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玩家進場,消費金融市場變數幾何?

焦慮與這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相伴而生,他們不是害怕風險,而是他們很清楚,既然選擇了在巨頭割據之間的市場間隙生存,就決定了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一家大公司,而且隨時可能因為別人的開疆拓土而喪失最后一寸生存空間。

——馨金融文 | 洪偌馨最近,商業(yè)銀行大力進軍消費金融各個垂直領域的意圖很是明顯。上個月,根據媒體報道,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相繼推出了“校園貸”產品,浦發(fā)銀行、招商銀行等也相繼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園的準備。與此同時,在“戰(zhàn)況”激烈的線上借貸市場,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近兩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yè)銀行等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線上借貸產品,無需抵押、線上借貸、短時間到賬的產品定位幾乎和市場上一般的在線借貸產品別無二致;事實上,信貸和分期業(yè)務本就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只是原本它們更傾向于切入發(fā)展成熟且體量較大的細分市場,如房貸、車貸等,但現在隨著整體銀行業(yè)利潤增速的放緩,更多更細分的領域,例如,裝修分期、賬單分期、教育分期等產品開始重新走入銀行的視野。憑借與傳統(tǒng)金融機構差異化競爭、以填補傳統(tǒng)金融服務空白為契機成長起來的新金融機構,未來可能要重新面臨巨頭玩家的回歸,這個充滿未知的變數不知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消費金融的市場格局。關于這個話題,分享幾個觀點:

對于商業(yè)銀行來說,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改變和利潤的收窄,尋新的利潤增長點是必要的,拓展消費金融場景可能成為其中一個選項。而銀行在客戶資源、風控流程、資金成本、品牌忠誠度等方面的優(yōu)勢一直存在,只要進行平移和嫁接,落地并不困難,尤其是在大多數銀行對于直銷銀行、電子銀行業(yè)務越來越重視的今天。更重要的是,眼下新金融機構的業(yè)務正面臨監(jiān)管的“肅整”。但同時,市場的口子已經被打開,已經被催生的市場需求仍然需要有人提供相關服務,而商業(yè)銀行等持牌機構因其規(guī)范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概率被選中成為滿足市場需求的首選。對于市場上的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他們原本的發(fā)展空間來源于市場的間隙,即傳統(tǒng)銀行不愿意去服務的人群,但是如果銀行殺出一個“回馬槍”這些企業(yè)的生存空間還有多少,可能會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01先來看兩個幾個數字的對比。截至2015年末,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52%、0.70%、1.25%和0.28%。而在2013年,四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則均在10%以上,分別為10.17%、14.52%、12.35%和11.12%。拖累銀行利潤上漲的因素有很多,根據國內各銀行一季報數據顯示,除了最近上市的銀行以外,十六家A股上市銀行中,至少有七家凈利息收入同比下降。與2016年同期相比,部分銀行的傭金及手續(xù)費收入也出現了10%以上的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消費金融行業(yè)驚人的業(yè)務擴張和利潤增長。暫不論其他高息的借貸和分期平臺,單就持牌機構消費金融公司就賺得盆滿缽。2016年,捷信金融實現凈利9.3億元,同比增長超27倍;招聯消費金融實現營業(yè)收入15.33億元,同比增長1070%,其他消費金融公司也相繼扭虧為盈。更不要提各個消費分期領域都孕育出了不少獨角獸和準上市公司。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銀行開始行動也并不奇怪,畢竟拓展同樣的業(yè)務并不復雜,而且優(yōu)勢明顯。先來看校園貸市場。以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最近推出的校園貸產品"中銀E貸·校園貸"和“金蜜蜂校園快貸”為例,其中,前者的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時間最長可達12個月;后者的授信額度為1000元-50000元,按照現行快貸產品利率5.6%執(zhí)行,日利息萬分之一點五,同時可全額提現。與市場上動輒利率高達百分之六七十的校園貸產品相比,低廉的資金成本是銀行最重要的優(yōu)勢之一。此外,由于商業(yè)銀行本身的品牌優(yōu)勢,他們大多可以通過與高校官方合作的方式接觸到學生群體,這要遠遠優(yōu)于一般平臺通過網絡渠道獲得的客群,甚至可以將優(yōu)質用戶群體提前掌握在手里。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上一輪的野蠻生長之后,校園貸市場因為無序和混亂終被監(jiān)管叫停。但市場口子已經打開,總要有人來滿足。在今年銀監(jiān)會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針對校園分期、校園貸等金融亂象,銀監(jiān)會號召"商業(yè)銀行應通過推出正規(guī)校園貸把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這也就意味著商業(yè)銀行進入學生市場的行為,得到了更多輿論上的支持,甚至未來會有政策方面的傾斜。對于商業(yè)銀行來說,這個他們曾經進入又退出過的市場,最終還是回到了他們的手里。02如果說,校園貸業(yè)務得到了更多來自監(jiān)管的支持,在線借貸業(yè)務可能在能力方面更有說服力。以最近興業(yè)銀行宣布針對個人客戶正式推出全流程線上自助信用消費貸款——“興閃貸”為例,無需抵押、線上借貸、短時間到賬,在流程上似乎與螞蟻借唄、微粒貸等其他線上借貸APP并沒有太大的別了。當然,興業(yè)也不是第一家推出此類業(yè)務的銀行,在更早之前,包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都推出過類似的產品。這些產品的貸款額度普遍在1000到30萬之間,部分按年化利率計,一些則按日息計算,日利率大約在0.03%——0.06%,用戶可以隨借隨還。這些產品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建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線借貸產品“快貸”已經累計服務客戶超過200萬戶,貸款投放超過700億元。銀行的借貸產品在操作流程方面雖然與其他借貸APP越來越相似,但是在獲客與風控方面優(yōu)勢要明顯得多。一方面,這些借貸產品直接面向本行客戶,幾乎不用做任何市場推廣和獲客,只需要作為為原本客戶提供的一種附加服務就已經是很大的體量;另一方面,銀行在數據、風控經驗方面的累積也在這里體現出極大地優(yōu)勢。而且這也與最近銀行發(fā)展的思路相吻合,在金融科技潮流的沖擊下,做出能夠真正盤活用戶、流量、帶來利潤增長的改變,是銀行必然的選擇。小結銀行擺出了全力進攻的姿態(tài),但是進攻的結果如何,也尚未可知。畢竟這已經不是銀行第一次要擁抱互聯網、靠攏新金融,而前幾次的結果似乎也沒那么樂觀。就在三四年前,余額寶帶來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次沖擊時,許多銀行的存款業(yè)務理財業(yè)務紛紛受挫,彼時,國內的商業(yè)銀行進行絕地反擊的手段是紛紛成立直銷銀行,一時間,國內多了幾十家直銷銀行。然而,因為商業(yè)模式高度同質化,業(yè)務和產品“換湯不換藥”,最終大多數直銷銀行都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那么,在這新一輪的變革中,商業(yè)銀行到底有多大的決心?這是一時的“消極抵抗”還是一場徹底的革新?盡管結局還尚未可知,但這些巨頭玩家的入場就足以讓根基薄弱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們顫抖。對于涉足消費金融業(yè)務的新金融機構而言,銀行們的殺入是一場“虛驚”,還是帶來了一個新格局的開始,時間和市場將告訴我們答案。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6-09
最強玩家進場,消費金融市場變數幾何?
焦慮與這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相伴而生,他們不是害怕風險,而是他們很清楚,既然選擇了在巨頭割據之間的市場間隙生存,就決定了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一家大公司,而且隨時可能因為別人的開疆拓土而喪失最后一寸生存空間。——馨金融 文 | 洪偌馨 最近,商業(yè)銀行大力進軍消費金融各個垂直領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