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把大零售的文章發(fā)到朋友圈,下面有人留言說:怎么出來個大零售?啥是大零售?
調戲電商的記者們對外說,我們要出一本大零售的案例書,對方也是問,大零售與新零售有啥區(qū)別???
看來一篇文章解釋不透徹啊,不能讓人徹底讀懂大零售,何況大家需要對比新零售才能知道大零售是啥,沒辦法,人的認知習慣就是跟熟悉事物做對比,有對比才有定位。
簡單說,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首先,關于技術和數據的態(tài)度不同!
新零售講究互聯(lián)網技術、大數據、線上線下融合;但大零售認為,這些都是次要的,并不能解決當前零售業(yè)的根本問題,既不能解決實體零售的僵化,也不能解決電商的高成本,阿里收購銀泰和三江購物就是典型的例子,完全沒有打破困局。大家可以去調研一下,他們是否通過大數據打開了局面?如果有,我從此不提大零售了。
你可能會說,現在沒有,不代表將來沒有,再說了,拯救實體不只是靠大數據,要靠綜合手段,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沒錯,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但甭管怎么發(fā)展,繞不開大零售的主張。
大零售主張:第一,要創(chuàng)造新業(yè)態(tài);第二,以品類運營為核心的情境創(chuàng)造;第三,零售商要做分解與滲透。
為什么一定要創(chuàng)造新業(yè)態(tài)呢?業(yè)態(tài)本身就是對需求的反應,滿足消費需求的就是好業(yè)態(tài),沒有客流的業(yè)態(tài)就不是好業(yè)態(tài),無所謂線上還是線下。
技術與數據在未來的新業(yè)態(tài)中,也很重要,但前提一定是業(yè)態(tài)調整到位了。而業(yè)態(tài)調整的風向標是給用戶創(chuàng)造情境,比如快樂經濟,潮流經濟,游戲體驗經濟,一個個活動、促銷、文化主題,都是在刺激用戶的心理情境,沒有心理情境的刺激,你的客流就很容易被搶走,零售競爭太激烈了。
特別強調,大零售主張技術和大數據應該用在制造環(huán)節(jié),而無需在零售環(huán)節(jié)泛濫。
其次,是否有價值判斷?
新零售是一個皮囊,沒有靈魂,誰都可以往里面裝東西聲稱自己是新零售,所以,他們沒有任何價值判斷,也就缺少實際意義。
你把所有標注新零售的企業(yè)掃一遍,看看他們做的事情是不是同一件事?能有相同點的都很少,為啥呢?
就是因為沒有人給出新零售的真正定義,只是說要線上線下融合,倉儲物流,技術大數據,盲人摸象,能沾一點邊,就算新零售,缺少價值判斷,缺少解決問題的邏輯。
大零售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依據,符合大零售價值判斷標準的,會有更好的未來。一個企業(yè)是否創(chuàng)造新業(yè)態(tài),是否做品類運營的情境創(chuàng)造,是否分解與滲透,一目了然就能看的出來。只不過,這些都是動腦筋的活兒,不是引進技術設備,打通會員數據這種簡單的“花架子”所能解決的。
比如,如果一家區(qū)域零售龍頭企業(yè)如果不做業(yè)態(tài)滲透,或者緩慢滲透,重心在線上線下引流,那多半會貽誤戰(zhàn)機,把自己的市場拱手讓給對手。
再次,新零售的適用空間有限。
只適合阿里這種平臺型公司,因為他們有技術儲備,有豐富的數據來源,有大規(guī)模的資本收購;但大零售適合一切大中小零售企業(yè),包括品牌商也有一定的適用價值,也包括純粹的線上零售,這種被新零售嚴重看衰的業(yè)態(tài),按大零售的思路走,一樣可以活的很好。
調戲電商最近接觸了幾個企業(yè),一個是給男士提供搭配的,每年給會員送一盒搭配好的衣服,需要的買了,不需要的退回,雖然會員數才一萬人,但是可以實現盈利了,這種給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的做法,雖然完全基于線上,但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還有什么值得買這樣的內容電商平臺,盈利也很好,雖然是純線上,但人家會逐漸變成一個消費知識入口,也有很好的出路。
但新零售就不一樣了,全部都是重公司,大平臺在做,中型公司都很難做新零售。
最后,對于線上線下融合的看法不同。
大零售認為,融合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沒有必要為了融合而融合;新零售更強調融合的必要性,我們早就說過,線上有線上的需求,線下有線下的需求,兩者結合有兩者結合的需求,沒有誰替代誰。更何況,線上線下這件事,早就分不太清楚了,再談融合,缺少界限。
那些做線上線下融合的人,可以問問,融合的業(yè)務占比是多少?
在大零售看來,融合只是手段,是用來服務情境創(chuàng)造的,是用來協(xié)調服務能力的,是用來滿足細分需求場景的,他很重要,但不是根本問題。
此外,新零售可能是一種策略,但大零售是一種思維模式,是打破實體零售和電商的固有模式,是站在用戶心智層面的思考方法。
不過,雖然大零售思維認為新零售是本末倒置的方法論和策略,兩者還是有共同的地方,比如都認為技術將對未來零售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必須要擁抱互聯(lián)網,要完成零售商品和服務的數字化、標準化,這些都是基本功,沒什么好討論的,誰做零售,都需要在這個層面下功夫,不同的是思考的出發(fā)點,解決的問題點和對決勝關鍵點的判斷不同,當然還有適用性。
當然,人往往是缺什么,就恨不得馬上擁有什么,一個書生如果跟人打架打輸了,就恨不得馬上會武術,但是讓他去學武術,不一定有機會出人頭地啊。
實體零售覺得自己之所以發(fā)展慢,是因為沒有電商平臺,不懂互聯(lián)網傳播,所以拼命努力做電商做互聯(lián)網傳播做線上線下融合,但這是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拼,這是魏雷和徐曉冬式的約架(并非太極跟MMA的比拼)。
大零售與新零售有什么不同?這篇文章說明白了嗎?
文丨馮華魁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