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海報
項目概述
為進一步促進上海的轉型發(fā)展,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推動城市更新工作的開展,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主辦,上海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2015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將于2015年9月29日拉開帷幕。藝術季嘗試展覽與實踐相結合,除了在西岸藝術中心的主展場外,推出覆蓋全城的15個實踐案例展,多角度探討本屆藝術季的主題“城市更新”。
實踐案例展的目的是直接進入街區(qū)的日常生活,將展示內容從展場靜止的再現(xiàn)中抽離出來,重新置入日常的節(jié)奏和脈動。作為2015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匯風貌區(qū)保護更新2015實踐案例展以近十年來徐匯區(qū)在衡復風貌區(qū)范圍內的一系列保護更新的規(guī)劃實踐為基礎,梳理更新實踐案例,與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徐匯區(qū)風貌區(qū)保護更新和社區(qū)建設等方面問題。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LOGO
見微知著-加拿大公共藝術在徐匯 展覽簡介
作為徐匯風貌區(qū)實踐案例展的一部分,《見微知著-加拿大公共藝術在徐匯》落點徐匯風貌區(qū)武康路段,邀請了四位經驗豐富的加拿大藝術家阿德里安·布萊克威爾(Adrian Blackwell ),柯喬(James Carl ),內斯特·克魯格(Nestor Kruger ),劉任鈞(Yam Lau )根據(jù)武康路地區(qū)的社會、歷史和空間特點,定點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視覺作品,作為臨時性公共場所被散布在武康路沿線及與之相連的街區(qū)內。作品的形態(tài)與功能介于城市雕塑、公共街具和臨時性建筑之間,以特有的藝術語言探索社區(qū)公共空間的潛力,將外來與本地的文化視角交錯穿插,為藝術如何介入生活提出種種新可能性。見微知著是一個設計態(tài)度,講求細微精準且貫穿始終。
《見微知著-加拿大公共藝術在徐匯》展期為9月30日至11月30日,4組10件作品分別穿插在武康路沿線及周邊相連街道各類公共空間,包括武康路花壇、巴金故居、興國綠地以及武康路周邊的兩家藝術空間(東畫廊和Big Space)。
作品及藝術家簡介
作品一:《鏡圈—致巴金》
藝術家:阿德里安 · 布萊克威爾
地點:興國綠地(興國路湖南路口東北角)
鏡圈-致巴金-設計圖
▲Figure 2《鏡圈-致巴金》(設計圖)鏡面不銹鋼 2015
▲阿德里安 • 布萊克威爾,《鏡圈—致巴金》,興國綠地(興國路湖南路口東北角),上海,2015
▲現(xiàn)場圖片
▲現(xiàn)場圖片
▲現(xiàn)場圖片
作品介紹:兩張鏡面不銹鋼板上切出的六個同心圓,制成公共街具,分散在興國綠地的不同位置:座椅、圓桌、壁架和鏡子。它們的反射面將周圍環(huán)境中的不同元素拼接成出其不 意的并置畫面,同時它們的形態(tài)也為不同大小的人群排列了各種就坐和互動的組合方式。作品以巴金(1904-2005)命名,從1956年到2005年,這 位杰出的作家和中國最敢言的安那其主義者之一曾住在離公園向東一個路口外的洋房里。公園是他私宅對外的一面鏡子,公園里不同背景的人群可以找到一個自由結 社的公共空間。
藝術家介紹:阿德里安·布萊克威爾是一位藝術家、建筑設計師和城市理論家,他的作品關注物理空間與政治經濟力量間的關系。他的雕塑、電影和攝影作品曾在加拿大和世界各地 的重要藝術機構展出,其中包括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和成都設計雙年展。他參與設計的Agora劇院曾獲得多倫多城市設計獎和加拿大優(yōu)秀建筑獎。他是獨立學術期刊《替罪羊:建筑,景觀,政治經濟》的創(chuàng)刊編輯之一。同時也是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訪問教授,曾與中國知名景觀設計師俞孔堅教授多次合作帶隊學生來中國考 察學習。目前布萊克威爾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建筑學院的教授。
作品二:《間聯(lián)》
藝術家:內斯特 · 克魯格
間聯(lián)-效果示意圖
▲Figure 3《間聯(lián)》(效果示意圖)松木,鋁條 2015
▲內斯特 • 克魯格,《間聯(lián)》,武康路花壇(武康路興國路口),上海,2015
▲現(xiàn)場圖片
作品介紹:《間聯(lián)》取自一種常見的六根型三軸組合積木,歷史出處,說法不一,其中一種就是魯班鎖。積木的組合原理是六根條棍插在一起組成一個立體十字結構,整體結構的中間是實心的。拼合的關鍵是不單是找準對應三軸的三對組合,還需要正確的拼接順序。六根積木組件周身的圖案展開鋪平,連接起來也是一幅拼圖,一幅武康路及周邊相連街道的地形圖。
藝術家介紹:加拿大藝術家內斯特•克魯格在多倫多生活和工作。他參加過眾多國內國際的大型展覽,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美術館,安特衛(wèi)普當代美術館,第七屆沙迦雙年展,CCS Bard,斯德哥爾摩的IAPSIS等。并在瑪法的Chinati基金會,安大略省美術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溫哥華當代藝術中心和蒙特利爾 Opticain等多處舉辦過個展。Kruger曾多次受邀為多倫多各類機構創(chuàng)作公共藝術委托項目。他的作品曾被包括安大略省美術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等公共和私人機構收藏。目前內斯特•克魯格是圭爾夫大學藝術音樂系的教授。
作品三:《皮相筋》
藝術家:柯喬
▲柯喬,《皮相筋》,巴金故居后院(武康路113號),上海,2015
▲現(xiàn)場圖片
▲皮相筋-同系列作品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jié)大廈前
作品介紹:藝術家以司空見慣的橡皮筋作為創(chuàng)作原點,貌不驚人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經過掃描、放大、鑄型、上色等一系列處理后,變身為形態(tài)生動的現(xiàn)代抽象雕塑。作品提醒我們對于日常的關注與發(fā)現(xiàn),更新未必需要無中生有,可能性可以就在身邊。
藝術家介紹:柯喬是在多倫多生活和工作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曾在國內國際廣泛展出,近期多倫多大學美術館、圭爾夫大學美術館和劍橋美術館三家美術館聯(lián)合為他舉辦大型作品回顧展。他的作品由多家美術館和私人機構收藏,其實包括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柯喬擁有Rutgers大學的藝術碩士學位以及麥吉爾大學、維多利亞大學、和中國中央美院的學位??聠淌羌幽么蠊鐮柗虼髮W藝術音樂學院的教授,目前在華東師范大學Global Curriculum項目擔任訪問教授。
作品四:凹園
藝術家:劉任鈞
▲Figure 7《凹園》(設計圖紙拼貼)膠合板,本地草種2015
▲凹園 1:1設計圖紙
▲劉任均,《凹園》,Big Space和東畫廊,上海,2015
▲現(xiàn)場圖片
作品介紹:凹園是一組幾何形狀的的下沉式流動花壇,周身的印花取歷史保護建筑內的瓷磚圖案以及反滲出的木板紋樣,花壇內會種植上海本地草本。凹園會被打散,分別置放在兩家坐落在與武康路相接道路上的藝術空間內:東畫廊(復興東路),Big Space(興國路)。
藝術家介紹:藝術家/作家劉任均出生于香港,目前在多倫多工作與生活。通過對繪畫、電腦動畫和電子影像的運用,劉任均的創(chuàng)作致力探索空間、時間與圖像之間全新的表現(xiàn)和特質。同時,劉任均也發(fā)起了一系列獨立流動的延續(xù)性項目,例如他在多倫多的私家車和北京的驢子當代藝術中心。劉任鈞的作品曾在加拿大,美國,歐洲和中國展出,并多次獲得多倫多藝術基金會,安大略省藝術基金會,加拿大藝術基金會的眾多獎項。同時他也是一位資深的藝術與設計評論。目前劉任鈞是多倫多約克大學藝術系繪畫專業(yè)的教授。
公共活動簡介
公共活動一:中加文化交流年主題活動
2015-2016是中加文化交流年,同時2015年也是中加建交45周年。加拿大駐上??傤I事館表示對本項目的大力支持,這次項目的展覽內容可以作為“加在上海”系列活動的武康站。武康路開路人福開森的加拿大背景也為這次活動增加深遠意義。
同時項目也會與領館合作,借所有參展藝術家和制作團隊在上海參加藝術季開幕的機會,舉辦一次中加對話,邀請中加專業(yè)人士進行一次以城市空間和公共藝術為題的對話討論。
中加對話之一 | 從藝術與公共空間談起
時間:2015.10.02 星期五 14:00-17:00
地點:東畫廊,復興中路133號黑石公寓26室
嘉賓:芭芭拉•菲舍爾,比利安娜•思瑞克,柯喬,施勇
主持:吳彥
語言:中文/英文(現(xiàn)場翻譯)
中加對話之二 | 風貌保護與更新改造
時間:2015.11中旬
詳情待定
公共活動二:徐匯風貌區(qū)“自行游”之“消失的街坊”和“文人筆下的空間”
“自行游”的概念是自定義導覽和慢行游覽方式的結合。不同于專人現(xiàn)場根據(jù)既定路線團體導覽的形式,“自行游”是通過微信平臺提前推送游覽點的內容和具體位置,由游覽者自己定制行走路線,并根據(jù)行走習慣,自定義行走主題,之后通過微信平臺分享經驗。行走過程中加拿大藝術家的沿街作品可以成為路線中的路標和歇息場所。
提前制作的游覽內容也不同于風貌區(qū)現(xiàn)有的針對歷史建筑和名人軼事的介紹,會從“消失的街坊”(點)和“文人筆下的空間”(線)兩方面展開資料收集、整理和制作。希望能更豐富徐匯風貌區(qū)的游覽體驗方式。
“消失的街坊”
微訪談影像記錄系列。受訪對象為武康路及周邊地區(qū)曾經和現(xiàn)有的住戶,分別介紹各自記憶中該地區(qū)的生活空間(建筑、社區(qū)、生活方式等),重訪原址。通過受訪者的描述與采訪發(fā)生時該地點現(xiàn)狀的對比折射出武康路及周邊地區(qū)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生活空間的變遷。游覽者可以跟隨“消失的街坊”微訪談,故地重游。
10月起推送。了解詳情,請關注“城市中國雜志”微信
深度合作媒體:
《城市中國》雜志(“消失的街坊”)
“文人筆下的空間”
梳理中外作者對徐匯風貌區(qū)空間描述的文字,精選一組制作成語音版。游覽者可以根據(jù)建議路線,邊聽邊走,通過對實體空間的多元體驗,感受文人筆下的徐匯風貌區(qū)。
(11月啟動)
見微知著-加拿大公共藝術在徐匯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15年9月30日-11月30日
開幕時間: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16:00
策展人:吳彥(Yan Wu)
藝術指導:芭芭拉·菲舍爾(Barbara Fischer)
參展藝術家:阿德里安·布萊克威爾、柯喬、內斯特·克魯格和劉任鈞
展覽地點:武康路花壇、巴金故居、興國綠地以及武康路周邊兩家藝術空間(東畫廊和Big Space)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官網(wǎng):www.susas.com.cn
主辦機構:徐匯區(qū)規(guī)土局,湖南路街道辦事處,徐房集團
合作機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術館
支持機構:加拿大駐上??傤I事館,加拿大安大略省藝術基金
特別鳴謝:巴金故居,東畫廊,Big Space,上海房地產總工俱樂部,藝術都市(Art in the City)
深度媒體合作:《城市中國》雜志
贊助機構:上海利舟空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金友印刷有限公司
- F5中國擁抱未來:三大策略引領AI應用,汽車行業(yè)拓展及渠道伙伴拓展
- 小鵬汽車新征程:下半年邁入全場景L3自動駕駛,智駕新紀元正式開啟
- 物質豐富社會缺孩子時代來臨:梁建章警告
- 小鵬重返銷量冠軍,推出超值五年分期政策,讓購車更輕松!
- 同程旅行發(fā)現(xiàn):跨境返崗更實惠,春節(jié)后熱門線路選擇新攻略
- 蔚來汽車公布維權進展:部分侵權賬號負責人員遭法律制裁,正義終將到來
- 2025年春節(jié)檔票房達95.1億,新片《哪吒2》強勢奪冠,黑馬電影層出不窮
- 蘋果新應用“Invites”助你輕松策劃活動,讓你的聚會更精彩!
- 谷歌涉嫌壟斷遭調查,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待維護
- 特斯拉"零息大禮包"送車險,Model 3車主笑開顏,保險優(yōu)惠超8000元!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