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時便利店門店被拆分被賣 新零售風口會冷卻嗎?

作者:瓊涼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自從“互聯網+”的概念被鼓吹起來,緊接著又迎來了“新零售”概念,而圍繞這些新概念所誕生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傳統(tǒng)的便利店行業(yè)亦是如此。

前有老牌便利店7-11、羅森、全家,快客,美宜佳,后有新興品牌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天貓小店,便利蜂。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大佬們還相繼推出了線下無人便利店,比如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阿里推出的淘咖啡,繽果盒子。

紅杉中國、高榕資本等眾多資本大鱷在跑步進場,推波助瀾,生怕錯過一個新的風口。

那么,這個行業(yè)真的像市場上鼓吹的這般欣欣向榮嗎?顯然不是。

全時便利店被拆分出售

這不,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時便利店在2017年11月還意氣風發(fā),誓要投入100億元,完成五年覆蓋“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的目標?,F如今,來到2019年,僅僅過去1年多時間,全時便利店便顯露頹勢。

來源:全時便利店公眾號

GPLP犀牛財經從全時便利店公眾號了解到,其賬號主體已經變更為北京山海藍圖商業(yè)有限公司,且2月22日"OurHours全時"賬號遷移改名“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成都、天津兩個全時便利店微信公眾號主體也分別變更為天津山海藍圖和成都山海藍圖。

線上更換經營主體,線下也紛紛易主,位于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時便利店由山海藍圖接盤,位于華東、重慶地區(qū)的94家全時門店將由羅森便利店接手。

對此,GPLP犀牛財經對身邊的全時便利店進行探訪,位于北京通州果園新華聯家園南區(qū)附近的全時便利店處于清理剩余商品的狀態(tài),店鋪多數商品已經不再上新,現階段只有熟食在更新。這煞即將有人去樓空的意思。

有媒體報道稱,截至今年2月13日,全時在北京的店鋪剩余320家左右,而鼎盛時期的店鋪數量為400多家。

受控股股東資金鏈緊繃拖累

究其原因,和全時便利店的母公司不無關系。

來源:企查查

GPLP犀牛財經通過企查查查詢,全時便利店企業(yè)的控股股東最終穿透到復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具體的股東架構圖如上:北京全時叁陸伍連鎖便利店有限公司----北京全時聯盟便利店有限公司----北京富華卓越商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復華控股有限公司----王新。

復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復華控股)是一家自然人持股的公司。工商資料顯示,復華控股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冊資本10億元,現法人代表為朱建軍。占股90%的王新是復華控股的實際控制人,王龍?zhí)某止?0%。官網顯示,復華控股的業(yè)務范圍涵蓋地產、金融、投資、文化、旅游、健康、酒店等領域,截止2017年,總資產規(guī)模逾千億元。

但2018年,復華控股有限公司的日子并不好過,被傳出欠薪裁員,還一度傳出資金鏈斷裂的傳聞。2018年8月,復華控股旗下的子公司復華文旅又被爆多名高管出走,每個部門裁員約60%的新聞。其誘因是公司強制要求總經理級別以上的高管購買100萬元以上的理財產品。此外,復華控股旗下的北京復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因“未按要求提供法律意見書”而被列為異常機構。

由于受到復華控股集團資金鏈緊繃的影響,全時便利的兄弟品牌“地球港”、“全時生活”相繼關門停業(yè),而自身也受到了波及,全時便利2018年頻頻傳出缺貨、區(qū)域負責人離職、拖欠貨款等危機。進入2019年,全時便利不得已走上了拆分被賣的命運。

對此,GPLP犀牛財經對北京全時叁陸伍連鎖便利店有限公司進行采訪,該公司至今未有任何回復。

“全時便利店”們的前車之簽

當所有人都認為全時便利店的問題是因為控股股東資金鏈斷裂所導致的,然而,回到本質,難道和全時便利店迅速擴張不無關系?

據了解,全時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僅僅過了4年,即2015年,位于北京的店鋪數量超越7-11。要知道,7-11已經開業(yè)14年之久,位于北京的店鋪數量為254家。最瘋狂的時候,2017年全時便利店還宣布“百城百萬”計劃,但是如今,全時便利店的部分店鋪相繼出售。

對比7-11來看,全時便利店的擴張速度顯然是太快了。全時便利店總經理楊波在某次采訪中表示,全時便利店不要有護城河,要以更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面對北京的便利店市場。可見全時便利店當時的野心之大,而殘酷的現實卻給了全時一記耳光。

和全時犯了相同問題的還有鄰家便利店,公開披露,鄰家便利店出資方高通盛融財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層因金融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涉案金額逾600億元,而后鄰家便利店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然而導致鄰家便利店倒閉的真實原因難道只有這一個嗎?

資料顯示,鄰家便利店成立于2015年,之后在北京瘋狂開店,期間數量最多時是168家,而此時的鄰家僅僅成立了3年,對比7-11這樣的老店,其開店速度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當資金鏈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廈將傾也就成為必然。

中國有句老話,欲速則不達,這兩個案子也正是印證了這個道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便利店企業(yè)迫不及待的加速開店?其根本原因還是和新零售這個概念脫不開干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顯示,便利店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水電成本分別上漲了18%,12%,和6.9%,其中房租上漲幅度最高。

來源: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

接下來,GPLP犀牛財經先為大家算一筆賬,拿北京舉例,在一個人口密集的商區(qū)租下100平米商鋪,每年租金大概在40-50萬元,然后加上人工,貨款,設備,水電等費用,一年的費用要到60-70萬元。

按照這個成本計算,開100家店每年就有6000萬元-7000萬元的運營費,以此類推,如果要開200百家店鋪或者300家店鋪呢?那就需要上億元的投入。如此大額投入,收入如何呢?事實證明,不容樂觀。

來源: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

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中的高毛利企業(yè)占比數量統(tǒng)計,從2015年到2017年,毛利潤在20%-30%的便利店比例分別是53%、51%、51%,凈利潤率在0%-2%的比例分別是53%、38%、38%。拿2017年舉例,利潤率在0%-4%的占比為54%,而利潤率在0%以下的占為24%。

欲乘東風云飛揚

既然利潤率這么低,為什么還會有新玩家陸續(xù)進場?甚至不惜賠本也要瘋狂開店?

首先是政策東風,2017年北京市政府出臺了《北京市連鎖便利店行業(yè)規(guī)范)(試行),規(guī)范中對北京便利店做出了新的指示,政府將加大對便利店的資金補貼和政策松綁,方便便利店搭載更多服務功能,而且后續(xù)會對便利店餐飲也進行政策性放寬。

一年后,2018年10月18日,北京市商務委等七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印發(fā)的通知》,通知表示將從便利店經營的空間位置、項目品類、注冊審批等方面進行放寬。其中最為誘人的要數政府補貼項,具體要求是,商業(yè)流通發(fā)展資金按總投資的50%,總體不超過500萬元金額給予支持;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商業(yè)便民服務設施項目,按總投資的30%給予固定資產投資補助。

其次是資本市場的東風,GPLP犀牛財經在開始的時候提到了資本市場包括電商大佬們紛紛在助力便利店市場。有紅杉中國、高榕資本投資的便利24,民生銀行、GGV、棕櫚資本投資的你我您社區(qū)購等等。

來源:IDG資本

資本市場為什么會投資便利店?一家知名資本對新零售的解讀,認為新零售的機會在于餐飲化,小面積業(yè)態(tài)。便利店的優(yōu)勢在于單純、統(tǒng)一的總部意志,門店端基本上就是簡單的復制功能。并且這些門店有非常強的變化性,可以隨時調整,這種零售業(yè)態(tài)是非常具有互聯網屬性的零售業(yè)態(tài)。也就是說,連鎖便利店是可復制的,管理也十分方便。

正是因為資本市場的青睞,便利店會成為資本市場的新戰(zhàn)場。由于電商沖擊著傳統(tǒng)行業(yè),有數據統(tǒng)計,2015年中國的大中型超市倒閉了1700家,然而,在這次倒閉潮中,異軍突起,那就是便利店。其店鋪數量在2015年增長了10%,達到83000家,營業(yè)額增加了15.2%,市場規(guī)模達到1000億元。

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顯示,2017年便利店行業(yè)增速23%,市場規(guī)模1900億元。從2015年到2017年兩年,市場規(guī)模上漲900億元,可見其發(fā)展?jié)摿Α?/p>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資本市場紛紛投資便利店,且互聯網大佬們也紛紛進場,比如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Amazon Go,天貓小店,便利蜂。

每一個參與者都想要盡快占領市場,每一個參與者都想要成為市場的主角。突然間,便利店市場好像就成為了香饃饃。好像要告訴觀望的人,“這個市場有一塊大蛋糕,來晚了可就沒啦?!?/p>

當然,因為有了政策東風,資本東風,還有互聯網沖擊下建起的“保護傘”。有了這三重保障,進入便利店市場的玩家們似乎就可以“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

GPLP犀牛財經在本文提到的全時便利店,鄰家便利店,以及131便利店,這些便利店的命運顯得坎坷,不是被出售,就是相繼倒閉。

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誘惑下,便利店企業(yè)想要野蠻生長,短時間想要超越傳統(tǒng)便利店的地位,似乎有些操之過急。

拿便利蜂舉例,成立于2016年,兩年來,便利蜂已經在全國開設200多家店鋪。到了2018年下半年,便利蜂傳出利用數學考試強制裁員,此外還有更多的匿名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便利蜂可能沒錢了。雖然現階段并沒有傳出便利蜂關店的消息,而裁員的消息是否是資金緊張一個體現呢?

現如今,便利店行業(yè)在資本和政策的推動下,已經經歷了一次洗牌,敗者退場。而新的戰(zhàn)場正在拉開序幕,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報告顯示:2018年無人便利店的市場規(guī)模是200萬元,到2020年的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3億元。

阿里巴巴,亞馬遜已經開始試水無人便利店,更有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F5未來商店,24愛購等新玩家進場。新零售下誕生的便利店再加上無人便利店,這個市場又要開始一場新的角逐。

有句老話講得好: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生活如此,商場亦是如此。誰將成為便利店行業(yè)的最后玩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3-05
全時便利店門店被拆分被賣 新零售風口會冷卻嗎?
據了解,全時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僅僅過了4年,即2015年,位于北京的店鋪數量超越7-11。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