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證券時報 劉筱攸
2月24日訊,聞聲許久終見人。
昨日,銀監(jiān)會聯手十部委正式頒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yè)務指引》。這一紙讓龐大網貸交易資金監(jiān)管有規(guī)可循、有法可依的操作細則,距離互聯網金融頂層設計文件《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出爐,整整晚了一年半。
陳若谷/制表 彭春霞/制圖
在頻發(fā)的平臺信用風險、激增的壞賬率和高企的合規(guī)成本等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銀行存管”一直難以落地。銀行不進,第三方支付不退,長時間成為網貸資金存管的主要格局。
隨著網貸整頓步入收尾階段,存管指引的出爐將會倒逼行業(yè)上演兩個可預見的變化:一是第三方支付讓出最后江山,聯合存管模式全部停擺,已接入該模式的P2P整改;二是無數小平臺將會爭先恐后完成備案登記,因為這是接入銀行存管的前置條件。
這兩種變化,都會在將要來到的六個月內悉數發(fā)生。
聯合存管模式將清退
2015年7月18日,“銀行存管”的提法第一次官方性地出現在了互金指導意見里。而在此之前的兩年多時間里,業(yè)界對于資金賬戶監(jiān)管的叫法一度是“資金托管”,而托管的主體絕大部分都是第三方支付。
去年網貸資金存管的征求意見稿出臺后,監(jiān)管明令銀行才能為投融資雙方開立資金賬戶的意圖已經十分明朗和堅決。于是,曾經的托管主力軍第三方支付與銀行開始聯手,推出了一度大行其道的“聯合存管”模式——由銀行開設平臺存管賬戶,同時開放結算通道接口給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再依據平臺指令調撥資金。
而《存管指引》的出爐,宣告了這種模式最終出局。該指引強調了銀行開展資金存管業(yè)務的獨立性,并表示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非銀金融機構,本身并不具備存管人的業(yè)務主體資格。
一位大型城商行資產托管部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該行推出的存管模式里,平臺需要開立三類賬戶:銀行存管總賬戶、平臺自有資金賬戶和風險備付金/保證金賬戶。存管總賬戶管理投資人交易資金,由網貸平臺發(fā)送數據并且下達指令,銀行進行款項劃撥??傎~戶下設有很多虛擬子賬戶,每一個賬戶記錄每一筆交易資金的流向,虛擬子賬戶和交易賬戶互為綁定。平臺自有資金賬戶為平臺自身的對公賬戶,隔離存放自有資金。風險備付金/保證金賬戶也稱為增信賬戶。如果平臺有擔保公司,那么擔保公司需存一定保證金于該賬戶下;如果沒有,那么平臺是將自身一定比例的風險備付金存于該賬戶下。而這個賬戶的資金,只有在平臺發(fā)生兌付風險的時候,通過銀行同意才能夠動用。
這也是目前業(yè)界主流的“大賬戶+虛擬賬戶”模式。
此外,還有一種同樣在目前看來合規(guī)的形式,即二類賬戶模式。通常提供該模式的銀行會將存管業(yè)務放在直銷銀行部門來完成。在這一模式下,存管銀行還會為投資人和借款人單獨開立二類電子賬戶。但采用這種模式的銀行并不多,因為這對用戶開戶要求、賬戶驗證、支付額度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總之,兩種模式都是為了銀行對平臺的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分賬管理,而且為交易資金開具單獨的資金結算賬戶。而各家銀行收費模式不一,通常分為三種:按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征收、按交易筆數收取和按年費收取。
第三方支付將出局?
此前盤踞P2P存管業(yè)務已久的第三方支付,到底是徹底出局,還是依舊可以生存?
對此,富友支付總裁吳偉認為,雖然存管的主體不可能再是第三方支付,但指引并沒有限制支付公司與銀行合作。存管方案包含業(yè)務管理和交易校驗功能,充值、提現、繳費等資金清算功能,交易密碼或其他有效的指令驗證等三大功能。支付公司仍舊可以為銀行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幫助網貸從支付充值到交易,再到回款提現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達到流暢的效果。
某股份行托管部人士也告訴記者,如果投資人的資金賬戶并沒有開立在存管行,那么存管行還是會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資金的跨行劃轉,因為通道費用更為低廉而且速度更快。
融360網貸分析員韓騰則概括了上述各方意見:監(jiān)管否定聯合存管模式,強調的是銀行要親自履行存管職責去進行賬戶開立、交易信息處理、交易密碼驗證等操作。聯合存管模式中,把這些職責交給第三方支付來完成是不合規(guī)的,但是除此之外的一些信息處理及技術開發(fā)工作,不會改變存管履責主體。
銀行已在布局
根據第三方監(jiān)測平臺網貸之家的數據,截至2017年1月底, P2P貸款余額增至8560.95億元,環(huán)比去年12月底增加了4.88%;同時,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3.6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萬億增長幅度達到143.33%。
網貸資金合規(guī)存管的進展依舊緩慢。銀監(jiān)會負責人就《存管指引》答記者問時就表示,目前,專項整治工作摸底排查階段已經結束,其中資金存管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比較突出。據第三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6年末,完成系統(tǒng)對接的P2P有90多家,占P2P機構總數的4%。
記者在網貸之家拿到的最新數據是,截至2月20日,落實存管系統(tǒng)對接的平臺增加了23家,達到113家,占比較去年末的4%上升到了4.83%。還有更多的平臺在路上,已簽訂協議、還未正式上線系統(tǒng)的平臺,另外還有93家。
記者經多方調查了解到,目前已經推出存管服務的30多家銀行中,不少將該項業(yè)務放在二級部門來運作,但均能保障存管業(yè)務運營的獨立性。最早運作該項業(yè)務、系統(tǒng)成熟度頗受追捧的民生銀行(600016),存管業(yè)務由金融市場條線的資產托管部運營;上海銀行是由新型機構部下設的資產托管部運營、江蘇銀行是由網絡金融部和托管部共同運作,另外不少股份行是由網絡金融部負責。而包商銀行是少數的將互金存管置于一級部門來運營的銀行,由數字銀行事業(yè)部負責。
- 馬云現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 2022年加密貨幣“殺豬盤”涉案金額超20億美元 英國銀行業(yè)祭出限額措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