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消息,盡管蘋果的Vision Pro和Meta的Quest 3都尚未發(fā)布,但兩家公司已經開始研發(fā)后續(xù)迭代產品。
蘋果的一個主要關注點是讓其設備佩戴起來更舒適,這就需要采用更小、更輕的設計。由于其尺寸和重量很大,蘋果的首款混合現(xiàn)實頭顯Vision Pro在測試中曾導致用戶頸部拉傷,這可能會讓本就對混合現(xiàn)實頭顯持謹慎態(tài)度的消費者望而卻步。
據悉,Quest 3將于本月上市銷售,而蘋果準備在明年年初開售Vision Pro。
隨著決戰(zhàn)日期的臨近,蘋果內部有信心其將擁有更好的產品。Vision Pro將搭載更高分辨率的直通攝像頭,讓用戶看到周圍真實世界的組件,同時配備強大的M2芯片和更清晰的虛擬現(xiàn)實屏幕。
在蘋果公司,軟件和運營部門的員工正在為Vision Pro的首次亮相做準備。硬件本身已經準備就緒幾個月了,這讓視覺產品團隊(Vision Products Group)可以轉向研發(fā)下一代機型。該公司正在考慮多種選擇,包括推出低端機型和功能更強大的機型。
下一代Vision Pro的研發(fā)工作仍處于早期階段,但蘋果希望將這款設備做得更輕,至少稍微小一點。它目前重約453克,測試表明,對有些用戶來說,即使在短時間內使用,它也會讓人覺得太重。蘋果正在考慮在第一代產品上安裝一個頭頂帶來解決這個問題,但讓硬件更輕是一個更好的長期解決方案。
另一個挑戰(zhàn)是為戴眼鏡的人制造佩戴起來更簡單的頭顯。在第一代Vision Pro的開發(fā)過程中,蘋果決定為這款設備瘦身,不再留出眼鏡的空間。相反,該公司與蔡司合作銷售眼鏡鏡片,這種鏡片可以依靠磁性附著在頭顯的屏幕上。
但正如之前報道的那樣,提供數(shù)千種不同鏡頭組合的過程已被證明是令蘋果運營團隊感到異常頭疼的問題。幸運的是,該公司可能有一個解決方案,直接從工廠生產帶有預裝鏡片的定制頭顯。
這可能會簡化客戶的體驗,但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首先,內置的處方鏡片可能會讓蘋果成為某種醫(yī)療服務提供商,而該公司可能不想處理這個問題。此外,這種程度的定制會讓消費者更難共享或轉售頭顯。當然,用戶的視力處方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從長遠來看,這些問題中的許多可以通過從混合現(xiàn)實轉向獨立的增強現(xiàn)實來解決。從表面上看,這有點違反直覺,但與AR和VR混合使用相比,輕便的AR眼鏡會帶來更好的體驗。數(shù)據將覆蓋在透明鏡頭上,而不是依賴于笨重的直通攝像頭和VR屏幕。理想情況下,你可以整天戴著眼鏡。
但開發(fā)真正的AR眼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年前,蘋果幾乎停止了獨立AR眼鏡的研發(fā),因為這項技術太難以攻克。對于將AR眼鏡視為關鍵目標的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來說,這尤其是個重大挫折。
另一方面,Meta仍然將這樣的產品視為自己的重中之重。為了實現(xiàn)這一愿景,該公司本月將與雷朋(Ray-Ban)合作發(fā)布第二代智能眼鏡。這款眼鏡沒有AR功能,“智能”功能包括拍照、視頻、打電話和聽音樂。
據悉,Meta并不打算在明年更新眼鏡硬件(它只會提供新的顏色選擇),一個更戲劇性的變化預計將在2025年出現(xiàn)。屆時,該公司希望發(fā)布帶有AR屏幕的眼鏡。Meta目前正在內部測試這些屏幕,它們可以顯示文本信息、地圖方向和當前正在播放的音樂信息。但Meta還沒有最終確定它將發(fā)布什么產品。
就像Quest頭顯的策略一樣,Meta希望最終將其眼鏡生產線劃分為低端和高端型號,這可以根據它們是否具有AR功能進行區(qū)分。
至于蘋果,預計該公司將來可能會再次加入AR眼鏡的開發(fā),也許最終會實現(xiàn)庫克拖延已久的夢想。(小小)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IDC:2024年第三季度AR/VR耳機出貨量增長12.8%
- VR和AR技術的未來趨勢:重塑互動與體驗
- 消息稱蘋果已成全球VR/MR頭顯市場第三大玩家 但Vision Pro銷量不及預期
- VR/AR技術應用日益廣泛,五大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 Meta與Snap數(shù)十億投資AR眼鏡,能否引領科技新潮流?
- Meta發(fā)布重磅新品:299美元的Quest 3S頭顯、AR眼鏡原型、多模態(tài)AI模型
- 阿蒙透露高通正與三星谷歌開發(fā)MR眼鏡,但與蘋果Vision Pro路線不同
- 四年巨虧500億美元,Meta的VR/AR業(yè)務問題出在哪?
- IDC報告:AR/VR頭顯出貨量驟降67.4%,但MR/ER頭顯呈現(xiàn)新機遇
- 蘋果Vision Pro國行版正式上架:29999元起,6月28日開售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