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SaaS將向何處去?

有媒體請我寫一篇文章,預測一下中國SaaS的未來。

坦率講,這跟預測大盤一樣的不靠譜,無論預測成什么,都不會有人在意。沒有行業(yè)事實的預測,跟瞎猜也沒什么兩樣。

談中國SaaS的未來還有點遠,但趨勢卻可以是由近及遠,比預測未來更現(xiàn)實一些。

所以,我更愿意分享一下趨勢及其背后的東西;本文將聚焦在有關SaaS趨勢的四個核心問題:

  • 從生意角度看,我們所說的SaaS指的是什么?

  • SaaS生意有哪些風險?怎樣判斷和規(guī)避?

  • 復制美國SaaS的成功,為什么沒有成功?

  • 為什么逆趨勢的SaaS沒有未來?

01 我們談論SaaS時,我們在談什么

在進入正題之前,有必要先把我們所說的SaaS界定清楚。因為有太多種SaaS,不說清楚真的沒法聊。

SaaS有很多分類方法,比如:有按技術架構分的,有按平臺分的,有按是交易型/業(yè)務型分的,有按行業(yè)垂直分的,有按電商/非電商分的,甚至還有人按照上市/未上市(SaaS概念股)分的… …

的確,從不同角度和不同需要,怎么分都有其道理。但從SaaS生意的角度,分為兩種就夠了。

其實,在國外并沒有“SaaS模式”一說,有的只是訂閱模式。SaaS的商業(yè)分類,通常使用訂閱收入占比來劃分。

一種類型是SaaS的主營收入全部來源于訂閱業(yè)務;另外一種是SaaS的收入,一部分來自訂閱業(yè)務,另一部分來自非訂閱業(yè)務。

美國幾家知名SaaS公司19年底的訂閱收入占比,摘錄如下表:

公司

訂閱收入占比

Salesforce

94%

Slack

100%

Zoom

100%

Shopify

<50%

DocuSign

94%

按照訂閱收入占比,來衡量一個生意有“多SaaS”,這種分類的意義何在?

首先,SaaS的一些指標計算方法,只適用于完全訂閱業(yè)務(訂閱收入占比100%),否則便計算不準確或不合規(guī)。

其次,訂閱收入的占比,將影響到營收的穩(wěn)定性和可預測性。比如,我們看到一些SaaS概念的電商公司,其訂閱業(yè)務占比并不大,而主要收入依賴于提供流量服務等非訂閱業(yè)務。

訂閱業(yè)務收入是可預測的,而非訂閱業(yè)務收入的波動較大,不易預測。

這兩種SaaS的運營模式和業(yè)務重點,是有所差別的。

美國SaaS領域,絕大部分SaaS公司屬于第一種類型,這也符合SaaS的規(guī)律。

02 SaaS生意模式雖好,但風險也不小

在美股市場上SaaS能獲得較高估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資者看好其收入的“軟件+訂閱”生意模式。

的確,在軟件業(yè)務上采用訂閱模式,有著其它生意無可比擬的收益優(yōu)勢。有人戲稱:只要有電能提供,就能持續(xù)產生收入。

訂閱模式的另一個誘人之處,是其具有高度的收入可預測性。即不但能看到當前的收入,還能預測到未來若干年會有多少收入,這看起來真跟躺賺和一勞永逸差不多。

實際上,事情并沒那么簡單。

因為訂閱模式的優(yōu)越,也是有條件的。如果經營邏輯不對,更容易做成個虧本生意。

SaaS生意存在哪些風險?如何識別出來和加以規(guī)避?

我們將分別從收入凈留存、CAC 的投資回報和業(yè)務結構這三個方面來討論。

從收入凈留存率中發(fā)現(xiàn)問題

收入凈留存率(NDR)是SaaS生意中,一個留存評價指標。NDR的計算公式為:

NDR=(beginningrevenue+upgrades-downgrades-churn)/beginning revenue

Beginning revenue可以理解為ARR,而Upgrades相當于增購訂閱數(shù),或者加購/升級服務所增加的收入,Downgrades則是對應的減項,churn則代表純流失造成的收入減少。

下面摘錄幾家美國知名SaaS公司2019年的NDR數(shù)據(jù)。

公司

NDR

Zoom

140%

Slack

136%

ServiceNow

98%

DocuSign

135%

NDR直觀地說明了,即使沒有新客戶,仍然能獲得的留存收入。上表的NDR數(shù)據(jù),給人的感覺是躺賺。

對于國內的SaaS公司,換算成NDR大都不會這么高。主要問題出在流失(churn)一項,反應到收入上的減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續(xù)費減少。

經過測算,當NDR降低到約30%以下時,訂閱模式的優(yōu)勢基本上消失。

所以,治理客戶的流失問題,是SaaS生意的成功關鍵。

從CAC投資回報看經營問題

一個生意的好壞主要看兩個方面:生意的效率和效益,即能否更快地賺錢和賺更多錢。

國外成功的SaaS公司告訴我們的衡量方法,是用獲客成本(CAC)和客戶生命周期價值(LTV)作比較,即LTV/CAC。

LTV/CAC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是虧是賺,就看一家客戶的終身貢獻價值,是否超過獲取該客戶的成本。

這個公式看起來很合理,實際上,它并不適合大部分現(xiàn)階段的中國SaaS公司。因為我們既算不清CAC包含哪些成本,更無法準確預測到未來的LTV。在沒有進入穩(wěn)態(tài)經營的SaaS公司,這個算法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即使如此,我們也必須有個衡量的方法。這里我們還是用CAC的回報算法,去衡量SaaS生意。這個計算模型,不但能從投資回報和經營效率兩個方面,給出量化的考量;還能揭示出SaaS周期性回報特性,潛在風險的大小。

它回答問題是,需要多久才能收回CAC的成本?因為在這之前生意是處于虧損狀態(tài)。

計算公式是這樣的:收回CAC所需年限=(上一年 市場&銷售費用)/(ARR增量*毛利率)

注意分母是用毛利率對ARR增量做了調整,即必須以利潤償還CAC投入,而不是單純的ARR增量。

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因為訂閱業(yè)務的回款是按年度的。如果收回CAC投資所需年限在1-2年內,對于SaaS業(yè)務是正常的;但如果再長,可能就有問題了。

首先,長周期使生意的效率達不到投資要求。其次,長期沒有現(xiàn)金收入的SaaS公司,也很難支撐那么久。最后,所謂夜長夢多,如果在償還完CAC之前,客戶就流失了,這筆生意就產生事實上的虧損。

從CAC角度考慮投資回報,投資需要慎重,比如:砸錢推廣、招聘大量不合格的銷售員,都會因償還CAC的周期太長而產生經營風險。

正因為存在這種風險,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國內SaaS公司,都想一次收取客戶多年訂閱費。

從業(yè)務結構看收入的質量

SaaS業(yè)務的結構,會影響到收入的質量。

訂閱業(yè)務的收入結構是:訂閱業(yè)務收入=軟件自動產生的收入+人工服務產生的收入

理想情況下,最好所有SaaS訂閱業(yè)務收入,都是由軟件本身自動產生的,而無需人工服務產生。

但有些業(yè)務必須由人工介入,才能提供完整的服務。比如數(shù)據(jù)服務業(yè)務,需要為客戶建模、調試,甚至準備數(shù)據(jù),都需要人工服務;還有些SaaS服務商,需要投入專職人員負責為客戶提供流量。

這種業(yè)務不但增加了服務成本,關鍵是制約了增長;因為必須找到足夠數(shù)量的服務人員,才能服務更多客戶。

綜上所述,雖然SaaS的軟件訂閱收入模式具有先天優(yōu)勢,但同時也有收入周期性的弱點。如果沒有參透其內在經營邏輯,SaaS生意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03 我們向美國SaaS學什么

很多國內的SaaS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寄希望于通過復制美國SaaS的成功而成功,因為復制是最快的成功之路。

然而,復制看起來并沒有成功。

首先應該相信,SaaS的訂閱模式本身,是沒有國別問題的;而有問題的,是所謂的“賽道”。

也就是說,一個賽道在美國還是好好的;但復制到中國企業(yè)市場,卻完全偏離了預期。

無論什么舶來品,如果落地市場沒有精準定位,后面的事只會越做越亂。

作為一個產品控和業(yè)務控,始終覺得“賽道”是一個挺糙的詞兒,跟企業(yè)業(yè)務和邏輯不搭。

實際上也是,每條賽道的代表都在說自己的主張,講自己的故事;而并不關心企業(yè)有沒有對應的需求。

把“賽道”翻譯成人話,大概是這樣的:一個SaaS賽道,相當于投射在企業(yè)中的一個數(shù)字化業(yè)務。

這就存在著一種可能:這個數(shù)字化業(yè)務在美國企業(yè)中是多數(shù)和剛需,而投射到中國企業(yè)環(huán)境下,可能會變成少數(shù),或需求強度不高。

而對于中國的SaaS服務商,找到這些少數(shù)企業(yè)就十分困難,或者即使找到了也很難搞定,那這個SaaS生意的效率就成問題了。

所以,把美國的賽道當作中國的SaaS參照,與其說是想復制成功,不如說是復制賽道。這就使成功的機會非常有限。

賽道給SaaS創(chuàng)業(yè)者一個錯覺,即賽道的體量都是大系統(tǒng)級的;所以要干,就干一票大的,比如我們天天都在談論的Salesforce。

這種系統(tǒng)級的賽道,在歐美確有廣泛的市場;但是在國內卻未必如此。

原來,在成熟的商業(yè)社會,無論企業(yè)大小,經營首要需求是:流程、準確、合規(guī)、風控,賺錢倒成了其次。

如果把這種賽道投射到中國企業(yè)環(huán)境,有這種訴求的不能說沒有,只是比較少而已。而SaaS公司為了搞定這種客戶,只能把SaaS當作軟件項目做,這是一件非常沒有效率的事。

實際上,美國SaaS除了我們熟悉的幾家頭部公司外,更多的是那些增長迅速的小公司,它們可能對中國SaaS有更多的借鑒意義。

有人對美國SaaS的品類做過統(tǒng)計,有將近200個,可見其業(yè)務顆粒度之小。

其實,大部分業(yè)務都能用幾張excel搞定;堆積功能和增加復雜度,很可能是在本已跑偏的賽道上越走越遠了。

再往深處想,賽道這件事其實跟SaaS沒關系。賽道背后是企業(yè)需求;而SaaS代表的是一種商業(yè)模式,我們能復制出什么?

所以,我們花費大量成本去對標和復制美國SaaS,并沒有太大實際意義。美國SaaS成功的現(xiàn)實意義是,讓我們知道了,有人能把SaaS生意做到了那種程度,僅此。

04 中國的SaaS將走向何方

很多SaaS公司正是由于賽道這種困惑,走的曲曲折折,甚至已經很難按照做SaaS的方式走下去了。

前面已經說過,如果用收入凈留存率測算,當其低于30%時,訂閱模式將會發(fā)生質變。也就是說,從業(yè)務組織、經營方式和收入模式上看,這種SaaS生意更接近軟件業(yè)務。

實際上,國內很多SaaS公司,做的都是軟件生意。

所不同的是,相對軟件業(yè)務的一次性收入,SaaS還存在著因客戶流失帶來的損失風險。所以越來越多的SaaS公司,采取一次性收取多年訂閱費的方式。

就是說連收費模式,SaaS也在向軟件業(yè)務看齊。還有更著急的,已經在考慮SaaS的本地化部署了。

作為一種不同的生意模式,公司經營下去也許沒有問題。但這肯定不是SaaS的創(chuàng)業(yè)初衷,也不是投資人想投的生意。

最近很多人都在參考美國SaaS,來預測中國SaaS五年后、十年后怎樣。但如果按照這種SaaS軟件化的趨勢,中美兩國SaaS領域的差距只會拉得更大。

也有人問我,用SaaS的技術干軟件的活為什么不行?

在操作上這并沒有什么不行。但是,從SaaS向軟件跨界,將失去生意中最重要的三個機會。

首先,是生意的效率。

SaaS的成功,表面看是憑借訂閱模式的優(yōu)勢;實際上,SaaS生意能成功,根本靠的是SaaS生意的效率。

因為很少有哪個行業(yè)、包括軟件,能把生意做得像SaaS一樣高的效率。比如說Zoom,收回CAC成本,平均只需2、3個月。資本對SaaS的熱捧,也正是因為它的效率。

其次,是增長的能力

因為訂閱模式的優(yōu)勢作用,美國主流SaaS企業(yè)的年增長率,中位數(shù)也在30%上下。還用Zoom舉例,其Q1的同比增長率達到168%,這是軟件業(yè)務難以企及的。

最后,是SaaS的組織價值

對于一個業(yè)務組織來說,做SaaS和做軟件,從價值理念到業(yè)務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

組一家賣軟件的公司不難;但建一個純粹的SaaS公司并不容易。從軟件業(yè)務轉型SaaS很難,從做SaaS變成賣軟件卻很容易。

如果失去了這些關鍵能力,一家SaaS公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所以,只有回歸SaaS生意的本質,堅持SaaS的長期價值主義,SaaS創(chuàng)業(yè)才可能有未來。

最后,借用梭羅的一句名言:只有我們醒著的時候,黎明才會到來。

極客網(wǎng)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0-07-02
中國的SaaS將向何處去?
SaaS有很多分類方法,比如:有按技術架構分的,有按平臺分的,有按是交易型/業(yè)務型分的,有按行業(yè)垂直分的,有按電商/非電商分的,甚至還有人按照上市/未上市分的…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