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恒久遠,精神永流傳

原標題:追星恒久遠,精神永流傳

文|李北辰

對于人類社會來說,追星是個永恒的話題。而時至今日,有關追星行為的心理機制,也應算是某種常識。

比如認同效應。明星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會為年輕人樹立榜樣,當年超女就是典型案例,整個比賽過程中,超女們的個人經(jīng)歷被直接曝露在觀眾面前,極易讓人對其產(chǎn)生強烈的身份認同感。

而這種身份認同感,又源自自我投射。年輕人很容易將其關于“better man”的種種非常具象的理想,幻想和欲望,投射在偶像身上。在這種共情作用引導下,年輕人會在潛意識里覺得明星的經(jīng)歷“約等于”自己的經(jīng)歷。譬如看到那些為了音樂夢想“背離”主流成長軌跡的超女們站在聚光燈下,年輕人會將這束聚光燈主動“反射”到自己身上,因為“明星=像我+超越我”。

那這種自我投射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是什么呢?有一派觀點認為是宣泄效應——青春期里的年輕人在現(xiàn)實生活會有些厭倦平凡的生活,憧憬更“高級”的自我,而在具體的追星情境中,年輕人可以通過激烈甚至夸張的行為,表達被壓抑的情感。

當然,追星還與歸屬感有關,它很好地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情感和歸屬需求”。與青春期結(jié)伴而來的叛逆,極易讓年輕人與父母疏離,因自我意識崛起產(chǎn)生的孤寂,會喚起對群體歸屬感的強烈訴求——而追星這種群體行為恰能滿足于此,年輕人很容易因為某位明星,喚起情感共鳴,進而讓他們產(chǎn)生“找到了組織”的感覺。

粉絲文化的心理效應不止這些,但歸根結(jié)底,追星的內(nèi)涵,是因為年輕人的內(nèi)心世界“不完滿”。

今天談及這些貌似枯燥的理論,主要是受到一檔節(jié)目的感性觸動。前幾天鵝廠的音樂合唱綜藝《合唱吧!300》收官,這檔節(jié)目通過明星與自己粉絲合唱的方式,呈現(xiàn)了一幅娛樂和偶像力量的粉絲文化圖譜。在某種程度上,它幾乎是上述幾種粉絲效應的集大成者。

這不免令人感慨。要知道,倘若從九十年代算起,中國大陸攤開這張粉絲文化圖譜的時間,不過二三十年。盡管許多現(xiàn)象大眾(主要是成年人)還無法釋然,但更無法忽視的是,明星能量的大幅提升,也許是今天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尤其是如今日趨接近于“共生”的星粉關系,它必須得到某種解釋。

而在我看來,如何闡釋這個時代的星粉關系,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大合唱:明星與粉絲共同釋放的幸?!付喟桶贰?/strong>

如果要詮釋這種共生關系,“合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在大眾直覺上,合唱所擁有的震撼力,其他音樂表演藝術(shù)無法比擬。在《合唱吧!300》看片會上,2007年“快男”張遠由衷感慨:“一個人完成一件事情是成就感,而一群人是幸福感?!?/p>

事實上,這句感慨,以及其背后的幸福感,是有依據(jù)的:相比于其他演唱形式,合唱是最能滿足演唱者“歸屬效應”的形式。

這里要介紹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倫敦有一個合唱團,它由10個散布在不同街區(qū)的小團隊構(gòu)成,每個小團隊有20-80個人,平日里這些小團隊各自為戰(zhàn),但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很多小團隊會聚成一個大合唱團。

有一次,10個小團隊組成了一個232人的大合唱團(和《合唱吧!300》的人數(shù)接近),合唱開始前,研究者為6個小團隊的一些成員分別測量了他們的正負性情緒,社會親密感,以及自己是否被他人接納的感受。接下來,6個小團隊分別完成了獨立合唱和集體合唱,唱完后又重復了一遍上述測驗。

而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無論是獨立合唱和集體合唱,合唱都會明顯增加受試者的積極情緒,社會親密感和被他人接納感——更重要的是,這些感受在集體合唱中變化的幅度,要遠遠大于獨立合唱。

這是因為,合唱能讓人額外產(chǎn)生內(nèi)啡肽,從而刺激大腦生成多巴胺。作為大腦中的“獎賞”激素,多巴胺會為帶來各種積極情緒,能夠大幅提升合唱成員之間的聯(lián)結(jié)度和歸屬感,這種感覺也是“大合唱”擁有巨大舞臺感染力的來源。

而這種“大合唱”的感染力,從《合唱吧!300》中可見一斑。這檔節(jié)目的定位是星素互動音樂共創(chuàng)真人秀,前幾期的規(guī)則就是一組歌手和約300名歌迷完成一場無彩排的合唱。300名左右的粉絲從全國赴約而來,平生素未謀面,且正式錄制前,粉絲與歌手各自排練,上臺前零彩排。

可以想見,因為是僅此一次的表演,所有參與者(包括歌手)釋放的情感也是僅此一次,它既是實時的,也是真實的:一方面,這會讓歌者間的親密感更濃,共情感更重;另一方面,無彩排合唱,讓每組素人的使命感更強,他們在表達自我,也在捍衛(wèi)偶像——尤其是張信哲,草蜢,07快男,09快女擁有一批真摯的“中年粉絲”,他們也在通過這次表演,給青春一個交待。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就像節(jié)目監(jiān)制李笑所言:“在這個節(jié)目里,真情的表達要比整齊與否成功與否更重要?!?/p>

粉絲易老,粉絲文化永存

而某種程度上,“真情的表達”如此重要,是因為這檔節(jié)目通過星粉合唱,還原出了這個時代最真實的“星粉關系”:明星與粉絲間,并非單方面的情感奉獻,而是如雙螺旋般的彼此共生。

這種感覺在“老歌手”的“老粉絲”群體中尤為明顯。比如,當我看到07快男,09快女,和他們的粉絲的大合唱,就會由衷思索一個問題:當你已經(jīng)長大,不再如少年般為偶像肆無忌憚地狂熱,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回眸那段爛漫時光?

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是:當你無意中看到TA的消息,仍然可以肆無忌憚地,不懼“笑話”地告訴你午飯時的同事,遛娃時的鄰居:“我當年特別粉TA,現(xiàn)在也很喜歡TA”。

嗯,每個人在赤誠 “追星”的年齡,都不知道偶像十年后會變成什么樣,而若你能在十年后說出這句話,至少證明:TA或許沒有當年那么紅了,但十年過去了,身為偶像,TA沒有讓你感到失望——而你自己也在不斷成長。

其實想來也蠻感慨的,以當年快男快女為例:大概十年前,因為一檔音樂節(jié)目,一位明星與一大群人在生命中產(chǎn)生交集,但經(jīng)過短暫的相遇,雙方又各自回到不同的人生路上;十年后,又因為一檔音樂節(jié)目,他們再次重逢,且經(jīng)過時光的雕琢,他們足以更平和地看待彼此,他們就像是十年老友,相互見證了各自的青春。

當然,“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更年輕”,一批批的十年老友,也在一次次完成輪回。

除了快男快女等“回憶殺”,《合唱吧!300》的合唱發(fā)起人,也有火箭少女101和R1SE等新星。

嗯,相較于十年前的娛樂生態(tài),距今也恰好十年左右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了各種粉絲群體的“自組織”現(xiàn)象(從不久前的“坤倫決”便知)。新的應援技術(shù)層出不窮,讓粉絲向明星表達情感的方式迥然不同,也讓粉絲和明星的“共生感”更濃。

追星的形式在變,但核心不變??梢灶A見,再過十年,今天為火箭少女101和R1SE癡狂的粉絲,也會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yè),偶像自己也會因不同際遇而被生活改變,但十年后,那些在2019年與偶像在《合唱吧!300》中唱過歌的人,一定會在心中為他們留個位置,也可能會在十年后的某檔音樂節(jié)目里看到他們,然后翻出十年前與他們合唱的影像資料,和周圍人說:“我當年和他們唱過歌哎?!?/p>

是啊,當你看到草蜢與R1SE兩代出道間隔30年的組合,和他們各自300位不同年齡層的粉絲站在同一個舞臺,會讓人由衷感慨:粉絲易老,但粉絲文化永存。

正視娛樂力量的窗口

所以最后的問題是:什么是粉絲文化?

最無趣的的回答,當然就是開篇所述的那幾種心理效應,它們加在一起,構(gòu)成了所謂粉絲文化的底層邏輯。但我更喜歡這個感性的答案:最好的粉絲文化,就是通過一段真摯的星粉關系,讓自己變得更好。換句話說,既然追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之路,那么如果追“對”了星,它就有可能是讓年輕人變得更好的一條捷徑。

這也是為什么最近些年,許多主流權(quán)威媒體在年度人物評選時,總會給娛樂明星留個位置,譬如楊超越就曾登上《人物》雜志封面,與女排隊長朱婷,演員姚晨,作家蔣方舟等人成為“2018年度面孔”。

這一定程度上也從側(cè)面證明了,作為每個時代都有的一種社會分工,明星偶像對年輕人產(chǎn)生的精神力量,正變得越來越強。比如,年輕人對明星身體力行的追隨,足以讓明星成為這個時代培育各種“正能量”(很遺憾我找不到更“高級”的詞匯)的絕佳輿論入口。

所以明星的聲量愈是強大,“正視”娛樂,就愈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擁有的態(tài)度,而這檔《合唱吧!300》的節(jié)目,正是讓人們正視娛樂力量的窗口。

你知道,鵝廠對青年文化的拿捏一直很準,而這檔節(jié)目則是他們通過對音樂真人秀節(jié)目的持續(xù)深耕,讓粉絲文化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得到一次曝光。這檔節(jié)目更能凸顯出最真摯的星粉關系,和最可貴的娛樂力量。

它讓我們看到,當一段昔日的過往時光,是由粉絲和明星共同筑造,那么,一切就變得柔情脈脈。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nèi)數(shù)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財經(jīng)》等媒體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quán)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quán)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9-11
追星恒久遠,精神永流傳
可以想見,因為是僅此一次的表演,所有參與者(包括歌手)釋放的情感也是僅此一次,它既是實時的,也是真實的:一方面,這會讓歌者間的親密感更濃,共情感更重;另一方面,無彩排合唱,讓每組素人的使命感更強,他們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