- MLPerf AI存儲基準測試,中國速度領跑
- 假開源真噱頭?開源大模型和你想的不一樣
- FaceTime成詐騙“幫兇”,蘋果是怎么一步步丟掉“安全”光環(huán)的?
- 收入首超特斯拉,比亞迪市值為何只有六分之一?
- 誰才是折疊屏界的扛把子?華為、榮耀、vivo卷出新高度
- 姜萍也是受害者,阿里數學競賽存在漏洞
- 消費者買不起國產手機了,卻還說不賺錢,錢被誰賺走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