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巨頭遲早要做電視
近日市場傳聞,華為、OPPO、vivo等手機巨頭有意進軍彩電市場。雖然有些手機巨頭表面上否認,并不代表他們在私底下就沒有做這件事情。
?
?
老冀個人認為,基于商業(yè)利益上的考慮,手機巨頭遲早都會進入彩電市場。
在手機廠商看起來,彩電并不是專門收看電視節(jié)目的終端,而是通用的、大屏幕的智能終端,并且將在家庭物聯(lián)網中承擔重要的角色。
家庭物聯(lián)網的時代正在到來。8月14日老冀參加三星在上海舉行的名為“The New Bixby & IoT”的媒體溝通會,還參觀了三星的家庭物聯(lián)網體驗屋。用戶通過向手機上的The New Bixby下達“起床了”、“回家了”、“播放視頻”等語音指令,就能夠調動家庭里的電視、空調、音箱、掃地機器人、鬧鐘、照明燈、窗簾等多種物聯(lián)網設備,完成一系列的動作。
而隨著三星將The New Bixby全面內置到智能電視當中,以后下達語音指令不一定非得拿起手機,直接用電視遙控器就能夠實現(xiàn)。而且由于電視屏幕更大,實際交互效果還會更好。
?
?
從三星的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隨著AI智能語音技術的發(fā)展,未來家庭中的各種智能設備(電視、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音箱、路由器、冰箱、空調、門鎖、臺燈……)都將連接在一起,為家庭用戶創(chuàng)造更自然、更便捷的環(huán)境。
為了搶占家庭物聯(lián)網這張大餅,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等采用了軟硬兼施的方式。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lián)網巨頭在布局家庭物聯(lián)網云平臺的同時,不約而同地用智能音箱來打前鋒。其實,互聯(lián)網巨頭也可以考慮用彩電來突破。當然,由于彩電的單價要遠遠高于智能音箱,太“重”,可能更適合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硬件巨頭,他們恰恰也都是智能手機巨頭。
為什么說手機巨頭做彩電更容易呢?老冀認為有這么幾點:
第一,互補性很強。在家庭環(huán)境當中,彩電可能是所有智能設備中規(guī)模最大、群眾基礎也最好的設備了。即使目前最紅火的智能音箱,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才剛剛達到千萬臺的規(guī)模,銷售額與彩電相比更是相差甚遠。對于手機巨頭來說,手機是個人化的設備,彩電才是家庭化的設備,兩者是互補的。
第二,技術可復用。無論是從技術還是供應鏈的角度,做智能電視并不那么難。所謂智能電視,其實無非就是屏幕更大一些,用的處理器更專業(yè)化一些。對于手機巨頭們來說,就連供應商很多都是重合的:例如,屏幕用的仍然是三星、LG、京東方,處理器用的也還是MTK,代工仍然可以找富士康,等等。如果手機巨頭再將安卓系統(tǒng)做一番裁剪放到電視里,就能夠攢出一臺比目前市面上更好的智能電視了。
第三,有錢賺。那么,做彩電能否賺到錢呢?其實,這些年來彩電行業(yè)的競爭并不像手機行業(yè)那么激烈,利潤情況還是不錯的。以中國彩電的領先廠商海信電器(SH:600060)來看,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仍然高達13.7%,比小米手機業(yè)務6.7%的毛利率高出一倍還不止,老冀估計要比所有中國手機廠商的毛利率都要高。
?
?
對于手機巨頭們來說,彩電市場唯一的挑戰(zhàn),可能就是市場規(guī)模不夠大。咱們單看中國市場。根據(jù)奧維云網(AVC)的數(shù)據(jù),去年中國彩電市場的銷量為4752萬臺,銷售額為1630億元。對比IDC的數(shù)據(jù),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是4.443億部,銷售額為1335億美元,約合9013.65億元。
也就是說,中國彩電市場的規(guī)模,大概相當于智能手機市場規(guī)模的18%。單看這個數(shù)字,彩電市場的規(guī)模似乎不足夠大,不過如果將其放到整個家庭物聯(lián)網的重要支撐點來看的話,值得手機巨頭們一試身手。
實際上已經有人沖了進去。當年樂視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切入彩電行業(yè),一度也做到了單月銷量第一。如今樂視雖然倒下了,小米卻沖了上來。根據(jù)奧維云網的數(shù)據(jù),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電視的出貨量已經做到了中國第一。
而小米在彩電上的成功,必然也會刺激到其他手機巨頭——如果只是這么干等著,等到小米通過彩電完善了家庭物聯(lián)網的布局,那個時候再進入就晚了。因此,即使只是基于競爭戰(zhàn)略,很多手機巨頭也會考慮進軍彩電市場。
由此看來,手機巨頭們做彩電是遲早的事。目前,三星、小米的彩電業(yè)務已經做得有聲有色;剩下的手機巨頭當中,OPPO和vivo更聚焦在手機上;第一個跳出來做彩電的,很有可能會是華為。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