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了手機的小米還能顛覆IoT嗎?

5月31日,小米8發(fā)布會在深圳舉行。不出意外的是,小米又拿出了高性價比的小米手機新品:其中配備了驍龍845+Face ID+壓感屏幕指紋識別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售價僅為3699元,配備了驍龍845+紅外人臉識別的小米8起售價是2699元,而搭載了驍龍710的小米8 SE的起售價則為1799元。

雖然米粉吐槽劉海屏、后置指紋、寬下巴等等,但是小米8系列注定還是要搶購一空,因為雷軍在發(fā)布會上說了,首批小米8系列的備貨量是“幾十萬臺”。以小米8系列這樣的定價,這個數量級的備貨量肯定是不夠搶的。

老冀估計肯定會有米粉繼續(xù)抱怨雷軍“社會我雷哥,人狠貨不多”了。老冀在這里要說的是,其實無論是小米還是雷軍,雖然肯定也在意小米8系列的銷量,但是肯定不會像米粉們那么在意。

歸根結底,這是由小米的商業(yè)模式所決定的。在5月3日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資料中,雷軍在《董事長的公開信》中寫道: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chuàng)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盡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并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后持續(xù)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p>

因此,在小米的眼中,硬件產品其實是小米到達用戶的入口;既然是入口的作用,小米當然更看重其銷量,而不是銷售額和利潤:相對于用2000元的智能手機獲得一個用戶來說,用500元的智能手機獲得4個用戶肯定更劃算。

其實,只要小米智能手機的銷量能夠持續(xù)增長,小米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而對于小米手機來說,過去幾年成功地趕上了第一波國內智能手機和電商的增長紅利,如今又趕上了新興市場普及智能手機、普及電商的第二波增長紅利。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以30.3%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名(IDC數據),并且在海外14個國家進入了前五名。

看看這14個國家:印度、緬甸、烏克蘭、希臘、以色列、波蘭、捷克、新加坡、卡塔爾、埃及、俄羅斯、印尼、保加利亞、哈薩克斯坦,你就會理解小米手機仍然有很廣闊的增長空間——中國市場雖然大,也不過占到了全球出貨量的30.3%(IDC數據),而中國之外的新興市場卻占到了43.9%,即使是再造一個小米手機的輝煌都不成問題。

而只要消費者購買了小米智能手機,自然也就會用到MIUI操作系統(tǒng),并用到小米提供的各種互聯網服務。小米上市申報材料披露,截止到今年3月,MIUI的月活躍用戶高達1.9億,用戶平均每天使用小米手機時長為4.5小時。當然這個“4.5小時”有點偽概念,因為用戶大部分時間可能是消耗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這些小米之外的第三方應用上面,跟小米的關系不大。即便如此,1.9億的MIUI月活用戶的潛力仍然相當可觀。

此外,小米還開發(fā)了一系列的應用產品矩陣。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開發(fā)了3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應用程序和1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的應用程序,包括小米應用商店、小米瀏覽器、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總結一下,1.9億MIUI用戶本身就能產生平臺連接的價值,再加上一系列應用程序又能產生深度服務的價值。以老冀以前使用小米手機的體驗來看,為了下載小米的各種主題和鈴聲、下載小米多看的各種圖書,以及使用小米的云存儲來存儲照片,加起來一年怎么也得花上將近100元,這還不算老冀在MIUI中點擊廣告給小米帶來的收入。

當然目前大部分小米用戶并沒有老冀花得那么多。小米上市申報材料顯示,小米“每用戶平均互聯網服務收入”2015年是28.9元,2016年48.5元,2017年增長到57.9元。

由此,小米自豪地聲稱,“相比其他獲客成本較高的互聯網平臺,我們通過硬件銷售獲得的用戶的過程本身是盈利的?!边@是什么意思呢?老冀的理解是:小米賣智能手機本身能夠打平并略有盈余,然后通過互聯網服務掙錢。

老冀認為,這種商業(yè)模式確實還是比較獨特的,與傳統(tǒng)互聯網公司的商業(yè)模式有較大的不同。在小米上市申報材料里,列舉了小米與一些典型互聯網公司的對比:

(單位:美元)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A-E公司均為截止2018年4月27日市值150億美元以上的選定互聯網公司

如上表所示,互聯網公司A“每名新月活躍用戶的獲取客戶成本”是54.1美元,“每名月活躍用戶的互聯網服務收入”是348.7美元,也就是說,每月能夠從用戶身上賺到294.6美元。在老冀看來,A屬于典型的“高付出高回報模式”。

不過,由于互聯網行業(yè)具備典型的網絡效應和馬太效應,很多互聯網公司其實只能做到“低付出低回報”甚至“低付出付回報”,大家看互聯網公司E的收入都趕不上獲客成本,入不敷出。

那么,小米模式又有什么不同呢?小米是用零利潤的硬件來獲取用戶,然后賺取這些用戶的零錢。由于硬件本身就是獲客工具,小米不必像傳統(tǒng)互聯網公司那樣花錢獲客,賺的服務費雖然只是“零錢”,累積起來仍然相當可觀,利潤率也很高:2015-2017最近三年,小米互聯網服務分部的毛利率均高達60%以上。

老冀認為,小米這種橫跨硬件和互聯網的商業(yè)模式,屬于“顛覆式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雖然不太可能顛覆那些“高付出高回報模式”的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卻有可能顛覆那些“低付出低回報”的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這是因為小米模式會打亂他們的成本結構,摧毀他們的利潤空間,直至把他們逐出市場。

從小米手機的興起歷史來看,小米在手機行業(yè)很好地實踐了這種“顛覆式創(chuàng)新”,首先摧毀了山寨機,然后打垮了那些做低價機和定制機的品牌廠商。不過,小米卻很難摧毀“高付出高回報模式”的蘋果和三星。

綜上所述,老冀的基本結論是:憑借顛覆式創(chuàng)新,依托智能手機的全球化普及紅利,小米未來幾年仍然能夠維持高質量的高速增長。

不過,小米再往后的增長,就要靠全新的IoT(物聯網)設備了。從銷量的角度來看,這將是個遠遠大于智能手機的市場。根據艾瑞咨詢的預測,2018年消費級IoT終端的數量將達到64億,是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4.3倍;即使是從銷售額的角度,2017年消費級IoT終端也首次超過了智能手機。艾瑞咨詢還預測,2017-2022年消費級IoT終端銷售額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5.4%。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

在老冀看來,小米在消費級IoT終端已經布下了不小的局。得益于投資的90多家生態(tài)鏈企業(yè),得益于他們?yōu)樾∶棕暙I的智能手環(huán)、智能手表、智能空調、智能凈水器等豐富多彩的IoT終端,小米在上市申請材料中自豪地宣稱: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小米的“2017年按已連接設備數量計算的消費級IoT市場份額”為1.7%,排在全球第一位,高于蘋果(0.9%)、亞馬遜(0.9%)、三星(0.7%)、谷歌(0.6%)等全球科技巨頭。

不過,老冀認為這個數據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即使是號稱第一的小米,其全球市場份額也不過只有1.7%,這也說明IoT終端是個品類極度豐富、玩家極度分散的市場,未來存在很大的變數。小米之所以要投這么多的生態(tài)鏈企業(yè),其實也是因為看不清這個市場才多方下注。

雖然品類仍然是極度豐富,目前至少有一個IoT終端已經越來越主流,那就是智能音箱。那么,小米在這個市場的競爭力如何呢?

先看全球出貨量,這里各家統(tǒng)計機構的數據都在打架。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亞馬遜的出貨量是400萬部,市場份額為43.6%,排在第一。小米的出貨量為20萬部,市場份額為2.4%,排在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和蘋果后面,位居第五位。而按照另一家統(tǒng)計機構Canalys的數據,小米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則高達7%,排在第四位。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不過,這兩家統(tǒng)計機構都認定,今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的增長率將在200%以上。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智能音箱這個新戰(zhàn)場,小米的競爭對手不再是蘋果、三星、華為等傳統(tǒng)硬件廠商,而變成了互聯網廠商,它們的打法與小米在智能手機上的打法如出一轍:一方面通過貼著成本定價抓住消費者,另一方面通過智能語音開放平臺抓住開發(fā)者,最終形成強者通吃的局面。

由于中國特有的互聯網服務環(huán)境,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小米在智能音箱上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老冀統(tǒng)計了一下,如今小米已經推出了兩款智能音箱,分別是299元的小愛AI音箱和169元的小愛音箱mini。阿里則推出了三款產品,分別是天貓精靈X1(499元)、天貓精靈曲奇(299元)、天貓精靈方糖(199元)。

去年“雙11”,阿里將此前499元的天貓精靈X1直接殺到99元,實現了超過100萬臺的銷量。

今年4月米粉節(jié),小米也不甘示弱,將剛剛發(fā)布、售價169元的小愛音箱mini的特惠價定在了99元,一時也是供不應求。

實際上,由于阿里巴巴和小米對于智能音箱的高度重視并推出殺傷性巨大的超低價策略,已經在中國市場形成了清場效應,使得其它智能音箱廠商難以生存下去。

在智能音箱市場,小米算是遇到更強勁的對手了,無論是從重視程度、資金實力、硬件整合能力,阿里均不弱于小米,甚至在以下領域還略占優(yōu)勢:

1. 在智能音箱的技術積累上,阿里的NLP和聲紋識別技術都是完全自研的,而小米則更多是依靠整合上游技術廠商。

2. 在智能音箱目前應用最多的音樂領域,阿里擁有全球第二大的音樂版權資源,小米則是在最近通過與騰訊音樂的合作才補上了短板。

3. 在開發(fā)者平臺的構建方面,阿里曾經搭建過淘寶等大型開放平臺,有著更為豐富的經驗,阿里云也有著更穩(wěn)定的云服務能力。

更關鍵的是,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賴以成功的顛覆性商業(yè)模式,已經被阿里復制到智能音箱市場,優(yōu)勢不再。

不過,小米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那就是每年銷量高達1億部的小米智能手機和千萬級的小米智能電視+智能盒子。如今小米已經宣布,只要硬件支持,所有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盒子中都將內置AI語音助手“小愛同學”。憑借過去多年在智能手機等領域的積累,小米或許能夠建立更完善的生態(tài)圈,最終實現在IoT終端的更大突破。

如果希望與老冀有更多交流,或者希望加入“手機控的樂園”微信群,請加老冀個人微信:rouqinghufa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6-05
顛覆了手機的小米還能顛覆IoT嗎?
原標題:顛覆了手機的小米還能顛覆IoT嗎?5月31日,小米8發(fā)布會在深圳舉行。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