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汽車張海亮做客央視《對話》欄目

(2020年4月19日,北京)4月18日晚,以《尋找汽車“新動力”》為主題的最新一期央視財經頻道(CCTV-2)《對話》欄目播出。本期欄目聚焦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組織產業(yè)領袖對話。天際汽車董事長、CEO張海亮博士受邀參加節(jié)目,與經濟學家、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孚能科技(贛州)董事長王瑀、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董事長鄒大中等行業(yè)專家、車企及產業(yè)鏈企業(yè)家,共同就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如何轉型升級、創(chuàng)新破局,尋找高質量發(fā)展新動力進行了深度探討。

天際汽車張海亮做客央視《對話》欄目

天際汽車董事長、CEO張海亮博士做客CCTV-2《對話》欄目(左二)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fā),打亂了整車、汽車零部件及經銷商等上下游企業(yè)的原生產銷計劃,為產業(yè)變革進入“深水區(qū)”的汽車行業(yè)再添“不確定性”。如何在波云詭譎的市場環(huán)境中高質量發(fā)展,以實現平穩(wěn)增長?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內每個角色必須思考的問題。作為造車新勢力代表,天際汽車和其掌門人張海亮將拿出怎樣的應對之策?

汽車產業(yè)“南不南”:真正困難的是讓用戶滿意

受補貼退坡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自2019年7月即踩下高速增長的剎車,持續(xù)低迷。與此同時,特斯拉、豐田、本田、大眾、奔馳等國際巨頭先后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可謂進入內外交困的境地。進入2020年情況并未好轉,從年初開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fā)蝴蝶效應,全球汽車產業(yè)鏈廣受波及。雖然中央及各地方政府自2月起頻頻出臺產業(yè)鼓勵政策及舉措,但經濟下行、消費力下降、競爭激烈等問題短期內仍無法快速解決。

汽車產業(yè)“南不南”?在張海亮看來,中國汽車產業(yè)經過20多年高歌猛進,中國新能源汽車亦經歷10年高速增長,目前的確到達了一個需要調整、思考的時期。而這個時期企業(yè)需要更多地考慮:用戶究竟需要什么?產品的創(chuàng)新點在哪里?這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才是企業(yè)最“南”攻克的地方。

天際汽車張海亮做客央視《對話》欄目

《對話》欄目錄制現場(右二天際汽車董事長、CEO張海亮博士)

事實上,天際汽車從創(chuàng)立之初,就把打造高端出行科技品牌作為企業(yè)發(fā)展目標,把滿足用戶需求作為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源動力,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精進。電動車的全新進化,不僅是電力驅動的汽車能源動力變革,更是由此帶來的造型設計、智能科技、駕乘舒適性、操控穩(wěn)定性等系統(tǒng)性優(yōu)勢。比如,全新電動車底盤,突破傳統(tǒng)燃油車由于發(fā)動機布置,在車輛造型及空間上的諸多局限性;底盤低重心設計,帶來更優(yōu)秀的操控;電機帶來更高級的靜謐性……“我們希望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種種歷史性機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創(chuàng)造讓用戶耳目一新的移動出行體驗。”張海亮表示。

汽車真正成為智能終端是整個產業(yè)變革的基礎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推動全球汽車產業(yè)迎來百年難遇的大變革。“近10幾年來,從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到現在你家里的洗衣機都是智能的,智能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張海亮感嘆,“所以我認為,將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有機結合,使之成為真正的智能終端,是真正為汽車產業(yè)帶來變革的基礎。”

這也是天際汽車一直在做的事。天際汽車首款豪華智能電動SUV天際ME7,不再是傳統(tǒng)概念里冷冰冰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個有趣、有愛、有陪伴的移動出行伙伴。上車前,天際ME7會通過手機藍牙鑰匙識別用戶到來,外部燈光逐漸點亮,實現自動解鎖,營造上車儀式感;上車后,人臉識別打通賬號,大屏設置、座椅及外后視鏡調節(jié)按用戶喜好自動完成。整車搭載五塊獨立高清顯示屏,用戶只需輕觸屏幕并滑動,就可實現大屏間內容的自由分享;行車中,Pilot Assist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為用戶提供了包含交通擁堵輔助在內的16項功能,為用戶安全出行保駕護航;到達后,駕駛員下車并通過手機輸入指令,RPA遙控車輛自動泊車入位……

“近5年來、甚至近10年來,我們主機廠的配套體系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電子電器、軟件、互聯網等方面成本占比大幅上升,”張海亮補充道,“而且,我們的智能駕駛和車聯網研發(fā)人員目前占比已超過1/3,我感覺這個比例很快會達到1/2。”

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互通將大大緩解里程焦慮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明確強調將加快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在內的“新基建”進度,緩解新能源汽車車樁比失衡、充電難的問題。隨著續(xù)航里程不斷上升,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的焦點已從電池容量轉移到充電焦慮上。“目前電動車廠商需要關注的問題不再是續(xù)航里程,而是車輛安全和充電焦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公開表示。

“所以我也非常希望像南方電網這樣的大企業(yè)能夠在充配電的設施上有一個比較好的統(tǒng)籌規(guī)劃,特別是快充。”在談到里程焦慮問題時,張海亮表示。“當然,我們在客戶調研中發(fā)現,充電便利性也是用戶十分關注的問題。當下的充電網絡由于企業(yè)屬性、品牌等等的不同,可能都有一點封閉性和排他性。而用戶的手機端如果能夠覆蓋更多的充電網絡,像支付寶一樣進行一站式充電、預約、結算等,將大大減輕里程焦慮。”

針對于電動汽車用戶最大的痛點和難點之一——充電,天際汽車布局了10大充電解決方案:便攜充電、私樁配套、私樁共享、移動補電、公共充電、上門取車充電、快充電站、網店專屬充電、天際中心免費充電、車主互充。天際汽車還將在全國建設100座快充電站,投入1000臺移動服務車,10000根專屬充電樁,聯合10大運營公司打通平臺,可利用超過10萬根公共充電資源,打造互通、互聯的充電體系。

天際汽車張海亮做客央視《對話》欄目

天際汽車將免費為用戶配套私樁

據悉,此前備受關注的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經反復修改完善,目前主要內容已達成共識,相關部門將推動盡快發(fā)布實施。在其征求意見稿中,曾確定新能源車在國家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確指出到2025年,我國當年新增新能源車的銷量占比達到25%,智能網聯新車銷量占到當年汽車總銷量30%。

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十分完善的政策體系和齊備的配套體系,也必然會出現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在這個全新的發(fā)展節(jié)點上,面向未來,以張海亮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大潮中的破浪者,展現出迎戰(zhàn)未來的決心及信心。“對汽車行業(yè)來說,當下是一個觸底反彈的窗口期,所以我們應該充滿信心,挺過這一兩年,后面的道路會越來越順暢,迎來光明的前途。”

天際汽車張海亮做客央視《對話》欄目

天際汽車張海亮展現出迎戰(zhàn)未來的決心及信心

在政府陸續(xù)釋放強有力的政策導向,及各方積極推動下,疫情帶來的市場低迷、供應鏈受創(chuàng)的不利影響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對于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的天際汽車來說,這給即將上市交付的首款車型天際ME7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氛圍,注入了市場突圍的強心劑。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