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手機閱讀品牌掌閱正式發(fā)布了其第二代電紙書產品iReader Plus。該產品將于5月11日在掌閱App、京東、天貓iReader旗艦店、一號店同步上市。
相比一代,新產品有了哪些提升?
2015年8月6日,掌閱推出了其第一款硬件閱讀設備iReader電紙書,這給當時的電紙書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流,憑借強大的內容資源優(yōu)勢,掌閱很快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也為其二代產品的發(fā)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此次推出的第二代產品,相比第一代產品,不僅僅只是性能上的提升,還有很多以往電紙書閱讀器從未有過的創(chuàng)新設計。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例子,就是電紙書閱讀尺寸的大小,因為成本因素和固有的觀念,絕多大數閱讀器都是6吋,而事實上6.8吋才是最舒服的閱讀尺寸。
相比第一代產品,新產品最大的改觀則是顯得更為輕薄,機身比第一代薄14%,重量卻比上一代輕40克。續(xù)航時間方面,新產品的電池容量也從1500mAh提升到1600mAh,使得待機時長大大增加。此外iReader Plus還取消了耳機接口和Hone按鍵,只留下開關按鈕和背光燈控制按鈕,而這也很好的符合了當下移動設備的設計趨勢。而伴隨著當下「聽書」越來越流行,iReader Plus還增加了藍牙模塊,使得用戶可以連接藍牙音箱聽書。
其實對電紙書產品來說,硬件只是入口,關鍵還是要內容跟得上。隨著用戶對內容需求愈發(fā)的多樣化。電子書制作的日益精品化,越來越多新書附帶了大量的圖片和表格,還有豐富的圖文混排,掌閱新一代產品很自然的也考慮到了這個趨勢,存儲空間也從4GB增加到了8GB。軟件方面,iReader系列產品則可通過iReader Cloud云同步技術,使用戶可在多個平臺上同步閱讀,同時產品支持詞典、漫畫、PDF等格式,而這也讓在圖書資源方面,掌閱目前擁有圖書、雜志、漫畫等類別數字版權有了用武之地。
劍指Kindle,掌閱會成另一個選擇嗎?
談到電紙書市場,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我為什么不去買Kindle?」。Kindle憑借其獨特的定位和亞馬遜強大的電商渠道,目前是電紙書市場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對掌閱來說這也是其占領市場的最大障礙。
在面對國際品牌競爭時,人們有一個固有的印象:「國產品牌會通過性價比優(yōu)勢形成競爭力」,手機是這樣,可穿戴設備也是這樣。不過掌閱看上去卻并不想走上這條路。事實上iReader Plus的售價為999元,還送100元閱餅,和 Kindle Paperwhite 3 的價格非常接近,這個價格甚至還比上代產品貴了 100 元。
掌閱這個思路我倒是挺贊同的,很多時候如果一款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價格優(yōu)勢的話,那么這款產品其實就是沒有優(yōu)勢。掌閱敢于賣出這個價格自然有著其底氣所在。我們知道Kindle始終堅持「硬件薄利多銷,依靠內容的持續(xù)消費獲得盈利」的戰(zhàn)略,這讓這款產品在入華半年后就實現(xiàn)了盈利。但不管是低端的Kindle、中端的Kindle Paperwhite還是高端的Kindle Voyage,看上去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產品。
Kindle采取全局刷新技術,每次文字刷新時都會有全屏閃爍,連貫的閱讀容易被黑白閃爍打斷;Kindle的注冊購買十分繁瑣,需要在終端以及PC端先后進行操作,第一次使用的人沒有20分鐘可能還買不了書;Kindle支持的文件格式有限,上傳資料復雜,閱讀體驗差;大量社科經典圖書,比如商務印書館的世界名著系列大都難以找到Kindle版........種種不太友善的特點,甚至讓很多喜歡Kindle產品本身的人,購買產品之后,都選擇去刷其它系統(tǒng)。
水土不服顯然是Kindle的一大致命傷,這讓這款產品雖然口碑不錯,但仍然逃脫不了小眾的定位窘境。而眼下為了應對市場既有的挑戰(zhàn)以及增長的壓力,Kindle則選擇不斷升級硬件,強化硬件價值,這也讓這款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
在虎嗅上近期發(fā)表的《亞馬遜的Kindle為什么越賣越貴?》一文中,則透露了對這款產品未來的隱憂:「遺憾的是,如同智能手機的升級已經無法給人制造意外感一樣,kindle最初以電子墨水屏代替液晶屏的技術驚喜已經過去,此后推出的歷次迭代產品,雖然歷經觸摸屏、重力感、非對稱設計應等外觀到內存、分辨率的升級,包括Kindle oasis,都沒能給用戶創(chuàng)造革命性的迭代感受。而這種強化硬件價值的做法,似乎與當下國內火熱的“硬件免費-服務收費”背道而馳,顯得格格不入」。
「更符合國人的閱讀習慣」,這或許是掌閱敢于和Kindle一較高下的底氣所在。事實上,歐美市場很多小說讀物往往設置成小開本,口袋書,但在國內,大開本才更加流行。但因為Kindle的標桿作用,后入者鮮有敢于挑戰(zhàn)Kindle屏幕尺寸的,而6.8寸則是掌閱向市場作出的不妥協(xié)回應。
實際上在Kindle之前,國內有一眾的電紙書品牌,但后來絕大多數都折戟沉沙了。失敗原因則在于,電子書閱讀器硬件的利潤空間狹小、圖書版權費用昂貴,在很多大廠商內部,電子閱讀器業(yè)務逐漸被邊緣化甚至放棄。除此之外,國產電子書閱覽器最大硬傷就是內容,國內廠商依然堅持“終端為王”的戰(zhàn)略構想,并沒有像Kindle一樣,在電子書閱讀器整條產業(yè)鏈形成「終端+內容」的完美結合。
根據發(fā)布會上掌閱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年底掌閱的累計用戶已突破5.5億,同比上漲13%,掌閱的日活也達到歷史新高,突破1700萬,同比上漲12%,月活達到8000萬,同比上漲14%。其實掌閱的核心仍然還是內容,現(xiàn)在掌閱的圖書分類已經擁有了40種,累計圖書已經達到了50萬冊,還有300多種雜志和5000多種漫畫,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數字圖書館,沒有之一。
我們知道移動閱讀是一個以內容取勝的市場,除了和出版社簽訂的電子書版權合作之外,平臺的原創(chuàng)內容也非常關鍵。自從2015年4月掌閱文學宣布成立之后,到今年的4月份,已經結束了培育期,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整個平臺涌現(xiàn)出了大量優(yōu)質的原創(chuàng)內容,這也是Kindle沒辦法復制的地方。
當然,現(xiàn)在談掌閱會完全取代Kindle還為時尚早,但相似的情境我們卻早已經在小米、華為身上看到,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他們所依仗的早已并非只是價格,而是更加符合中國人習慣的生態(tài)。
其實,我們使用電紙書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于移動設備帶來的便利性,這種便利不僅僅是隨身攜帶的便利,還有內容上便利,只有擁有強大的版權內容才能讓用戶想看書,就能找到書。從這個角度來看,有著更多海量內容資源的iReader Plus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