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yè)上云的浪潮已經席卷而來。2017年4月,江蘇省啟動名為“1+30+300”的企業(yè)上云工程。4月, 浙江省發(fā)布《“企業(yè)上云”行動計劃(2017)》,先期新增上云企業(yè)10萬家。6月,濟南推出“企業(yè)上云”計劃。
越來越多的省市政府推出了“企業(yè)上云”行動計劃,與機器換人等行動呼應,多管齊下地幫助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逐步完成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轉身。
上云時代
對于大部分企業(yè)來說,企業(yè)上云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并非簡單租用幾臺云服務器部署應用,更不是將將物理機架構上的應用直接遷移到虛擬機上。需要結合企業(yè)IT發(fā)展的規(guī)劃,現有IT資源的現狀,應用的需求等因素來確定。
20世紀80年代,以X86服務器和PC系統為標志,企業(yè)IT系統迎來了第二次里程碑式的變革,網絡、服務器、操作系統多層次的水平分工架構,使得接口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極大的簡化了技術復雜度,使IT系統走入“尋常百姓家”。
伴隨著企業(yè)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企業(yè)IT系統的使用者和維護者也發(fā)現,傳統的IT架構體系存在很多弊端。對企業(yè)而言,數據中心的各種系統是一大筆資金投入。一方面,新的硬件系統在建成后3-5年即面臨老化需要更換,而軟件技術面臨不斷升級的壓力;另一方面,IT的投入難以匹配業(yè)務需求,或高配低用,或整合困難。
那么,是否有一條IT架構演進路徑,可以在代價最小,即不對現有軟硬件堆棧做顛覆式改變的前提下,有效應對上述關鍵痛點和挑戰(zhàn)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上云。通過上云,企業(yè)滿足對IT資源“拿來就能用”,“想要就能有”的需求,省下購置服務器、架設機房的錢,大大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同時,上云后,企業(yè)的數據將有效留存,盤活數據資源,對企業(yè)數據的分析及挖掘也變得水到渠成。
東網“云+容器”構建新云
對于有決心上云的企業(yè)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原來的應用可能還需要結合云上提供的虛擬機、網絡和存儲的特點進行必要的改造。簡單的“原來物理機什么配置,虛擬機什么配置,原來應用什么架構,上云后什么架構”的遷移方法,實際上完全失去了“上云”的優(yōu)勢。
Docker技術的出現和迅猛發(fā)展,已經成為云計算產業(yè)的新的熱點。容器使用范圍也由互聯網廠商快速向傳統企業(yè)擴展。
容器擁有以下特點:
·速度更快:相比與虛擬機,容器提供更快的部署速度,非常適合需要批量快速上線或快速彈性應用,如互聯網的Web
·性能更高:相比于虛擬化,接近物理機的性能,系統開銷大幅降低,非常適合對計算資源要求高的應用,如大數據和高性能計算。
·更有彈性:充分調動服務集群的性能,預先設置閾值(CPU、內存、等等),可以根據運行情況動態(tài)調整集群規(guī)模和容量,對于客戶的體驗給出最好的響應。
·跨平臺:容器技術突破了操作系統的綁定,實現應用一次打包,可到處運行。
然而,容器技術也有天然的不足,由于在容器里可以直接訪問底層資源,要做到充分隔離、絕對安全很難,這也使得容器不適合公有云多租戶的場景。
反觀傳統云服務,由于每個虛擬機運行獨立的GuestOS,所以擁有更優(yōu)的資源隔離性和安全性,但是天然的損失了性能。
東網將“云+容器”相結合,正在布局一朵“新云”,集成了云和容器的“新云”有兩個特點。
使用更加方便
·對于開發(fā)者而言,可以實現應用在本地和線上同樣的方式進行,這樣應用遷移的成本、開發(fā)成本、測試成本都會降低;
·對于軟件服務商而言,則提供了云上的軟件服務,在云上以同樣的方式進行部署和提供,提供一致性的跨云環(huán)境;
·對于企業(yè)用戶而言,則可以便捷的連接私有云、公有云或裸金屬主機結構,使應用遷移和轉換都非常方便。
成本更加低廉
·對于開發(fā)者而言,借助Kubernetes等集群編排引擎,可以形成強大的編排和調度實力,降低研發(fā)及運維成本;
·對于軟件服務商而言,部署方式從使用安裝包人為部署變成集群自動化部署,降低部署和維護成本;
·對于企業(yè)用戶而言,可完成多基礎設施的整合和統一調度,實現跨地域異構基礎設施的融合和服務提供,使資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
目前,東網科技作為東北地區(qū)最大的云服務商提出“云+容器”的新云戰(zhàn)略,并提供API。作為Cloud Provider,Neunn Cloud把Kubernetes的規(guī)范跟自己的平臺做整合,在云端提供一致的Kubernetes服務。
與此同時,東網科技打造了Neunn HOR超融合平臺可以幫助企業(yè)自身打造“云+容器”的新云,不僅可以實現對容器管理,還可以對原有的虛擬化資源池進行升級改造,將為企業(yè)用戶上云提供更大的便利和幫助。
- Gartner:2025年全球IT支出將達到5.61億美元,同比增長9.8%
- 消息稱去年全球IT支出超過5萬億美元 數據中心系統支出大幅增加
- 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數字基礎設施的演變
- 谷歌押注多模態(tài)AI,BigQuery湖倉一體是核心支柱
- 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飆升:到2027年將達到4萬億美元
- 量子與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的力量倍增器
- 華為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榮獲CC認證存儲設備最高認證級別證書
- 2024年終盤點 | 華為攜手伙伴共筑鯤鵬生態(tài),openEuler與openGauss雙星閃耀
- 特朗普宣布200億美元投資計劃,在美國多地建設數據中心
- 工信部:“點、鏈、網、面”體系化推進算力網絡工作 持續(xù)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