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遠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阿里旗下的生鮮電商“盒馬鮮生”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2019年6月,營業(yè)不足8個月的盒馬鮮生昆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宣布停業(yè)。這也是盒馬鮮生自成立以來首次關店。
與此同時,在受人追捧的另一面,盒馬鮮生的食品質量問題頻出: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0月,盒馬鮮生出現(xiàn)爛蘋果榨汁事件,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山東青島萊西腐爛變質的落地蘋果被大量送往青島海升果業(yè)被加工成果汁在盒馬鮮生上出售。
2018年11月,盒馬鮮生員工為放了幾天的胡蘿卜商品更換新的日期標簽。之后,上海市靜安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針對“偷換標簽”事件對盒馬鮮生立案調查,并將庫存73盒胡蘿卜產品下架封存。
2019年5月,上海市場監(jiān)管局抽檢盒馬鮮生黃陂南路店銷售的多盒“老上海黑毛豬大紅腸”,經檢測,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嚴重超標。
此外,盒馬鮮生還因處理臨期存貨的做法被質疑。2019年9月,盒馬鮮生就因為員工扔掉大量海鮮、飯菜、甜點等臨期商品的做法,也引發(fā)一陣熱議。
首店關閉之后,盒馬鮮生的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是由于盒馬鮮生舍命狂奔的后遺癥,現(xiàn)在需要調整,但涉及門店關閉更具體的原因也并未說明。
生鮮電商的窘境
生鮮電商曾是被看好的市場。
艾媒數據發(fā)布的《2019中國生鮮電商行業(yè)商業(yè)模式與用戶畫像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guī)模突破千億,增長率為38.8%,預計2019年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1600億元。
生鮮電商市場可供玩家想象的空間也很廣闊,據中國農產品電商聯(lián)盟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fā)展報告》顯示,生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僅約為3%,也被稱為是“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
這吸引了類似盒馬鮮生、易果生鮮等多家公司入場,然而,這些公司在進入之后才發(fā)現(xiàn),生鮮行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難度遠高于互聯(lián)網。
以盒馬鮮生為例。
首先,立足于生鮮電商的盒馬鮮生不同于普通的生鮮電商,旗下的產品還有鮮活海鮮等進口高檔食材,這就意味著極高的進貨、物流及運營成本。
此外,生鮮產業(yè)的冷鏈物流成本過高,這造成生鮮產品價格偏高,傳遞到消費者端,真正能消費起的用戶只有一小部分。
而且,即使對于有消費能力的群體來說,海鮮這類產品也不能作為日常飲食的高頻次需求,隨著新店開場的新鮮感退去,此后消費者的進店頻率也始終有限。
因此,在現(xiàn)實面強,盒馬鮮生原本的門店定位隨之發(fā)生了變化。
比如,盒馬鮮生曾推出“盒馬的延伸”盒小馬,希望通過小店模式下沉市場,不過因為項目規(guī)劃和項目執(zhí)行存在問題,其蘇州首店于2019年5月,在運營302天后宣布停業(yè)。
此外,為了吸引更大的客流,盒馬鮮生選擇在店內置入更多SKU,基本涵蓋了日常護理、家居用品等領域,在選品上也更加大眾化,某種程度上也是往“綜合超市”上轉型。
GPLP犀牛財經最近走訪了盒馬鮮生在北京國貿的一家門店,由于是工作日的關系,該門店的客流比較稀疏。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GPLP犀牛財經,“一般晚上客人會來的多”;“感覺人們一般來這里還是多為買海鮮而不是日用品”,但問及門店的具體經營狀況,工作人員也并沒給出正面回答。
新零售還好嗎?
時間拉回2016年,在云棲大會上,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基于此概念的盒馬鮮生也應勢而生。
阿里對盒馬鮮生極為重視。
三年后,張勇宣布阿里巴巴新一輪組織升級,盒馬鮮生成為獨立事業(yè)群,由此可見盒馬鮮生的地位。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盒馬鮮生一家門店的占地面積最少在幾千平米左右,盒馬鮮生CEO侯毅曾公開透露,盒馬鮮生的單店開店成本前期在幾千萬元不等,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說是幾億元。
當然,背靠資本雄厚的阿里,盒馬鮮生并不“差錢”,而且,在供應商、倉儲物流建設等方面,阿里也會動用平臺的資源提供幫助,比如盒馬鮮生的部分供應商就來自天貓超市。
在盒馬鮮生擴張初期,侯毅還表示,未來目標是進軍成都、武漢、南京等省會城市,預計開至2000家。
不過,據最新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到2019年7月,盒馬鮮生全國門店數量160余家,預計2019年底將達到200家,距離侯毅的目標顯然還差得很遠。
另外,從生鮮電商大行業(yè)來看同樣不景氣。
據中國農業(yè)生鮮電商發(fā)展論壇(2018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1%實現(xiàn)盈利,88%虧損,7%則是巨額虧損。
顯然,中國的新零售依舊處于探索和虧損的階段,風險一直存在。
盒馬鮮生CEO侯毅曾自信地表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以,選址對我們來說不重要,盒馬本身是IP。”
如今的局面看來,顯然,盒馬鮮生要探索的還有很多。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