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權威研究機構Forrester發(fā)布《The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 Landscape, Q2 2023(2023年全球超融合市場格局報告)》,評選出20家全球主流超融合廠商,從規(guī)模體量、產品類型、服務地區(qū)和用例差異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幫助技術領導者了解這些廠商的市場重點和差異點,為企業(yè)超融合產品選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Forrester將超融合(HCI)定義為:通過軟件虛擬化將服務器、存儲和網絡功能打包,用于在跨云、本地和遠程基礎設施上發(fā)現、匯集和重新配置資產,而無需深厚的技術能力。這些系統(tǒng)既可以作為軟件加模塊化物理單元來實施,也可以作為現有基礎設施上的軟件疊加,無論該基礎設施在本地還是云上。
此次入選報告的20家超融合廠商包括Cisco、Dell、HPE、Nutanix、VMware等15家國外廠商和5家中國廠商,分別是華為、聯(lián)想、深信服、浪潮、安超云。從廠商的服務地區(qū)來看,國外廠商重點服務EMEA和其他地區(qū),中國廠商的業(yè)務重點則都聚焦在APAC地區(qū),僅聯(lián)想一家還有部分其他地區(qū)業(yè)務,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Forrester發(fā)布的全球超融合格局報告顯示華為在APAC地區(qū)業(yè)務占比77%,EMEA和LATAM地區(qū)業(yè)務合計占比23%。僅3年時間,華為的超融合業(yè)務重心基本回歸亞太市場。另外,超融合新貴廠商安超云今年首次上榜,并且在桌面云擴展用例場景能力表現突出,成為唯一與微軟、Nutanix相匹敵的中國品牌。
Forrester認為超融合的核心用例場景包括:IT運營簡化、私有云部署、關鍵任務應用基礎設施、遠程辦公或邊緣部署,以及核心業(yè)務應用基礎設施。
超融合的擴展用例場景則包括:災備和遷移、基礎設施自動化、成本管理和資源優(yōu)化、桌面云(VDI/desktop as a service),以及開發(fā)/測試環(huán)境基礎設施。
Forrester認為,具備擴展用例場景的能力是一個廠商在超融合市場的最大關鍵差異點,雖然該報告列舉了20家主流超融合廠商,但僅有12家廠商提供差異化能力,能夠服務于更細分的企業(yè)業(yè)務需求。Forrester根據廠商提供的客戶選擇其產品的主要用例信息,確定了他們各自的差異化領域。
通過下表可以看出,具備基礎設施自動化用例和成本管理及資源優(yōu)化用例能力的廠商較多,而災備和遷移用例、桌面云(VDI/desktop as a service)用例和開發(fā)/測試環(huán)境基礎設施用例能力則由少數廠商提供:災備和遷移用例方面,IBM和深信服表現突出;桌面云(VDI/desktop as a service)用例方面,安超云、微軟和Nutanix表現突出;開發(fā)/測試環(huán)境基礎設施用例方面,僅IBM一家表現突出。
Forrester預測,超融合與云環(huán)境的集成程度正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企業(yè)需要從云過渡到基于技術的產品和平臺交付、工作負載移動性和遠邊緣部署。
企業(yè)正越來越善于使用云技術。先進的企業(yè)已經建立了直接消費云服務的平臺,并將云原生技術作為云服務和在企業(yè)內部擴展的裸金屬部署中使用。這就完全將超融合用于云和現代工作負載,從而節(jié)省了許可費,提升了性能。超融合廠商必須適應這種變化,想辦法提供客戶需要的靈活性,并向往常一樣繼續(xù)解決客戶的自動化和基礎設施管理難題。
產品管理的轉變顯示了FinOps式的細化的前景。企業(yè)正在采用產品管理來更有效地管理產品的可行性和成功。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成本可見性,你就不能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對于公有云來說,成本管理工具有助于將云使用在消費它的各個業(yè)務部門和產品團隊。同樣,超融合也必須兌現這一承諾,并發(fā)展到實時跟蹤利用率,并提供與主流的云成本管理工具進行API集成,以便企業(yè)實現工作負載成本的可視化,無論是在自我托管的平臺還是在公有云。
邊緣部署目標正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分散。曾經的邊緣意味著遠程辦公室或零售店的小型服務器機柜?,F在,邊緣可以擴展到家里的智能電表,甚至是車隊的車輛和機器。像Kubernetes這樣的容器編排工具一直在努力推進這些環(huán)境,而在未來,像WebAssembly這樣的技術可能會進入更小的計算環(huán)境。如果超融合廠商想繼續(xù)保持相關性,他們將需要跟隨云原生的步伐,將他們的軟件棧重新打包到越來越小的環(huán)境中。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