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本就這樣,何必苛責趙本山

我向來不喜歡對一個人或一件事在風口浪尖上的時候進行評論。這就像是在一個人盛怒或狂喜時對他講道理一樣。更何況世人本來喜歡“見意涌圍”,看見有意思的事情就會圍上來評頭論足。人們想要看到的不是客觀的因果,因為從一開始,人們就占到了臆想中的一邊,接受最想看到的,屏蔽其它的,這就是為什么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流言蜚語,殺人無形。

藝人,本就是供人們娛樂和消遣的,何況是笑星?所以看熱鬧的,看笑話的,評頭論足的都無可厚非。可恥的,可悲的是那些在公開的媒體或平臺上發(fā)表言論批判趙本山低俗獻媚、勢力鉆營的專家、學者們。當你們義正言辭、咬牙切齒、思路縝密的列舉其劣跡和缺點時,我就想問一句,你們早干嘛去了?你們?nèi)缃竦男袨?,與之趙本山,誰更獻媚?

先說趙本山。

演藝行當中,最難做的就是笑星。一段相聲或者小品,讓人開懷大笑一遍已屬不易,笑第二遍、第三遍,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不能假唱或?qū)谛?,更不能像影視劇一樣后期配音?/p>

趙本山在春晚壓軸這么多年,不是“關系有多硬”就能做到的。在除夕這個炎黃子孫心中重要的時刻,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博觀眾們發(fā)自肺腑的一笑,不能說有多大的功勞,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看見其臺下的用心、勤勞以及執(zhí)著。再說,演藝圈就是名利場,為了上春晚不惜一切的藝人數(shù)不勝數(shù),并不是要給全國人民拜年,而是要通過這個鼓起自己的腰包。每個行業(yè)都是如此,這社會就是這樣,不分地域和種族。那種單純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不受外界侵擾的藝人也有,但是,少的可憐,而且那種純粹是微弱的,能夠保持那份純粹是偶然的。

再說二人轉(zhuǎn)。

二人轉(zhuǎn)是東北人民代代相傳的曲藝形式,“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zhuǎn)”,說明了這一項民間藝術對于東北人民,尤其是勞動人民的重要性。

民間二人轉(zhuǎn)是存在些“顏色”,但這不是有了趙本山以后才有的,而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相反,趙本山對于二人轉(zhuǎn)的改良、以及二人轉(zhuǎn)演員走上更大的舞臺、熒屏甚至是熒幕,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趙本山、郭德綱、郭敬明,把中國逐步走向偏遠和絕望的三種文化和行業(yè)(二人轉(zhuǎn)、傳統(tǒng)相聲、紙質(zhì)雜志)重新拉回了全民化、商業(yè)化,而且是良性的商業(yè)化發(fā)展,無論是他們本人多么的飽受爭議,但是從行業(yè)來看,這都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最后,我們聊聊批判者們。

這里所說的批判者,不是坊間的網(wǎng)民、百姓,而是那些帶有各種頭銜的教授、專家和學者們。

人生在世,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墻倒眾人推。然而可悲的不是那道墻,而是口號喊得最響亮的推墻者。您這么做,首先對不起您的身份,也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如今高喊著“打到他”的口號,實在是落井下石和趁人之危,這可不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美德。其次是您的動機,您這么的及時的、迫切的迎合時勢,取悅大眾,這種心態(tài)和行為是什么?投機!最后是您的骨氣,您有士大夫的慷慨激昂和專家學者的身份,但是卻少了那份應有的骨氣!否則,您早干嘛去了?猛獸進了動物園,你馬上挺起腰板代表全國人民吐了口痰,偉大!

從古至今,文化和文藝模式的新陳代謝從來就不曾停止,優(yōu)勝劣汰。趙本山的“沒落”是存在一些其它因素,但更大的原因是大眾需求的變更。大年夜吃了那么多年的東北菜,是該換換口味了!我也很期待呢。

以上內(nèi)容歡迎對號入座。

最后,我想起了兩部電影中最難忘的兩句經(jīng)典臺詞。

《柳如是》:錢謙益:“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jié),你們又何必苛責河東夫人。”

《繡春刀》:崇禎帝:“袁崇煥都給魏忠賢修過生祠,你想讓朕身邊無人可用嗎?”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11-26
這世間本就這樣,何必苛責趙本山
我向來不喜歡對一個人或一件事在風口浪尖上的時候進行評論。這就像是在一個人盛怒或狂喜時對他講道理一樣。更何況世人本來喜歡見意涌圍,看見有意思的事情就會圍上來評頭論足。人們想要看到的不是客觀的因果,因為從一開始,人們就占到了臆想中的一邊,接受最想看到的,屏蔽其它的,這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