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對論
作者 | 雷歌
是時候重新定義中國的“智能汽車”了。
在仰望U8出來以前,普通人對知道的智能汽車的配置認識,智能汽車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硬件上大概是這幾樣: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智駕芯片。
仰望U8出來以后,只要一提起它,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能河里游泳,能原地掉頭。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仰望U8還有幾個不外顯的內核智能科技,那就是它的紅外線夜視功能、衛(wèi)星通信和車載無人機。
這些功能和激光雷達+智駕芯片的疊加,給中國“智能汽車”拓寬了定義:原來智能汽車還可以這樣造、這樣玩。
如果說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智駕芯片的智能汽車,是提升人們對汽車的信心,那么疊加了紅外夜視+衛(wèi)星通信功能的汽車,則提升了人們對自己開車的信心。
沒錯,一個是對車的信心,一個是對人的信心。
那么,這種信心是怎么實現的呢?這就要從背后的技術說起了。
自適應紅外夜視,讓夜晚開車更有信心了
紅外夜視搭載在汽車上,雖然不是比亞迪首創(chuàng),但仰望U8大大優(yōu)化了它的功能方案。
目前行業(yè)主流的紅外夜視方案大多是“遠”紅外方案。仰望U8越野玩家版配備的是“遠近紅外夜視系統(tǒng)”,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的智能化,它可根據行駛環(huán)境和氣候環(huán)境,自動識別開啟系統(tǒng),切換遠、近工作模式。
可以這樣說,單純的“遠紅外方案”只是一種簡單的硬件功能。而疊加了智能芯片后的“遠近紅外夜視系統(tǒng)”是智能化的自適應方案。
據仰望官方信息,這套方案的近紅外夜視攝像頭分辨率達1920*1080,遠紅外夜視攝像頭分辨率達640*512。這樣一來,不光使汽車在識別外部環(huán)境時更精準,人在識別路況時也更精準。
更關鍵的是,這套紅外夜視方案,有比激光雷達更遠的探測距離,仰望官方數據顯示,當車速達到120km/h時,行車的安全車距為120m,仰望U8越野玩家版的夜視系統(tǒng)探測距離達300m,遠超安全距離。要知道,當前車載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都只有200米左右。
這種自適應遠近紅外夜視方案,在夜晚,雨雪、風沙、霧霾等能見度較低的天氣時,都可全天候工作。數據顯示,人們夜間行駛時間占總駕駛時間的25%,但是60%的交通事故都發(fā)生在夜間,事故概率是白天的4倍多。因此,配備了紅外夜視系統(tǒng)的仰望U8,無疑能給駕駛者帶來更強的駕駛信心和安全性。
衛(wèi)星通信,不怕穿越無人區(qū)沒信號
仰望U8越野玩家版的衛(wèi)星通信功能,再一次強化了車主的信心。
當你在無人區(qū)穿越、偏僻地方野營陷入困境的時候,在國內任何沒有三大電信運營商信號的地方,這個衛(wèi)星通信功能,能讓你和外界取得聯系。
“聯系”當然只是一種淺顯的說法,用術語來說,這套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支持雙向語音通話、雙向短消息通信、緊急呼叫、GPS/北斗定位功能。
我們通過仰望官方得知,這套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是比亞迪和中國電信聯合開發(fā),背后終端衛(wèi)星是“天通一號”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
這套衛(wèi)星通信功能的最大特點是既可以車載,也可以拆卸手持通話,這意味著即使車輛被困,人們可以拆卸衛(wèi)星電話一邊尋找出路一邊求救。其他特點還有如能適用零下40攝氏度至零下85攝氏度環(huán)境,使用壽命不低于10年等。
車載無人機,可以娛樂也可以實用
仰望U8越野玩家版的第三個黑科技是“車載無人機”。這一功能最強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全程無需手動接觸。
仰望官方表述是“深度融合的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tǒng)”,通俗來理解,就是實現了汽車車機與無人機的操作系統(tǒng)融合。
具體表現形式是,從起飛、伴飛、拍照、降落、換電、充電全流程的自動化,這些流程可以通過中控屏或語音交互控制。無人機起飛后,它的語音提醒、仿真起飛音效、氛圍燈律動等,也會傳導給車機中控品。至于為什么能實現自動換電池/充電,原因在于無人機艙內配備了全自動的機械爪。
當然,配備的無人機除了玩樂性的拍照/視頻之外,還有更為實用的功能,那就是探路、檢測等功能。
試想下,一個科考隊能用仰望U8做的事情,意味著能用它進行地理探測和生物監(jiān)測。一個組隊穿越無人區(qū)的車隊,無人機也可以用來尋找隊友,勘探前方路況。這才是“陸空協作”的最大實用價值。
我們需要更多的智能科技普及
仰望U8上的創(chuàng)新性智能科技當然并不止上述三點,其他如70英寸的AR-HUD能在駕駛位前方形成一個3D立體圖像,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易四方泊車等技術,都擴展了當下中國智能汽車的定義。
中國的汽車智能科技仍在不斷迭代更新,“智能汽車”的定義也在豐富,就像4年前車載激光雷達還是少見的智能硬件一樣,每一次行業(yè)前行者的試用、試行,都給用戶體驗和行業(yè)革新帶來震動,我們也期待“紅外夜視”這類能顯著提升行車安全性的功能,能在更多車型上普及,并通過市場規(guī)?;档统杀?,給更多車主帶去安全。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