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達陸吉良:行業(yè)“管多控少” 交通AI化是大勢所趨

科達陸吉良: 行業(yè)“管多控少”,交通AI化是大勢所趨

AI已經滲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在發(fā)揮作用。

大多數人都曾因糟糕的交通狀況而遲過到、叫過苦。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動的是社會各方面的全面提升,但在此過程中,交通行業(yè)的發(fā)展卻沒跟得上前進的步幅,各種交通問題日益凸顯,讓交管部門計無所出,如何利用最新技術解決相關難題已迫在眉睫。

雷鋒網了解到,此前阿里就有推出“城市大腦”著手應對這一系列問題。其中主要提到的就是利用AI技術識別車流量,從而自動控制紅綠燈,有效解決杭州的道路擁堵情況。

其實除了像阿里這樣的科技巨頭外,中國還有很多安防公司也正在做這件事,他們的攝像頭除了負責“拍照扣分”外,也參與到了致力于改善中國交通環(huán)境的大潮中來。

蘇州科達就是其中一家。

行業(yè)“地位”及未來規(guī)劃

目前我國大大小小的安防企業(yè)大概兩萬多家,科達在其中稱得上佼佼者。雖然在營收規(guī)模上,科達與行業(yè)巨頭海康、大華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所幸的是,科達這幾年也在策馬直追,在技術投入、創(chuàng)新等方向上都有補強,目前在AI、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

對此,陸吉良深有感觸。

陸吉良目前擔任科達副總經理兼智能交通事業(yè)部總經理。從業(yè)二十多年來,他一直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改善中國交通環(huán)境現狀,推動中國交通更好發(fā)展。

在他看來,“科達布局智能交通行業(yè)比較晚,真正投入不到三年時間,從市場占有率來說,雖然離真正的市場第一還有一段距離。但從技術層面來說,科達已經占據了行業(yè)制高點。如今客戶、合作伙伴甚至是競爭對手都將科達放在綜合領域前三位去看待。必須說明的是,獲得這些“市場地位”靠的是產品及技術本身,而不是價格。”

雖然得到一些贊賞與成績,但陸吉良認為還得持續(xù)努力,互聯(lián)網時代下,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趕了一大截。他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未來科達將會在四個方面加強布局。

科達陸吉良: 行業(yè)“管多控少”,交通AI化是大勢所趨

一、進一步加強數據的深度挖掘及深度應用;

二、充分結合公安等客戶的實際需求作開發(fā),不在實驗室空想“高大上”功能;

三、全面智能。如今很多智能交通產品只會在前端做智能化,而科達想的是不僅僅在采集數據上實現智能化,還要在后端、后期的調試、交付方面全面實現智能化,讓客戶安裝一套系統(tǒng)就像安裝一個燈泡那樣簡單。

四、加強與國際、國內等知名院校以及AI研究機構的合作,一同挖掘智能交通領域的潛在力量。

布局智能交通大戰(zhàn)略

“雖然科達布局智能交通產業(yè)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它從一開始就緊抓交通痛點去著手展開工作。所幸的是,在科達進入行業(yè)的時候,起點已經比較高了。”陸吉良說道。

他向雷鋒網介紹說,從企業(yè)布局的大戰(zhàn)略方向來說,科達目前主攻中高端市場,這里的中高端市場主要從兩個層面去理解。

一、市場層面:從系統(tǒng)布局來說,科達一直都在遵循“從上至下”的理念,首先發(fā)力省市級市場,再逐步向縣鎮(zhèn)覆蓋;

二、產品層面:努力提升產品品質及性能,從用戶需求出發(fā)多做創(chuàng)新。

“產品穩(wěn)定可靠、性能強大,這是科達進軍中高端市場的底氣所在。”陸吉良如是說。

他透露,兩年前,公安部對全國的卡口設備做過一次抽檢,當時設備平均準確率是70%,而科達的準確率達到95%。

“能做到這么高的準確率主要是因為科達智能交通的前端信息采集設備都是在野外的惡劣環(huán)境中測試運行,經受包括雨水、粉塵、高低溫、震動等環(huán)境的‘磨練’”。陸吉良表示,“運行環(huán)境對產品的準確率影響非常大。拿粉塵來說,高清設備對像素要求非常高,正常情況下,一般廠家的產品三個月就要進行一次維護,否則各項指標數據都會有所下降,而科達的產品可以做到免維護。”

另外,從研發(fā)角度來看,就深度學習技術來說,科達就集結了上百人的團隊。

陸吉良稱,未來科達將一直深耕智能交通領域,堅持前端、后端全面智能化,以客戶需求為目標,積極擁抱AI、大數據等技術,持續(xù)為用戶提供可靠、穩(wěn)定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AI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

“交通AI化是大勢所趨,客戶實際需求就是最好證明。”陸吉良肯定地說。

他透露,如今交管部門最頭疼的事是如何更好地維持交通秩序。之所以電警在國內有這么大的需求,是因為配置功能不到位,很多違法行為都得不到有效控制,而這些違法行為直接影響到交通的暢通問題。

在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信息采集不完整。從交警角度來說,他們只要得到一個完整、實時的信息,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日常的百分之八九十的工作量都可以解決;另外這些信息的獲取甚至對于未來交通政策法規(guī)的出臺都具參考意義。

“由于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提出及建設,政府對相關產品及方案的需求越來越大。包括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成熟應用也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很多行業(yè)難題。比如說在識別率這塊,在模擬攝像機的時代只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再往后到了數字時代達到百分之八九十,而隨著深度學習的全面應用,現在能達到95%以上。”陸吉良感嘆說,“技術的發(fā)展能夠帶來智能化的全面提升,這也大大提升了公安、交警的破案時間,對于推進社會和諧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科達陸吉良: 行業(yè)“管多控少”,交通AI化是大勢所趨

隨后,陸吉良還向雷鋒網介紹了科達最新發(fā)布的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一體化智能卡口/電警單元。

首先,它采用了深度學習技術,有很強的適用性,在識別車輛特征及違法行為時準確率有很大提升;

其次,采用了一體化設計,在一臺設備中集成了抓拍、識別、處理、存儲、上傳等功能,不需要再配主機設備,安裝部署非常方便,成本低的前提下,穩(wěn)定性也有非常大的提升;

再者,它還做到了免維護設計,通過定制護罩實現了更高的防護等級(IP68),能夠適應惡劣的環(huán)境。

布局智能交通領域注意哪些點

而對于如何在智能交通領域走得更加“順風順水”,陸吉良也談到了他自己的一點看法。

他表示,其實我國智能交通產業(yè)發(fā)展還是比較“畸形”的。從整個交通行業(yè)的發(fā)展角度來看,我國20年前的交通現狀要比現在糟糕得多,如今正在逐步好轉。

隨著相關設備布局的點越來越多,除了應用在交通領域,逐步產生了另外一個應用:生活中的一些刑事案件都會從智能交通的配置設備中提取到破案線索。所以很多城市在充分布局智能交通后才會反過來去做安防的布局,包括卡口之類。

因此,他認為,應該是從智能交通逐步發(fā)展到智慧城市,可以說智能交通行業(yè)是最能考驗企業(yè)技術積累及眼界的一個領域,經受這個行業(yè)“磨練”的企業(yè)更能做出緊貼用戶需求的產品。

另外,智能交通領域規(guī)模巨大、從業(yè)企業(yè)眾多,競爭異常激烈。通用市場的競爭肯定會聚焦于品牌、渠道、性價比。只有具備深刻的行業(yè)認知和全面的產品體系以及深厚的技術積累才能在眾多廠商中被發(fā)現。因此,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前期應該靜下心來,專注在某個擅長的細分領域深耕。

在他看來,包括傳統(tǒng)安防企業(yè)也是一樣,如果還是以集成為主,弄一些簡單的平臺,長期以往,越到后面越難辦。未來想要獲得長足進步,一定要朝著大數據和智能化這兩個方向發(fā)展。

而后,陸吉良還給智能交通企業(yè)指了個方向。他認為,之前談到的很多包括側方位停車、違停抓拍等功能現在都可以實現,未來相關企業(yè)可以關注電警功能的外延。現階段從事智能交通的企業(yè)雖然多,但大多數都還停留在“管”的階段,做到“控”的階段還很少。

小結

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多機會。由于智能交通前端監(jiān)控攝像機的部署密度逐步增加,原已部署的大規(guī)模標清設備的替換也將為監(jiān)控行業(yè)帶來新的增量;另外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與社會轉型并行階段,社會流動性大、中上階層人口膨脹,隨著社會治安防范復雜度不斷提高,預計未來用于維護公共安全的投資還有足夠大的發(fā)展空間。

在此背景下,AI在產業(yè)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由此可以預見,重研發(fā)、重應用、重服務的廠商將會在第三波“智能化”浪潮中迎來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8-24
科達陸吉良:行業(yè)“管多控少” 交通AI化是大勢所趨
AI已經滲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智能交通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在發(fā)揮作用。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