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現不少關于“做號者”的報道,我想這是內容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必然。在內容創(chuàng)業(yè)如火如荼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平臺啟動了豐厚的分成和補貼計劃。企鵝媒體平臺芒種計劃升級到2.0補貼資金從2億擴大到10億,阿里大魚計劃增加10億短視頻補貼整體補貼達到20億,今日頭條去年拿出了10億補貼短視頻……打車大戰(zhàn)之后互聯網就出現了“無補貼、不平臺”的風氣,內容平臺進入補貼大戰(zhàn)之后,人們儼然發(fā)現一座新的金山,魚貫而入開啟淘金之旅。
今天,不同內容平臺都公布了內容創(chuàng)作者數量。最新數據是,頭條號和百家號在20萬以上,一點號在15萬以上,企鵝號和鳳凰號在10萬以上。數十萬的內容賬號中,即有具備內容生產力的創(chuàng)作者,也有想要賺快錢的羊毛黨,我還接觸到不少大學生開通自媒體賬號賺點零花錢——網賺這個概念并不是今天才有,但從來沒有一種賺錢方式有今天這么容易,只要你能生產內容甚至只要你能搬運內容,都有機會從平臺分到錢。正是因為此,也出現了“做號者”以及“做號公司”,今天我還看到一個招聘廣告:做號公司招聘寫手,閱讀量超過5萬報酬是5元/篇,10萬+爆文則有10%的提成,對此有人感嘆:文人干不過生意人。
大魚計劃
這些現象在我預料之中。打車大戰(zhàn)期間,騙補司機褥走了程維們的羊毛;外賣大戰(zhàn)之時,餐廳老板騙走了王興們的補貼。這些騙補專業(yè)戶不乏有被判刑的,但大多數都平安上岸——或許現在已加入做號大軍。與騙取平臺補貼的做法不同的是,“做號者”只要不造謠傳謠或者惹是生非,就沒有違背任何法律法規(guī),甚至說他們利用了平臺的制度漏洞都算不上——因為他們完全在平臺制度之下運轉,才能夠得到分成或者補貼。要怪,就只能怪平臺制度不完善。
2016年興起的移動內容平臺大幅降低了內容生產門檻,就跟專車App降低出行服務的門檻一樣。傳統(tǒng)的傳播是只有少數人有內容創(chuàng)作和分發(fā)的權利(博客缺乏分發(fā)渠道),現在的內容生產和傳播都成為越來越多人可以參與的事情。降低門檻的同時,增加了內容供給,進而滿足并刺激內容消費需求。 “做號者”則是“放水養(yǎng)魚”階段的必然。但長遠來看,內容的供給最終會從追求數量進化到升級質量。
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引導內容創(chuàng)作
對于內容平臺而言,對于“做號者”的存在想必是心知肚明的,但也不會聽之任之?,F在內容供給已經達到一定量級、市場格局第一陣營日益明朗,內容平臺必然會做減法、清理門戶,優(yōu)化內容品質。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可一蹴而就,內容平臺已在通過種種手段打擊那些無法真正生產優(yōu)質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確保用戶的消費體驗,同時維護平臺生態(tài)健康。
解鈴還須系鈴人,對于內容創(chuàng)作的引導,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收益分配機制的合理化——即要讓那些潛心創(chuàng)作、具有持續(xù)生產力、肯為內容和用戶負責的原創(chuàng)生產者得到回報甚至激勵,也不給那些投機取巧的“做號者”一絲可乘之機。
由UC訂閱號升級而來的阿里大魚號、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均在這一點上努力。
他們都在積極地投資真金白銀激發(fā)內容生產力。百家號宣布的分潤金額是100億,大魚號、企鵝號和頭條號的現金補貼金額分別是20億、10億和10億,后面這三家平臺均有保底計劃,大魚在分成之外額外獎勵1萬元,企鵝號分成補貼保底5000元,頭條千人萬元計劃則是補足1萬。不過,盡管投資金額看上去都是幾十億,但不同平臺給人的感知還是完全不同的。
芒種計劃2.0
前幾天我收到了阿里大魚3月份的大魚獎金(前身為W+量子獎金,UC訂閱號4月已升級為阿里大魚號),金額是1萬元,這是我第四次獲得這筆獎金,朋友圈不少自媒體都在曬這個成績單。近日我還入選了企鵝媒體平臺的5000元保底計劃。除了UC大魚和企鵝外,其余平臺均是基于傳播效果的分成。從科技圈內自媒體反饋來看,大魚號最為大手筆,在廣告分成之外再給自媒體發(fā)獎金,補貼生產者鼓勵優(yōu)質內容生產決心很大;企鵝號同樣力度很大,采取跟閱讀量直接掛鉤的補貼和分成制度,最近引入保底計劃;頭條分成金額反而開始下降或許與頭條號數量變多有關,千人萬元計劃一次性圈定之后加入機會很??;一點的點金計劃如果入選單位閱讀量的收益很高;百家號的分成則大部分流向了傳統(tǒng)站長。
頭條10億補貼短視頻
不過,“羅超頻道”在所有平臺的月均廣告分成金額在1000元以內。這可以理解——我的內容是to B行業(yè)內容,本身受眾就窄,話題專業(yè),數據不好,補貼和分成自然不多,因此阿里大魚計劃這樣的保底對于to B內容創(chuàng)作者還是很有意義的。阿里大魚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收益TOP100賬號,就是真正分到“大錢”的都屬于大眾話題,體育和娛樂占比最高為9%,其次是游戲、歷史、社會、汽車均占比8%,之后是攝影、幽默、均是、時尚、科技和育兒等等。因此,對于內容創(chuàng)作者而言,如果想要“拼傳播”從平臺分錢就可以考慮這些類目,還有長尾類目也占了12%。
補貼是否可持續(xù)?規(guī)模補貼我認為是不可持續(xù)的,BAT不是印鈔廠,但是,我認為“保底計劃”這樣的方式有長遠價值——這樣可以保證平臺垂直優(yōu)質內容的創(chuàng)作,內容不能唯閱讀量至上,平臺也不能唯閱讀量至上。uc大魚等平臺未來可能會繼續(xù)保留一定比例的補貼,只不過不會像現在這樣每個月給近千個賬號月均萬元。UC現在人工審核“入圍者”給其頒獎,就是為了引導優(yōu)質內容創(chuàng)作,其還通過對賬號分級,給不同賬號不同比例的廣告分成,引導創(chuàng)作者生產內容。
補貼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數據顯示4個月以來,UC原創(chuàng)賬號累計總收益已達到3132萬,4月獲得收益的原創(chuàng)賬號數量較上月實現52%增長;五星賬號累計廣告總收益2286萬,累計創(chuàng)作獎金激勵金額3965萬。UC還在加強補貼,比如實行原創(chuàng)內容收益翻倍機制,再比如加強短視頻內容的收益。企鵝媒體平臺在公布芒種計劃2.0時宣布,過去一年企鵝號的數量從最初的1.3萬個增長至目前的20萬個;平臺中的內容品類從 140 個增長到 2000個;短視頻播放量也從0.78億增加到20億。
因此,做號者的出現,是因為補貼和分成機制的出現,可以分到錢了,他們自然魚貫而至。但只要合理的調整收益分配機制,就完全可以封死“做號者”的通道。
還能如何避免被做號者薅羊毛?
有作弊的手法就有反作弊的手段。除了通過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來確保平臺內容品質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入手來避免做號者通過垃圾內容和低劣手段運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1、算法與人工結合的分發(fā)機制。
機器可以勝過最聰明的圍棋選手,但在許多事情上人類比機器更聰明。比如在內容分發(fā)這件事情上,如果平臺分發(fā)過度依賴算法,就會給做號者留下可趁之機,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騙過機器的原創(chuàng)識別算法,他們知道什么內容更可能爆發(fā),他們特別擅長在標題這樣的點上投機取巧,或者說采取人海戰(zhàn)術,一天創(chuàng)作上百個內容去“撞爆款”——有些平臺有發(fā)文數量限制,然并卵,因為做號者可能擁有成千上萬個賬號。
要確保內容品質,平臺就必須重視人的力量。人有價值觀和審美趣味,比機器能能判斷內容質量。但人有時候會犯錯,會疲勞,會有情緒,會有偏見,甚至可能有腐敗,因此要進行合理的分發(fā)必須采取人工與算法結合。在引入人工的同時,加強原創(chuàng)保護機制,加強對偽原創(chuàng)、做號者的打擊力度也至關重要,這些都是管理層面的措施。
2、用戶反饋評論機制的強化。
比如今日頭條引入對標題黨的舉報機制就有效打擊了標題黨,再比如還可引入對做號者的舉報,低質內容、洗稿內容、洗思路內容的舉報,再結合人工判斷來決斷。再比如可以根據用戶正面評論,互動等數據的分析來判斷一個賬號的真實情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相信這項技術會被應用在對用戶評論和內容質量的分析上,確保優(yōu)質內容得到最好的傳播,讓做號者只能成為小眾的存在。
話說回來,“做號者”并不是移動內容創(chuàng)業(yè)之后才出現的新生事物。最早的互聯網內容生態(tài)是WEB網站,圍繞著搜索引擎的作弊是一門學問,今天的做號者很多是當年的“站長”,他們搭建了海量的、五花八門的網站,從搜索引擎等入口獲得垃圾流量,同時還會在網站上貼上百度聯盟等廣告賺取補貼。相似的生意,不同的平臺,“做號者”在今天成為熱門話題,倒也說明站長時代真的是過去了。新的內容時代來臨,推倒重來之際充滿著機會,與其隔岸觀火,何不深入其中?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頻道(luochaotmt)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