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和支付寶,本就不是魚死網破的斗爭

Apple Pay入華讓不少人的神經緊張了起來,朋友圈和各大新聞客戶端上也充斥著這樣或那樣不看好Apple Pay的文章和觀點,不排除有些人在為某些第三方支付站臺,但Apple Pay真就如此不堪嗎?

支付寶們的對手是銀聯(lián),而非Apple Pay

質疑Apple Pay的核心觀點無外乎下面的邏輯:Apple Pay的用戶基礎薄弱,缺少支付場景,由于和銀聯(lián)的合作導致了復雜的利益分配關系,所以Apple Pay不過是銀聯(lián)的傀儡,難以撼動支付寶們的既定支付格局。

很明顯,這些觀點都是從支付寶的優(yōu)勢出發(fā)去質疑Apple Pay存在的合理性。可實際來看,不同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對整個移動支付生態(tài)的野心,Apple Pay展示出的角色定位更像是一個純粹的支付工具,當然,它的背后是銀聯(lián)和各大銀行??陀^來講,Apple Pay勝在支付方式的便捷性,而支付寶贏在用戶習慣和支付場景的多樣性?;蛟SApple Pay寄托了銀聯(lián)沖擊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陰謀,和支付寶的角色定位并不沖突。

Apple Pay較于支付寶最大的不同體現(xiàn)在支付方式上,前者意在替代傳統(tǒng)的銀行卡,借助貼有“銀聯(lián)云閃付Quick Pass”標志的POS機和手機里的NFC模塊實現(xiàn)近場支付。支付寶和微信也在布局線下支付,通過生成二維碼,由商家掃碼后完成支付流程,也是在模擬近場支付場景。但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在于,Apple Pay扮演的角色和銀行卡無異,雖然會從中分一杯羹,并不會損害銀行的利益。對比來看,支付寶們無疑淡化了銀行的作用。所以各大銀行對Apple Pay的喜愛程度遠高于支付寶們。除此之外,雖然Apple Pay也在提供線上支付服務,但無論是支持應用還是用戶覆蓋范圍都遠低于支付寶們。所謂Apple Pay和支付寶之間的競爭,不過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另一種體現(xiàn),Apple Pay不過是銀行的幌子罷了。

可以看出,Apple Pay代表的是支付手段的提升,它比第三方支付看起來更加保密也更便捷,無論是近場支付還是遠程支付都具備足夠的支付能力,而這些正時支付寶們所追求的。

Apple Pay的支付手段是大勢所趨

或許是因為掃碼支付的安全性一直飽受爭議,無論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是百度錢包無不在尋求支付手段的升級,比如支付寶所推崇的刷臉支付和聲紋支付,百度錢包也放出過“心付”的概念。也就是說手機和智能手表等硬件設備早就是BAT們所青睞的支付方式,而Apple Pay和第三方支付還有合作的可能嗎?

Apple Pay入華的消息可謂由來已久,就在Apple Pay和銀聯(lián)合作的消息敲定之前,還傳出過庫克和馬云商談的新聞,或許是因為我們所不知情的原因,Apple Pay最終選擇了銀聯(lián)而和第三方支付無緣,但Apple Pay從技術上合作第三方支付卻是大勢所趨的。

Apple Pay在國內使用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借住銀聯(lián)支持云閃付功能的POS機。需要和大家解釋的是,去年12月份,銀聯(lián)聯(lián)合工行、建行、農行、招行等國內幾家主流商業(yè)銀行正式推出了一款名叫云閃付的手機支付產品,利用手機內置的 NFC 模塊,在手機端模擬出一張實體芯片卡,通過與銀聯(lián)認證的 POS 機觸碰,讀取支付和設備及賬戶認證的相關信息,輸入銀行卡的交易密碼即可完成交易。云閃付看起來像是Apple Pay的復雜版本,不僅向手機廠商打開了合作的大門,也向第三方支付平臺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比如說百度錢包就曾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表露出支持“云閃付”技術的態(tài)度。

繼Apple Pay之后,三星和谷歌分別上線了Samsung Pay和Android Pay,技術原理和Apple Pay以及云閃付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從Apple Pay的成績來看,入華當天就獲得了3800萬用戶綁定銀行卡,再加上各大銀行的推波助瀾,Apple Pay勢必會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至少在聲勢上是這樣。三星和谷歌入華的態(tài)度和國內手機廠商對移動支付的青睞度便不言而喻。

那么手機廠商和移動支付的合作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方式。

其一,Samsung Pay、Android Pay以及其他支付手段,或許會復制Apple Pay和銀聯(lián)的合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封鎖了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的可能性。不過BAT等移動支付玩家依然會找到合適的替代伙伴,比如說支付寶有Yun OS的支持,不僅推出了PayWatch,還和小米手環(huán)進行了支付方面的合作。百度和騰訊也對智能手表等硬件產品蓄謀已久,前者上線了Duwear,支付便是核心功能之一,后者也在積極推廣自己的TOS。

其二,就國內市場來說,國產手機品牌業(yè)已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小米、華為等國內銷量早已超過蘋果和三星,盡管小米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平臺,依然存在和支付寶等合作的可能。NFC早在兩年前就曾成為手機廠商標榜的賣點,一旦Apple Pay成為一種風氣,中低端手機上集成NFC模塊將成為一種趨勢,不管國內手機廠商選擇銀聯(lián)還是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能第三方平臺,支付技術的升級都將是最終的結果。

其三,BAT在近幾年的支付戰(zhàn)爭中,早已對補貼戰(zhàn)輕車熟路。就在Apple Pay入華當天,微信和手機QQ便和麥當勞合作推出了滿減的促銷活動,而補貼本身就是銀聯(lián)模式上的短板。也就是說,BAT陣營里的移動支付玩家或可以通過補貼戰(zhàn)逼蘋果就范。蘋果本質上是一家商業(yè)驅動的公司,銀聯(lián)降低了Apple Pay入華的門檻,可蘋果的目的仍是為了占領中國市場,如何第三方支付平臺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可能,Apple Pay、Samsung Pay等和支付寶的合作也未嘗不可能。

總的來說,Apple Pay代表了支付技術的進步,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重心在支付業(yè)務上,也就是支付場景和衍生服務。而Apple Pay會成為銀聯(lián)對戰(zhàn)支付寶的“兵器”嗎,至少Apple Pay在催熟國內移動支付的技術升級。

Alter,互聯(lián)網觀察者,長期致力于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yè)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2-19
Apple Pay和支付寶,本就不是魚死網破的斗爭
Apple Pay勝在支付方式的便捷性,而支付寶贏在用戶習慣和支付場景的多樣性。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