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訊,“針對網貸亂象盡管已出臺不少監(jiān)管措施,但要想從根源上打擊和避免黑色網貸出現,就必須出重拳、下猛藥,下足三種真功夫。”
據新華網“財發(fā)現”欄目近日報道,校園貸、美容貸、培訓貸、退貨貸,小額貸款、無抵押貸款、當天放貸……各類貸款騙局頻出,騙子手段層出不窮,有一些所謂“零首付、不要錢”的騙術大張旗鼓出現,讓很多受害者背上高額貸款。
不得不說,近年來出現的五花八門網貸不但沒有讓公眾享受到網絡貸款的便捷,反而令不少人深受其害,甚至不斷引發(fā)血案。今年5月份,河南一名26歲女孩因整容深陷貸款風波,無力償還自殺身亡。今年6月,重慶郵電大學大一學生謝波因無力歸還網貸,溺水身亡。這些案件難道僅僅是受害人缺乏必要的貸款識別能力所致?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其中受害人無論是遭受高利貸盤剝,還是遭受黑社會勢力恐嚇,或是其他種種非法手段逼債,無一例外均遭遇了非法手段而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回頭來看,互聯網頻頻出現的網貸信息不少帶有欺騙性,一些詐騙網貸信息更是讓資金短缺人士防不勝防。尤其是急需資金人士,難免會被花樣百出的騙局搞得昏頭轉向,不知不覺地上了騙子們的“連環(huán)套”。
若是僅僅依靠公眾提高警惕性來防范受騙,難免會掛一漏萬,即使是平時具備防范能力的人,亦可能出現“病急亂投醫(yī)”,而喪失警惕上當受騙。這樣一來,總會有人不小心鉆進形形色色的“套子”,讓守株待兔的騙子們歡天喜地,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平民百姓。
事實證明,網貸陷阱頻出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催生的社會危害是令人極端痛心的,引發(fā)的金融亂象是極為可怕的。如果任由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金融行為蔓延,金融談網色變絕非危言聳聽。
出現網貸的一時混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網貸悲劇一再重演仍然無動于衷;出現網貸的偶然違法違規(guī)并不可懼,可懼的是面對一只又一只網貸黑手依然束手無策。透過現象看本質,網貸陷阱之所以頻出,是因為違法犯罪分子使用網貸詐騙往往成本很低,甚至不排除巨額收益往往數倍于違法支出。
打蛇打七寸,治亂治源頭。當前,針對網貸亂象已出臺不少監(jiān)管措施,但要從根源上打擊和避免黑色網貸出現,必須出重拳、下猛藥,下足三種真功夫。
其一,建立網絡信息發(fā)布保證金制度,斬斷伸向網貸的黑手。就現實而言,犯罪分子若要網貸詐騙成功,離不開互聯網發(fā)布信息的支持,倘若監(jiān)管部門從網絡發(fā)布信息源頭強化管理,收取金額不菲的信息發(fā)布保證金,建立信息發(fā)布源投訴舉報統一平臺和24小時信息預警監(jiān)測平臺,對違法違規(guī)信息發(fā)布者實行終身追責,將沒收的保證金賠償給受害人,并視信息發(fā)布的影響和危害程度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方可有效避免虛假信息發(fā)布而引發(fā)的血案。
其二,制定規(guī)范統一的全國網貸標準,斬斷網貸黑色利益。網貸引發(fā)血案的兩個顯著標志,一是網貸利息如滾雪球一樣令人無法承受,二是網貸對象自身普遍缺乏應有的償還能力。如果從國家層面制定完善的貸款對象條件、貸款期限、貸款利率、利息計算規(guī)則等,便于公眾理解和記憶的統一標準。同時,對借款時不具備貸款償還能力的借款人,應規(guī)定其借款無效,所發(fā)放的貸款無須償還(由發(fā)放貸款的平臺承擔責任);并通過各類媒體及宣傳平臺,廣泛宣傳制定的網貸統一標準,讓標準家喻戶曉,方能有效避免出現網貸害人的悲劇重演。
其三,建立法律援助和司法嚴懲體系,斬斷網貸作案黑手??v觀各式各樣帶有欺騙性質的網貸,共同特點就是一旦借款人出現欠款或逾期,絕大多數使用了各類恐嚇及涉黑性質的手段,逼迫借款人就范。因而,既要建立公益性的法律援助,幫助借款人維護權益,又要對借款人造成各類傷害的網貸方實行司法嚴懲,更要對造成借款人血案的行為,要視同刑事犯罪行為予以從重處罰,切實打造干凈、公正、放心的便民網貸好環(huán)境。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