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時間9月9日消息(艾斯)蘋果公司近日宣布推出iPhone 14系列,其中在美國市場所售的這一最新iPhone系列機型將僅支持eSIM技術,不再搭載物理SIM卡槽。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分析師Ankit Malhotra在一篇最新的博客中表示,他認為,蘋果推出僅支持eSIM的iPhone將是eSIM技術采用的轉折點。
以下為Ankit Malhotra的博客主要內容:
終于,僅支持eSIM的iPhone來了!
自2017年以來,智能手機中的eSIM技術就一直存在了,但采用率增長卻很緩慢。從谷歌推出支持eSIM的Pixel 2手機作為其“Project Fi”的一部分時,這一切就開始了。然而,引領行業(yè)普及eSIM的卻是蘋果。蘋果在iPhone XS中引入了eSIM技術,此后該公司推出的所有iPhone機型都兼容eSIM?,F在,蘋果在發(fā)售的美版iPhone 14中已經僅支持eSIM技術了。
跟隨蘋果的腳步,三星、華為和摩托羅拉等其他OEM廠商也推出了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手機,主要是在高端市場。到目前為止,已有14家OEM廠商推出了支持eSIM的設備。
為什么僅支持eSIM的iPhone很重要呢?
蘋果很簡單地在行業(yè)中設定了事實上的標準。在過去幾年里,我們已經多次看到這種情況發(fā)生。當然,其他OEM廠商可能會比蘋果更快推出某些技術,但一旦蘋果使用某項技術來銷售iPhone,那么該技術的普及速度就會更快。這種情況發(fā)生在雙攝像頭、人像攝像頭和帶有FaceID的顯示屏凹槽上。
同樣的現象將在eSIM上重復出現。谷歌可能是第一個推出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手機的公司,摩托羅拉可能比蘋果早三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僅支持eSIM的手機,但隨著蘋果這次發(fā)布,我們將看到eSIM在智能手機中的推出呈指數級增長。
我們認為,蘋果推出僅支持eSIM的iPhone將是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拐點,有助于從物理實體SIM卡向eSIM的過渡。僅支持eSIM的iPhone不僅會令全球許多消費者了解到eSIM技術,而且還將推動其他OEM廠商在未來轉向eSIM。
為什么蘋果選擇eSIM?
與傳統(tǒng)SIM卡相比,eSIM在多個方面都有優(yōu)勢,包括配置、尺寸、靈活性、安全性、客戶體驗,以及最重要的成本。
從設備設計的角度來看,更薄、更小和對功率更敏感的設備外形等因素(通常本身嵌入更大的機器中),也在推動eSIM解決方案的發(fā)展。
自助配置是服務提供商的最大優(yōu)勢,它能帶來更卓越、更具粘性的客戶體驗。eSIM的可重新編程能力延長了SIM卡的生命周期,為客戶帶來耐用性和便利性。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eSIM在如何無縫和安全地訪問服務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同時,它還可以節(jié)省現在用戶在門店配置手機或激活流程相關的時間和成本。
有傳言稱,蘋果正尋求推出一款無端口iPhone。移除實體SIM卡必定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在iPhone 13中引入雙eSIM以及現在推出僅支持eSIM的iPhone 14,是無端口iPhone正在籌備中的第一個跡象。理想情況下,下一步的做法是通過添加直接嵌入到“蘋果硅片”的功能來轉移到iSIM,這將進一步節(jié)省電路板空間,并給予蘋果對SIM卡更大的控制權。
運營商對此做好準備了嗎?
移動網絡運營商已經逐漸采用eSIM技術,許多運營商面臨著對技術的信心、固定思維或成本限制方面的挑戰(zhàn)。隨著支持eSIM的設備生態(tài)系統(tǒng)進入主流,推動消費者的相關意識不斷提高,許多移動網絡運營商已經將eSIM技術集成到其網絡中。
進一步推動eSIM采用的還有影響了實體SIM卡可用性的半導體短缺狀況。雖然半導體短缺的許多方面都有所改善,但SIM卡的情況并非完全如此。
超過75個國家/地區(qū)的200多家領先移動網絡運營商已經支持eSIM配置和管理,但是一些移動網絡運營商在eSIM方面已經領先了行業(yè)發(fā)展,被認為是領導者。這些運營商平均支持20種或更多設備,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大多數支持eSIM設備的運營商已經在支持iPhone 13等較舊的蘋果設備。隨著僅支持eSIM的iPhone在美國推出,這向世界各地的移動網絡運營商發(fā)出了準備就緒的信號:eSIM將會發(fā)展下去!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深度聚焦性能和游戲體驗,一加 Ace 5系列售價2299元起
- 深度聚焦性能和游戲體驗,一加 Ace 5系列售價2299元起
-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構建算力互聯網,實現異構算力隨需獲取
- CCSA理事長聞庫:算力互聯網是解決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 2025年改變社區(qū)的6大智慧城市趨勢
- 社區(qū)力量與開源創(chuàng)新:共同塑造人工智能的安全與道德未來
- 未來已來:智能建筑技術的變革
- 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如何重新定義建筑行業(yè)?
- 智能建筑技術:ESG合規(guī)與可持續(xù)運營的關鍵
- 融資啟新,“獨角獸”企業(yè)象帝先終迎曙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