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九號公司官微
易烊千璽坐在平衡車上的大紅海報,可能很多人都見過,海報左邊有鮮明的兩個大字——“九號”。
自2012年開始,先后布局了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產品,歷經十一年沉淀的九號公司,已經成為短途交通領域存在感最強的公司之一,旗下各產品線的成功也為其帶來了不錯的財務回報。
10月30日晚間,九號公司(以下簡稱“九號”)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業(yè)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xiàn)營收31.4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89%,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13.31%。
在11月1日上午,九號還公布了“雙十一”開門紅戰(zhàn)報,自營全渠道銷售額超3.04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線上銷售額超1.27億元,同比增長57%。
為什么九號能取得這樣優(yōu)異的業(yè)績?這背后,是九號長期堅持技術投入構建的競爭壁壘。通過專注短交通場景,九號將產品的科技密度不斷提高,使其產品力遠遠甩開了一眾對手。
一、產品線“花樣多”
從業(yè)績報告看,電動兩輪車、電動滑板車是營收主力軍。
兩輪電動車可以在道路場景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而在企業(yè)園區(qū)、校園、停車場等非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接駁場景,電動滑板車則顯得更加便利。以用戶需求為出發(fā)點,九號大力鋪開產品渠道,口碑銷量雙豐收,同時也為九號財報帶來了可觀的數(shù)據。
第三季度,九號的自主品牌分銷收入達到27.92億,同比增長48.52%;其中,電動兩輪車收入16.52億,國內銷量61萬臺;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車收入6.98億,銷量37.29萬臺。
2016年末,九號入局電動滑板車市場,推出首款智能電動滑板車;2018年前后,滑板車交付量逐步超過了平衡車;2020年,滑板車營收比重達到了70%,成為公司營收的大頭;2022年4月份,電動滑板車累計量產突破1000萬臺。
而入局電動兩輪市場的時間要更晚,2019年底,九號才發(fā)布首款產品。面對這片“紅海”,兩位創(chuàng)始人高祿峰、王野制定了“智能化、高端化、年輕化”的打法,瞄定中高端市場,提升用戶體驗,將電動兩輪車做成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群雄逐鹿的市場上向來都是有喜有憂,與九號位處同一賽道的小牛電動,近幾年的表現(xiàn)卻不盡人意。從該公司財報來看,2023財年前六月累計收入12.46億元,同比減少11.19%,累計凈虧損6224.37萬元,同比擴大309.12%,增虧近4700萬元。
小牛電動不是沒有努力,其選擇在營銷上加大力度。2023年上半年,小牛投入營銷費用1.82億元,同比增長11.94%,但從營收下滑的結果看,這些投入基本打了水漂。
從市場情況看,小牛電動車銷量30.64萬輛,較去年同期的37.26萬輛,同比下滑17.77%。在渠道門店方面,2022年小牛線下門店數(shù)量與2021年近乎持平,甚至略有收縮至3102家,門店數(shù)量呈負增長;截至今年6月底,小牛電動國內門店數(shù)量為284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85家。
與此同時,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截止,九號電動車門店數(shù)量已經超過4200家。無論是產品銷量還是門店增勢,九號公司在智能電動兩輪車行業(yè)里無疑處于領先者的位置。
二、技術打底,差異化是關鍵
初出茅廬的九號,是如何一躍成為行業(yè)標桿的?差異化競爭,是九號在市場中奪得一席之地的關鍵。在一眾友商品牌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觀、實用新型專利上的時候,九號已將重心向軟件和智能化技術上轉移,走出了一條高端智能化的路子,且愈走愈寬。
早在2019年,九號就發(fā)布了引以為傲的“真智能”技術,包括Airlock感應解鎖技術、RideyGo!即停即走系統(tǒng)、電子邊撐(駐車感應)和座椅檢測系統(tǒng)(坐墊感應)等。
Airlock感應解鎖功能,顧名思義,是通過感應就可以將電動車打開,免去了普通電動車找鑰匙、配鑰匙等繁瑣步驟;坐墊感應,可以通過傳感器檢測是否有人坐在坐墊上,進而判斷九號電動車是否處于駕駛模式。如果沒有人坐在坐墊上,就算隨意轉把,車子也不會啟動......這些技術都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3月,九號全新升級的真正智能2.0技術問世,主要包括RideyGo!2.0、RideyFun智控系統(tǒng)、MoleDrive全新自主研發(fā)的控制器和九號云電系統(tǒng),融合了眾多科技與狠活。
九號以技術打底,將電動兩輪車做到了真正智能化。據魯大師兩輪電動車智能化水平評測結果顯示,2022年國內兩輪電動車主要品牌的智能化水平得分較2021年提升了約23%,而九號品牌整體智能化水平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61%,保持大幅領先。
九號公司對于智能化的深耕,對于用戶體驗需求的深度了解,恰恰踩中了消費者需求升級的節(jié)奏。然而,相關賽道的其他品牌的智能化路線就沒有產生良性的市場效應。
今年5月10日,小牛和九號同期舉行了新品發(fā)布會,小牛雖然發(fā)布了MQiL、RQi、G400等車型,但業(yè)界對小牛是否能通過一款跨騎翻身仍持懷疑態(tài)度。相比小牛,九號電動發(fā)布的E300P、小V、小Q三款智能電動兩輪車目標人群更加細化,更貼合市場需求,激發(fā)了市場對九號的信心。
以E300P為例,這是國內首次在九號智能兩輪電動車上搭載HIAS系統(tǒng)的嘗試,這一系統(tǒng)能夠智能控制車燈模組的角度和水平,有效解決車輛壓彎時照明距離不足的問題,為夜間行車提供保駕護航;同時RideyFun!功能也成功照進現(xiàn)實,配置了7寸TFT全貼合屏幕,用戶不需要摘下手套,也不需要掏出手機,就能實現(xiàn)音樂播放、導航和通話等功能。
九號公司并非智能化與中高端市場的唯一玩家,但卻是為數(shù)不多獲得「真智能」標簽的玩家。很多企業(yè)意識到了智能系統(tǒng)的價值,卻仍難以模仿,原因在于九號公司構建的技術競爭壁壘。
三、重研發(fā)、重投入
與智能手機行業(yè)類似,現(xiàn)在智能化兩輪電動車領域也有眾多的新秀,但九號公司之所以成為領跑者,除了注重完整的用戶體驗,不斷加大技術研發(fā)投入也是關鍵因素。
在入局電動滑板車領域的前一年,九號公司于2015年成功收購了全球電動平衡車鼻祖——美國Segway公司,這使得九號在進一步拓寬全球市場渠道的同時,也看到了技術驅動的重要性。
數(shù)據顯示,2018年,九號公司研發(fā)投入達到1.23億元;到2022年,研發(fā)投入已經達到5.83億元,公司研發(fā)人員也超過1300人,占比近40%;2023上半年,九號研發(fā)投入金額為2.94億元,占營業(yè)收入比重為6.71%,同比增長12.32%。
持續(xù)性的高研發(fā)投入,讓九號公司得以不斷高筑競爭壁壘。據艾瑞咨詢數(shù)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九號公司僅旗下電動兩輪車相關的累計申請技術專利就達1985項,其中,發(fā)明專利458項,實用新型專利1070項,均排名業(yè)內第一。
截至2023年上半年,九號已獲得的全球性知識產權超過4300項,其中包括HIAS前燈技術、Ridey LONG長續(xù)航系統(tǒng)、可調阻尼減震技術等多項行業(yè)領先的核心技術。
從研發(fā)占比來看,九號處于第一梯隊,高于傳統(tǒng)玩家。與此同時,另外一家主打智能化產品的小牛電動,除了投錢維持銷售外,似乎已經沒有心力去考慮更長遠的事情。
2023年上半年,小牛的研發(fā)費用投入僅為7629.22萬元,同比減少了11.59%,這也使其成為行業(yè)中上半年唯一壓減研發(fā)費用的企業(yè)。
技術層面的缺失,讓小牛電動的質量問題頻頻發(fā)生。黑貓投訴平臺顯示,目前有關小牛電動車的投訴超過2500條,主要涉及產品質量缺陷、續(xù)航里程縮水、保險產品理賠糾紛等。
結語:
2019年4月,新國標政策開始執(zhí)行,對于兩輪電動車市場來說可謂是腥風血雨,價格戰(zhàn)、渠道戰(zhàn)比比皆是。也正是這一年,九號公司正式以“真智能”入局電動車行業(yè)。
既沒有多年的市場積累,也沒有靠低價內卷,九號以用戶需求為主,憑借多年研發(fā)投入,讓「真智能」成為電動車的標配,漂亮地實現(xiàn)了電動兩輪車業(yè)務的彎道超車。
這是一家抗壓能力很強的公司,也是足以引領行業(yè)風向的公司。九號公司的成長在整個“中國智造”頗具樣本意義,未來其或將推出更多業(yè)務單元,市場前景令人期待。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shù)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