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雪地里扣麻雀

01

下雪了,對孩子來說,有許多事情可以做。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打出溜。這些都不錯,但似乎有些大眾化,不夠新穎,從開頭就能想到結果。

去年某次下雪之后,我就給女兒講了我心目中下雪后最好玩的游戲——扣麻雀。講的女兒心潮澎湃,纏著我非要帶她玩一次不可。我假裝沉吟了幾十秒,然后答應了。

不巧的是,后來的兩次下雪,我都不在北京,都在出差途中。這讓女兒很是懊惱。

終于又等到了這次北京的大雪。終于可以實施雪地里扣麻雀的游戲了。

做準備工作的時候,我問女兒:「假如我們真的扣到了麻雀,怎么辦?」女兒想了會,說:「看一會,就放掉吧?!?/p>

這個回答,我很滿意。

02

扣麻雀對于我來說,太輕車熟路了。

先在院子里的雪地中掃出一塊空地。這塊空地不能太大,但里面的需要掃干凈,周圍的雪還不能動。

然后帶女兒在這塊空地里支起了「網(wǎng)」。她對這件事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致,問東問西,忙前忙后。跟我藏在屋子里拽著支網(wǎng)的小支架上的繩子,等著麻雀進「網(wǎng)」。

所謂網(wǎng),其實是一個扁平透氣的大蓋子。我們小時候用大簸籮,眼下條件有限,只好代以蒸鍋上的蒸屜。小則小矣,形式勉強過得去,可用。

03

對我們這種農村長大的孩子,城里人到底是怎么度過童年的,很難想象。

但在農村,孩子們有各種游戲陪伴著童年,起碼上樹掏鳥蛋這種事農村條件比城市好,再就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接觸比較真實。

鄉(xiāng)村的地面上沒有那么多水泥、柏油、鋼筋大廈,人工痕跡較少,花草樹木和鳥獸魚蟲融合在同一片環(huán)境中。我們是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中進行探索和形成思考的。這種方式未免「土」,但也很扎實。

我們知道土壤里能長出莊稼,秋收會把糧倉裝滿,過了凍土期才能開始春耕,黃鼠狼真的吃雞……這些知識重要嗎?從知識形成的角度來看,這種從與環(huán)境互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性知識是很重要的,比從書本和動畫中學到的重要得多。

因為概念是從實體抽象而來的,如果直接學習書本知識,獲得的只是間接知識,對這個概念的來源只能用其它概念來解釋。經(jīng)驗過的事情形成的看法,則直接把實在與觀念合而為一,使得我們能夠把直觀的印象約定俗稱為一種說法,它是真的,能夠經(jīng)受住考驗。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種農村孩子的思維方式,由于處在一種類似人類文化演進早期的出發(fā)點,也更能形成科學演繹的方法。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但是也可以想想,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出那么多考高分的學生,可很難從中生長出具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力的科學家呢?

04

說了這么多,當然是考慮到如今的孩子完全生活在「結構」性的都市生活圈,看上去繁花似錦琳瑯滿目,但如何探求生活的起點,對他們而言成了很難突破的一層文明發(fā)展造成的巨大的「膜」。

人類的游戲沖動是與生俱來的,學習是從游戲開始的。

每個孩子會盡量想辦法讓自己的時光變得豐富而具有變化。我們的童年時期,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農村可以用「一窮二白」形容。但孩子沒有匱乏感,世界很大,很新奇。

積攢煙盒、火柴盒,能帶來無窮的樂趣。冬天到了彈玻璃球,夏天滾著鐵環(huán)在田間野地里奔走,夾(鐵)蛋打(石)馬,做紙彈槍、鏈子槍,用玉米棒子打仗,鉆進玉米稈堆成的山中挖洞,其樂無窮!

05

當然,最有意思的還屬扣麻雀。

山里頭有叫聲明亮婉轉的高級鳥兒,但要抓住太難了,需要「誘鳥」和馬尾等專業(yè)工具,那是成人干的事。

麻雀不然,麻雀圍著人生活。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數(shù)不清的麻雀,它們并排站在電線上,交頭接耳。人們把麻雀稱作「老家雀(念巧)兒」,正說明了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與人家密不可分。

小孩子們很快就會從大孩子那兒學會捕麻雀的方法:觀察麻雀的出入點,掀開瓦礫,找到它們的窩,發(fā)現(xiàn)鳥蛋后等著孵化,再來個一窩端。

可是小麻雀養(yǎng)不活,基本上都夭折了。于是就想抓成鳥來玩。這時候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扣」。

06

在空曠的院子里放一個大罩子(通常是大簸籮),找一根二三十厘米高的一頭帶叉的小木棍,用叉的一頭把簸籮挑住支起來,用手托穩(wěn),木棍上栓一根長長的麻繩。這時候,圓形簸籮被支起后,只有一個切線點與地面接觸,另一邊是被木棍支著的,其穩(wěn)定性很差。

此時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往口朝下的簸籮內撒小米或玉米。一切就緒后,把繩子慢慢拉長,人隱藏到屋子里,一手握著繩子,腦袋從門縫里盯著簸籮,靜靜等待。

這是一個陷阱。在冬天的雪后,由于麻雀覓食機會減少,它們更容易冒險,所以雪后捕麻雀,加大了成功的機率。

麻雀很快會發(fā)現(xiàn)簸籮下的糧食,先是一只,兩只,三只,沒多大功夫,就聚集了幾十只在那兒點頭啄食。待進入羅網(wǎng)的麻雀足夠多時,說時遲那時快,迅速拉手中的繩子,支簸籮的小木棍被抽離,簸籮應聲落地。呼啦一聲,麻雀四散——麻雀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鳥,我們沖過去看,簸籮里果然有幾只落網(wǎng)之鳥。

哈哈!大功告成,爾等小鳥無處可遁了。

其實不然。大部分麻雀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飛走了。留在里邊的雖然飛不走,但要把手伸進去抓住它們,是一道難題。

在我印象中,小孩子從沒有成功過。當一只小手為伸進去而微微掀開一點簸籮伸的一瞬,它們已瞅準時機竄出去飛了。麻雀沒有一個孩子老謀深算,但一個孩子的經(jīng)驗面對麻雀的速度,還很稚嫩。

于是,我們繼續(xù)支起簸籮,等待。周而復始。這件事常玩常新,直到現(xiàn)在。

07

我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扣麻雀了。這次帶著女兒重溫這個游戲,設備雖然簡陋了許多,但依舊找回了一些兒時的感覺。

美中不足的是,兩三個小時過去了,連麻雀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難道北京的麻雀比山西的麻雀更精明一些,識破了這是一個陷阱?抑或是城里的麻雀生活很好,不用冒著風險四處覓食?

看我有些沮喪,女兒安慰我:下次下雪我們再扣。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2-02-15
劉興亮|雪地里扣麻雀
說了這么多,當然是考慮到如今的孩子完全生活在「結構」性的都市生活圈,看上去繁花似錦琳瑯滿目,但如何探求生活的起點,對他們而言成了很難突破的一層文明發(fā)展造成的巨大的「膜」。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