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溫不火20年的中國咖啡行業(yè),終于打開了一扇天窗。
瑞幸咖啡今年1月份試營業(yè),以新零售的方式進入咖啡行業(yè),通過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的立體服務,匹配了咖啡消費的所有場景。開業(yè)僅9個月,瑞幸就在全國開店1000+,年底要到2000家,約等于入華將近20年的星巴克中國當前門店數(shù)量的60%。
星巴克急了。9月19日,星巴克在瑞幸之后上線了外賣服務。
瑞幸VS星巴克,這場中國咖啡戰(zhàn)爭最終勝負還是未知數(shù),但新零售咖啡的入場,那些對咖啡趨之若鶩的用戶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從“鯰魚”到“鯊魚”
9月19日,星巴克的外賣業(yè)務在京滬兩地同時啟動——外賣是星巴克早晚要開展的業(yè)務,但如果沒有鯰魚瑞幸的入場刺激,星巴克未必會如此堅決。
這家誕生于1971年的全球最大連鎖咖啡品牌,中國是其前兩大市場之一。從1999年開設第一家中國門店,星巴克的靈魂人物、前執(zhí)行主席舒爾茨花了近20年時間,在中國招募了4.5萬名員工,開設了3400家門店。中國業(yè)績頗讓舒爾茨自豪,“20年前,很少人相信我們能在這里取得成功,現(xiàn)在,我們證明了中國已經是最成功的市場,我得來說聲謝謝?!?/p>
高光之下,剛剛20歲的星巴克中國,卻提前迎來了“中年危機”。
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卻同比下降了 2%,這是九年來第一次下降,成為星巴克全球表現(xiàn)最為糟糕的市場。
要知道,當舒爾茨兩個月前來華進行“告別之旅”時,還對中國期望頗高,“中國已經是星巴克在全球范圍內表現(xiàn)最強勁的市場,還將會在未來取代美國,成為星巴克最大的市場?!?/p>
那場見面是場充滿離愁的告別,舒爾茨已經打算從商界離開、轉移到政界,他把壓力留給了繼任者。如何逆轉星巴克中國的逆境?被圍追堵截的星巴克CFO說:“競爭對手擁有我們尚未具備的外送能力?!?/p>
他所謂的對手,就是2018年1月1日上線的瑞幸咖啡——對于那些習慣了安守現(xiàn)狀的咖啡巨頭們來說,瑞幸就像一條鯰魚。
星巴克中國花了19年的時間,開設了3400家門店,而瑞幸開設超千家門店,只花了9個月時間,售出了將近3000萬杯的咖啡,已經超越了COSTA,后者只有400多家門店——現(xiàn)在,它連“千年老二”的名頭也保不住了。
COSTA比星巴克晚進入中國7年,但其入場方式和星巴克非常類似,“像我者死”,以星巴克的方式干掉星巴克,是不可能的,進入中國12年,它與星巴克的差距在不斷拉大。
但來勢洶洶的瑞幸是個新物種,亂拳打死老師傅,瑞幸可不是溫吞吞的COSTA,它與星巴克的玩法和套路完全不同:星巴克是“死”的,類似于單車領域的有樁單車,是“人找咖啡”,要么在店消費,要么打包帶走;但瑞幸是“活”的,是“咖啡找人”,通過堂食、自取、外賣三種方式,服務于咖啡消費者的無限場景。
也許是看到瑞幸的模式終于跑通了,星巴克的外賣業(yè)務,終于在9月中旬“姍姍來遲”。
而瑞幸這條刺激得巨頭星巴克改頭換面的鯰魚,正在成長為一條兇悍的鯊魚,根據(jù)計劃,到年底,瑞幸的門店有望超過2000家,如果按照這個開店速度,瑞幸的門店數(shù)量,完全有望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追趕上星巴克。
中國咖啡新零售的關鍵變量
瑞幸進入咖啡市場,走的是新零售模式。
在阿里和星巴克聯(lián)手之后,9月6日,騰訊與瑞幸咖啡也牽手了,聯(lián)手探索瑞幸咖啡的“智慧零售”新模式。
在瑞幸之前,新零售都是以商超、商場、便利店等綜合商業(yè)為主要場景,而瑞幸,是第一個把新零售引入咖啡行業(yè)的標桿型企業(yè)。
此外,瑞幸還發(fā)揮了杠桿作用,撬動了一眾巨頭們,集體挺進咖啡業(yè)的新零售大陸。
咖啡行業(yè)新零售的模式到底怎么玩?
第一,在前端,無限場景,革新了獲客模式、交易模式。
過去,咖啡業(yè)態(tài)主要有兩種,速溶咖啡和星巴克門店為代表的堂食。舒爾茨把星巴克門店稱為住所、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舒爾茨的理念當然很偉大,但這種“第三空間”,其實只能滿足部分咖啡消費者的需求,不靈活,不貼心。
而瑞幸則搭建了四類不同的業(yè)態(tài):
旗艦店:S類店,豐富場景+堂食++自提+外送;
悠享店:A類店,豐富場景+堂食+自提+外送;
快取店:B類店,簡配場景+自提+外送;
外賣廚房店:C類店,只做外送。
瑞幸咖啡創(chuàng)始人錢治亞說,四種門店匹配了咖啡用戶的無限使用場景,涵蓋“第三空間”這樣的需求,還遠遠大于這樣的需求,“無限場景,無限滿足用戶?!?/p>
第二,在后端,改變了咖啡行業(yè)的成本結構。
開店速度這么快,瑞幸的商業(yè)賬算得過來嗎?
負責瑞幸咖啡門店拓展和供應鏈的副總裁郭謹一賬算得很清晰。
在星巴克,是人找咖啡,所以地理位置很重要,門店必須選址在人流量密集的商場、寫字樓等等。華爾街日報曾經測算過,在中國星巴克大杯拿鐵咖啡的定價構成中,門店營業(yè)支出和租金兩項合計占比達到了41%,而且,以堂食為主的星巴克,翻臺率有限,意味著其單店的銷售杯量其實有限,而且有天花板。
但瑞幸是咖啡找人,在線獲取客戶,而外賣、快取又意味著瑞幸的銷售量不受制于門店這一有限地理空間。
郭曾舉過一個例子,瑞幸在銀河SOHO副樓的二樓開了家店,位置特別不好,旁邊的重慶小面生意特別冷清。郭去看鋪面時,那個小老板唉聲嘆氣地說,“沒人生意不行,你們來干嘛?”
瑞幸的店開了之后,開始時候生意確實一般,一天也就十幾單,門店經理都急了,說要不要去發(fā)小廣告,總部說不用急。后來經過在線獲客,門店單量快速上漲,最離譜的時候一天做到2000多杯,重慶小面老板都驚呆了。
第三,在底層,引入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
瑞幸是一家數(shù)據(jù)和技術驅動的新零售公司。
在與騰訊牽手后,雙方也將在“線上連接助力、智慧門店創(chuàng)新、自助點餐與外賣服務、大數(shù)據(jù)應用”四方面展開合作。
比如,在流量獲取層面,微信月活用戶數(shù)已達到10.58億,借助精準營銷和社交傳播,轉化為瑞幸用戶。
在智慧門店創(chuàng)新方面,將通過微信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結合,提升門店經營效率,提供新鮮的消費體驗;
借力日活兩億的小程序,提升門店服務效率,并助力瑞幸聚合自由流量;
借助大數(shù)據(jù),實現(xiàn)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精準口味推薦等等。
第四,在外部,綁著巨頭一塊玩。
AT雙寡在新零售領域的角力進入了咖啡行業(yè),而瑞幸則成為關鍵變量之一,可以借風鼓帆,加速前進,比如,借勢微信月活超過10億的超級流量池等等。
綜上,瑞幸,就是中國咖啡新零售時代的起點,也是主導咖啡業(yè)新零售進程的關鍵變量之一。
快魚吃慢魚
瑞幸的遠大前程能否落地,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用戶是不是買賬——在過剩時代,用戶從來不缺可選項,公司必須戰(zhàn)戰(zhàn)兢兢,通過獨特優(yōu)勢,成為用戶的優(yōu)選項甚至必選項。
瑞幸剛入場時,通過二送一、五送五等活動瘋狂砸錢。有人說,瑞幸很土豪,但簡單粗暴沒文化。郭謹一并不認同,“我們不但有文化,還有情懷,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平等的喝咖啡的權利?!?/p>
通過新零售改變了咖啡的成本結構后,瑞幸可以提供給用戶性價比更高的咖啡。錢治亞認為,速溶咖啡口味不地道,而專業(yè)咖啡的第一個痛點就是價格貴,“喝咖啡是一件稍微奢侈的事情,我吃一頓午飯30塊錢,喝一杯咖啡也30塊,很難走入大眾消費或者尋常百姓家的?!?/p>
而瑞幸的高性價比咖啡,可以加快咖啡的普及率。統(tǒng)計顯示,2015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guī)模達700億人民幣,2020年預計將達3000億。中國咖啡市場每年15%的增速,遠高于全球市場的2%。
錢治亞認為,咖啡的第二個痛點,就是不便利,而瑞幸提供三種交易方式,可供用戶隨心取用。以最為便利的外賣為例,瑞幸的配送速度正在大幅提高。
最開始,瑞幸的超時率達到了26%,超時是指從用戶下單到咖啡送到用戶手中時間超過30分鐘。7月以后,超時率降到了0.4%,多數(shù)是在大風大雨等意外天氣,平均配送速度達到了驚人的18分鐘,用戶滿意度達到了99.3%。
便利、性價比高就夠了嗎?當然不夠,錢治亞認為,留存在用戶還得靠口味和品質。
比如,在選擇咖啡沖泡機上,瑞幸合作的兩個品牌,Schaerer和Franke,就是世界最好的品牌,都產自瑞士。
初喝瑞幸的咖啡,可能有淡淡的酸味,但這種味道正是新鮮咖啡豆的地道風味,如果烘培得過了頭,就會出現(xiàn)苦味和糊味。郭謹一說,“就像你做菜一樣,原材料特別好特別新鮮,你肯定是清蒸,你不會紅燒或者用辣的,會保持它原來的風味?!?/p>
“這杯咖啡首先不能難喝,必須不能做得比別人差,而且要努力做得比別人家好,用更好的原材料,更好的機器來更穩(wěn)定,所以這樣才能保證顧客會再回來?!?/p>
8月初,瑞幸進入了輕食領域, 發(fā)布會上,為瑞幸站臺的三家輕食供應商,都是全球頂級品牌,包含英國最大的生鮮食品公司百卡弗、擁有80年歷史的美國食品公司百麥和世界五百強中糧集團。
因此,相比于過去按兵不動的友商們,在后端和底層,瑞幸是數(shù)據(jù)驅動的理工男,而在用戶感知層,更主動、更貼心的瑞幸就像噓寒問暖的暖男。
不到一歲的瑞幸,已經趕上了小半個20歲的星巴克中國。老貴族星巴克依然偉大,但新勢力瑞幸也銳不可當。
故事變了,是因為游戲規(guī)則變了,從“大魚吃小魚”,進入到了“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跨界科技、財經的原創(chuàng)解讀
資深圍觀、謹慎發(fā)言
鈦媒體十大作者
虎嗅作者/36氪特約專欄
媒體訓練營十大最佳自媒體人
30+媒體平臺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