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優(yōu)騰很想靠近,卻離YouTube越來越遠

中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yōu)酷三大視頻平臺,都想做成中國的YouTube,可受限于外部環(huán)境制約,事與愿違的走向了Netflix的路子。

2020年初,三家平臺的這個夢想再次點燃,愛奇藝上線了隨刻APP,騰訊視頻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優(yōu)酷最新的9.9版APP也更改為雙瀑布流形式界面。毫無疑問,在抖音、快手相繼嘗試10分鐘長視頻的壓力下,這些國內最早的YouTube信徒們加緊了轉型的步伐。

“我們計劃推出名為‘隨刻’的YouTube模式APP”愛奇藝創(chuàng)始人龔宇在2月28日的2019年全年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出了這個計劃。在愛奇藝2020年Q1財報里,會員收入在營收結構中占比卻在擴大,走向了相反的方向。Q1愛奇藝會員業(yè)務收入了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5%。廣告營收卻只有15億,并且同比下降了27%。此外,Q1季度內容成本也增加了11%,達到59億元。

就在上個月末,愛奇藝又上線了“星鉆VIP會員”,非連續(xù)包月價60元,相比愛奇藝黃金VIP會員的25元非連續(xù)包月價格,足足上漲了1.4倍。

要知道,在YouTube上是沒有會員費這項收入了,越來越重視會員費的愛奇藝,嘴上說著想要靠近YouTube,實際上正在漸行漸遠。

愛優(yōu)騰患上了會員收入依賴癥?

通過推出更高價格的星鉆VIP會員,愛奇藝變相地實現了漲價。

看似有些突然,但實際并不意外。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愛奇藝官方就放出了會員費漲價的聲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yè)務群總裁楊向華不無抱怨地稱,中國視頻平臺的會員定價普遍低于國外同行,而愛奇藝又是國內價格相對較低的一家。他表示,愛奇藝會員還有一定調價空間,目前正在醞釀關于調價的具體事宜,只是具體時間表和價格漲幅待定。

愛奇藝星鉆會員的推出時間,正好在其發(fā)布今年Q1財報(以下簡稱財報)的4天后,這就讓人難免聯想到二者可能存在的關聯。

財報數據顯示,愛奇藝上季度的表現喜憂參半。喜的是總營收和會員人數同比增速超過了公司預期,分別達到了76億元和1.19億人;憂的是廣告收入下滑,只有15億元,創(chuàng)下了上市以來的新低。

愛奇藝將一季度會員人數快速增長和廣告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都歸結為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的影響。這是客觀事實,由于疫情突然而至,按下了經濟運行的暫停鍵,一季度大部分行業(yè)都受到了較大沖擊。很多企業(yè)調整了廣告投入計劃,推遲、減少甚至取消一季度的廣告,以節(jié)約寶貴的現金流。

今年一季度,類似用戶增長但廣告收入下降的互聯網企業(yè)并不少見。比如:截至3月底 ,微博月活躍用戶達5.5億,日活躍用戶達2.41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8500萬和3800萬,雙雙創(chuàng)下單季凈增長歷史新高??稍摷径鹊膹V告和營銷營收為2.75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就有所下降;而老牌門戶網站搜狐更慘,品牌廣告收入僅為2600萬美元,同比下降40%,幾乎是斷崖式下跌。

不過,愛奇藝廣告收入下降的原因遠不止受疫情沖擊這么簡單,因為自上市以來其廣告收入一直處于整體下滑狀態(tài)。

愛奇藝于2018年3月29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后的第一季度,其廣告收入達到了26億元,這應該是迄今為止它的歷史最高紀錄。隨后,它的廣告收入就一路向下,與會員收入的一路上漲形成了此消彼長的有趣現象。

愛奇藝廣告收入持續(xù)下滑,直接讓會員收入上漲的努力大打折扣,導致陷入了營收增長緩慢的陷阱。自2018年Q3以來,愛奇藝的訂閱會員數從8070萬增加最近的1.19億,增長了47.5%;會員收入從29億增加到46億,增長58.6%,而總營收則從69億元增加到76億元,僅僅增長10.1%。

由于視頻網站會員一開始就打上了去廣告的深深烙印,以至于在大部分的用戶看來,會員和去廣告之間可以劃等號。因此,廣告收入受到會員增長的沖擊,在所難免。盡管愛優(yōu)騰正小心翼翼地試圖增加會員內容的廣告展現,但目前看來動作不大,成效很小。

愛優(yōu)騰中目前只有愛奇藝上市,另兩家的財務數據沒有公開。但在三家同質化戰(zhàn)略競爭之下,愛奇藝的財報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愛優(yōu)騰共同的困局。

2019年愛奇藝平均會員人數為10252萬人,而全年會員服務營收144億。以此計算,即使不考慮提前點映等其他收入,去年愛奇藝會員人均貢獻為140元,非但沒法和剛剛推出的星鉆VIP價格相比,也遠低于黃金VIP的優(yōu)惠價格218元。這表明,愛奇藝會員的實際銷售價格,要低于公開標價。這應該就是楊向華說的“常常與各大廠商合作送會員”所致。

事實上,這種做法并非愛奇藝獨有。今年5月21日,阿里最新的2020財年第四季度(相當于自然年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優(yōu)酷日均付費用戶季度同比增長60%,全年同比增長50%。財報認為,主要受益于優(yōu)酷發(fā)力原創(chuàng)及獨家內容、有效拓展新用戶,及88VIP會員的生態(tài)協同效應。

其中的88VIP會員,就是阿里旗下眾多產品的會員打包在一起,捆綁銷售。根據2018年阿里投資者日披露數據顯示,每100個88VIP用戶中,就有38個新開通了優(yōu)酷會員,為后者帶來了較高的用戶轉化。只是,大部分購買88VIP的是淘氣值1000以上的淘寶用戶,購買價格僅為88元,優(yōu)酷從中獲得的會員收入能有多少,可想而知。

騰訊視頻同樣也不例外,比如它和京東經常合作搭配促銷?;顒悠陂g,購買京東Plus不但價格能優(yōu)惠,而且還送騰訊視頻的會員,反向操作的形式也有。

就這樣,愛優(yōu)騰都漸漸地患上了會費依賴癥:一方面抱怨會員費太低,難以覆蓋高昂的經營成本(去年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就高達222億元,而會員收入為144億元);另一面卻不得不靠長期性促銷來拉動會員增長。

總結的說,放風會員“漲價”,是為了試探消費者態(tài)度。拼命的促銷銷售會員,又是在版權成本壓力下一種無奈的選擇。

愛優(yōu)騰是渠道,而YouTube已成生態(tài)

反觀同為視頻網站的國外同行YouTube,在谷歌收購之后,近年來其廣告收入一路節(jié)節(jié)攀升,去年更是突破了150億美元。大多數分析人士估計,早在前兩年YouTube便實現了盈虧平衡,為谷歌貢獻了1500億美元的市值支撐。

這些成績,讓愛優(yōu)騰看在眼中、饞在心里,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于是,對標YouTube又成為了愛優(yōu)騰的新目標。

為什么說又呢?因為之前國內視頻網站就有過一波。優(yōu)酷是由古永鏘于2006年6月21日創(chuàng)立并正式上線。優(yōu)酷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是明確對標YouTube,連取的名字YOUKU都和后者非常相似。盡管后來發(fā)展有所變動,但在2016年年初優(yōu)酷土豆的年會上,時任董事長兼 CEO古永鏘還在強調,優(yōu)土的目標是“超越Netflix + YouTube”。

相比之下,晚誕生4年的愛奇藝一開始并不是YouTube的擁躉。2018年上市時它給自己打上了對標迪斯尼的標簽,但實際在策略執(zhí)行上似乎又更像Netflix一些。如今,愛奇藝又再次轉向,將YouTube視為偶像。

今年2月,愛奇藝正式測試新項目“隨刻”APP,內容涉及全部視頻,但以中小視頻的PUGC(專業(yè)用戶生產內容)模式內容為主,對標YouTube。為何要推出“隨刻”APP來對標YouTube?在愛奇藝CEO龔宇看來,長視頻(一般指超過半小時的視頻)和短視頻(主流為1分鐘左右)在國內發(fā)展趨于成熟,而中等時長視頻(十分鐘左右)的YouTube模式尚未在中國發(fā)展成規(guī)模,是難得的市場空白。而隨著5G和AI技術的成熟,這個模式的市場潛力將在未來2-3年顯著增長。

騰訊視頻最近也經歷了一輪重要架構調整,從方向上看,似乎也將發(fā)力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其對標的應該也是YouTube。

暫且拋開市場前景不論,應該說目前的愛優(yōu)騰和YouTube的差別確實很大:

?    首先,視頻內容的種類不同,愛優(yōu)騰以影視長視頻為主,而YouTube從幾分鐘到一兩個小時都有,甚至還有幾秒到幾分鐘;

?    其次,平臺屬性不同,愛優(yōu)騰相當于線上內容平臺,用戶的評論互動對象是內容,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很難發(fā)生關系;而YouTube更接近一個內容社區(qū),用戶和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關系比較親近,通過訂閱可以打造私域流量;

?    最后,內容生產模式不同,愛優(yōu)騰以PGC和自制(自制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PGC)為主,而YouTube以UGC為主,目前已經過渡到PUGC。

這些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想改變并不太難。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愛優(yōu)騰和YouTube的商業(yè)模式截然不同。

在谷歌收購YouTube之后,并沒有急于發(fā)展業(yè)務。而是根據當時的現狀,一邊解決版權亂象等棘手的現實問題,一邊重新設計商業(yè)模式和平臺機制,旨在打造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商業(yè)化視頻內容生態(tài)體系。

據悉,谷歌為此前后投入了70億美元,最終實現了用戶體驗、平臺變現和廣告效果三者之間的利益平衡。簡單地說,在這個生態(tài)體系下,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越受用戶歡迎,其廣告價值就越大,廣告主投放廣告的積極性就越高,創(chuàng)作者從中的獲得收益越多,同時,YouTube作為平臺也得到了可觀的分成。

通過Google Preferred廣告體系,YouTube與用戶、創(chuàng)作者和廣告主形成了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體系,共同承擔風險和收益。YouTube與創(chuàng)作者的分成比例是45:55,以去年151.5億美元廣告收入計,去年YouTube生態(tài)規(guī)模達到了336.7億元,創(chuàng)作者從中分得185億美元的收益。以其快速增長勢頭來看,YouTube生態(tài)或將在年內反超蘋果應用商店(2019年后者的規(guī)模約為500億美元)。

回過頭來看愛優(yōu)騰,它們一頭連著用戶,一頭連著版權方,是內容平臺不假。但它們目前只是視頻內容的分發(fā)渠道,從版權方手中買來版權,再通過會員體系賣給用戶,本質上還是中間商吃差價的商業(yè)模式。主要收益來源于用戶,版權方只是供應商、參與度很低,UGC在各自平臺內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持有PGC內容的版權方“待價而沽”,從2006年到2016年,10年的時間,隨著視頻網站的整體強勢崛起,網絡版權費也暴漲了7200倍。(也和網民整體規(guī)模增長有直接關系)

無論如何,這種交易方式中版權方“旱澇保收”,風險和收益主要由平臺承擔,屬于高風險的重資本模式。

愛優(yōu)騰的會員制與有線電視運營商更為接近,而發(fā)展自制內容又頗似電視臺。目前它們的商業(yè)模式,其實就是互聯網版的歌華有線+芒果臺,與YouTube的生態(tài)模式有著本質不同。如果愛優(yōu)騰想對標YouTube的話,就必須推倒現有平臺構架重建,這蘊含著巨大的機會成本和風險。

為什么愛優(yōu)騰沒做成YouTube?

從商業(yè)模式到營收結構,愛優(yōu)騰與YouTube走向的是兩個岔路。縱使如此,中國三大視頻網站心中的中國版YouTube夢,卻從未消散過。

?    愛奇藝在2月份,推出了一款“隨刻”APP,主打七八分鐘至十幾分鐘的中長視頻;

?    5月29日,騰訊PCG(平臺與內容事業(yè)群)宣布調整騰訊視頻的組織架構,騰訊視頻內部的短視頻平臺產品部并入其視頻平臺部;

?    6月6日,優(yōu)酷升級9.0版,短視頻等PUGC內容以雙瀑布流形式登陸優(yōu)酷首頁下方推薦。強調豐富全視頻品類和互動體驗,意在打造長短結合的內容平臺和視頻社區(qū);

YouTub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之一,被Google收購14年來,估值由16.5億美元到突破千余億。愛奇藝6月8日美股收盤后的市值為147.37億美元,營收數據上愛奇藝(2020Q1 營收76億)超過優(yōu)酷(59.44億元),會員規(guī)模上也超過騰訊視頻。也就說,即使三家平臺相加,估值甚至也不足YouTube的三分之一。

另據Alexa網站流量全球綜合排名查詢YouTube.com,整體排名在第二,僅次于Google.com。它擁有20億月活躍用戶,年營收150多億美元。除此之外,大量的機構用戶或個人用戶上傳內容,據TheVerge 報道,早在2013年YouTube 用戶每一分鐘上傳的總視頻時長就達 100 小時。

作為YouTube的信徒,愛優(yōu)騰想要成為“偶像”的心情可以理解,那它們緣何沒能成為中國的YouTube,反而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呢?

第一個原因:外部條件的差異;先要回顧一下YouTube的成名歷史,最早該平臺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視頻分享策略,以草根用戶創(chuàng)作的各種原創(chuàng)視頻為“養(yǎng)料”,這些有別于BBC、NBC等專業(yè)電視臺內容,這些極具生命力和個人特色的視頻,為YouTube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與關注度。

在這種視頻社區(qū)邏輯里,需要兩個關鍵角色,UGC創(chuàng)作者和視頻觀看者,沒有前者就缺失了內容,沒有后者則無法走通后來Google Preferred分成模式的廣告體系。

中國自千元智能手機的興起,才迎來視頻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美國ICI曾做過一項調查,2005年的美國79%的成年人使用互聯網,電子產品的普及率也很高。加之互聯網之前的時代,美國人就有拍攝生活視頻的習慣,為YouTube的誕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2005年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不足10%,一直到2011年普及率也不過38.3%(2010年愛奇藝成立、2011年騰訊視頻成立)。另外,IDC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規(guī)模近350億美元,體量并不算大。

UGC內容的蓬勃發(fā)展,需要兩個條件,1、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一定占比;2、拍攝器材的低價化和平民化;如此回頭來看,優(yōu)酷雖然僅晚YouTube一年成立,可仍不具備大力發(fā)展UGC的外部基礎。包括于2010、2011成立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普及率不高,普通人商務大面積普及攝影電子器材的情況下。去購買專業(yè)視頻,通過會員(消費能力強)和廣告(消費能力一般)做營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抖音、快手火爆的背景是什么呢?一是,千元智能機實現了移動互聯網普及率的大幅提升,2016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3.2%,并在之后幾年迅猛成長;二是,千元智能機的屏幕分辨率和攝像頭像素越來越高,加之各短視頻平臺特效技術的加持,為直播/短視頻等UGC內容的興起提供了一個基礎。

當愛優(yōu)騰意識到UGC機遇的時刻,其平臺調性已經形成,再想調頭轉型,已然不再是簡單的事。

第二個原因:國內用戶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能力尚不足;抖音、快手等平臺憑借10s、30s、1min等時長的短視頻火爆全國,是中國人只喜歡看較短的視頻嗎?顯然不是,因為國人的視頻創(chuàng)作能力,大多數難超過1min。

反觀,很早完成電視機、家用攝像機普及的美國,大多數人早早就具備了簡單視頻的制作能力,鬼畜視頻最早也是在美國開始流行。

1990年美國ABC曾開設一個名為《美國家庭滑稽錄像》的節(jié)目,大部分影像來源于北美(例如加拿大、美國本地)普通老百姓自己平常用家用攝像機拍下來的無意中發(fā)生的趣事的錄像,中國直至千元智能手機的普及,才開始全民創(chuàng)作視頻,從質量上來看,整體的水平并不算高。

這種國民范圍的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能力差距,會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拉近。而且,隨著資本市場對視頻產業(yè)的重視,也會加速縮小這個追趕的過程。即使快手、抖音憑借短視頻搶了一波UGC紅利,可在嘗試5分鐘、10分鐘中長視頻的策略里,至今也沒有交出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

龔宇推出隨刻APP,覺得時機到了,想一想,或許這個風口還沒到來。

第三個原因:少了一個金主“爸爸”;收購YouTube的初期,谷歌也不知道UGC內容如何實現商業(yè)變現,為了支撐平臺快速增長的流量,每天要為此支付巨額的帶寬成本。

2009年美國一家媒體測算,YouTube每年的收入約為2.4億美元,而谷歌每天在YouTube上的投入超過200萬美元,一年下來為7.1億美元。這樣其一年的虧損高達4.7億美元,折合每天虧損130萬美元。

即使現在YouTube年收入達到150億美元,可外界推測仍然不盈利。2020年初,谷歌才首次公布YouTube的年營收業(yè)績,而且并沒有特別詳細的數據,預計至少目前盈利情況可能也不算很樂觀。

如今包括愛奇藝、優(yōu)酷、騰訊視頻雖然在版權上很舍得投入,也開始制作一些自制內容,可就它們背后的金主“爸爸”給予的資金支持而言。和谷歌對YouTube的支持顯然不會在一個量級,況且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后起之秀很快在UGC賽道里探索出道路來。三家視頻平臺在影視劇、綜藝等專業(yè)視頻的路上已經走了很遠,很難在短時期內調頭。

況且谷歌擁有搜索和安卓系統兩大超級流量生態(tài),加上豪氣的資金支持,才有了YouTube如今的龐大體量。

種種原因之下,導致愛優(yōu)騰對標YouTube只能流于形式,即使各自調整了未來策略??伤自捰性啤胺e重難返”,從PGC內容向下兼容UGC內容,遠不UGC內容向上兼容PGC內容容易的多。

你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看到長電影,會感到驚喜??稍趷燮嫠?、優(yōu)酷、騰訊視頻上看到標準網紅臉跳海草舞,下意識的會覺得“格調”有些low。

平臺日積月累形成的用戶內容消費習慣,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更改,雖然愛優(yōu)騰無法忘卻成為中國YouTube的夢想,但現實環(huán)境并不允許它們“改弦更張”,也許年初三大平臺的舉措只是應對“后來者”的防衛(wèi)之舉,畢竟抖音已經開始嘗試播放電影。

更好目標或是Netflix、HBO

此時的愛優(yōu)騰更合適成為中國的Netflix或HBO,相比于YouTube,Netflix的整體表現也并不算差。

據Netflix截至3月31日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Netflix第一季度營收為57.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5.21億美元增長27.6%;全球流媒體付費用戶為1.8286億人,較上年同期的1.4886億人增長22.8%;凈增長1577萬人,高于上年同期的凈增960萬人;凈利潤為7.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44億美元增長106.1%,自由現金流錄得1.6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負4.60億美元。

6月9日美股收盤后,Netflix每股股價為419.49美元,總市值達到了1845.7億美元。如果按照上文YouTube的估值,Netflix并不差。雖然,優(yōu)酷說過要做中國的YouTube,愛奇藝說要做中國的迪士尼,可最終愛優(yōu)騰都要成為中國的Netflix。

Netflix 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原先主要提供Netflix超大數量的DVD并免費遞送。而今,Netflix已經成為美國流媒體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隨著競爭加劇,版權費用高昂不下,Netflix 開始嘗試自制劇模式,比如我們所熟知的2013年推出的《紙牌屋》,就是Netflix第一部自制劇。

隨后該平臺推出的《鐵杉樹叢》、《女子監(jiān)獄》等多部劇集,均保持超高質量成為了現象級話題。而說起HBO,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部“非一般的美劇”《權力的游戲》。

想要成為YouTube,無疑要在現有的平臺內容調性上進行徹底的顛覆,這對于愛優(yōu)騰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失敗的風險過大。況且,Netflix、HBO走通的自制劇道路,也是一個很好地啟示,PGC視頻平臺本身就具備流量優(yōu)勢,如果能夠持續(xù)的產出優(yōu)質的自制劇內容,獨家內容不僅能低成本獲客,還能夠通過后期的版權運營去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其實,在紛紛下注YouTube模式的背后,愛優(yōu)騰在自制內容上也越來越成熟,不過相較美國在影視劇上的探索,國內更多的注重綜娛方面,大有壓倒芒果、浙江臺的氣勢。

優(yōu)質自制劇內容層面,2019年,愛奇藝推出的《動物管理局》、《你好,舊時光》、《破冰行動》等反響熱烈;騰訊視頻推出的《倚天屠龍記》、《斗羅大陸》等好評多多,當然近期的《慶余年》也算一個;優(yōu)酷推出的《長安十二時辰》成為國民“爆款”。

近兩年,由于《創(chuàng)造101》帶來的熱度,三大平臺在偶像養(yǎng)成類綜藝節(jié)目上走得更遠,成為三大平臺自制內容的亮點。

今年愛奇藝《青春有你2》搶占播出時機,騰訊視頻緊跟其后的《創(chuàng)造營2020》也上線播出,優(yōu)酷男團養(yǎng)成節(jié)目《少年之名》也即將上線,形成了二季度偶像養(yǎng)成類綜藝的三足鼎立。

但不得不說,相比于影視劇的生命力長周期,綜藝雖然容易火爆,卻缺乏持續(xù)的內容輸出能力。

集內容、渠道為一身,深挖用戶價值,愛優(yōu)騰對標公司更應該是Netflix和HBO。毋庸置疑,想法太多的愛優(yōu)騰,如今是一手YouTube,一手Netflix。但從平臺調性上,全力學習Netflix才是正途。畢竟,相比它們,B站、抖音、快手則更像前者。棄己所長本就是商業(yè)大忌,即使YouTube龐大的流量和堅挺的社區(qū)生態(tài)令人眼紅,可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路。

不得不說,早期就走向另一條道路的愛優(yōu)騰,或許永遠成不了YouTube。不過在視頻這塊大市場上,機會很多,專心成為Netflix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6-10
愛優(yōu)騰很想靠近,卻離YouTube越來越遠
中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yōu)酷三大視頻平臺,都想做成中國的YouTube,可受限于外部環(huán)境制約,事與愿違的走向了Netflix的路子。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