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消息引發(fā)了大眾熱議,那就是在新一輪中國工程院的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企業(yè)家或者企業(yè)界的人名,比如百度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王堅,比亞迪的王傳福等等。二者其中,引發(fā)最大爭議的還是李彥宏,而理由無外是,百度這些年有一些爭議和是非,所以就反對李彥宏的入選。盡管只是一個名單的入選,但最終卻成了一個道德和輿論的審查,讓事情的走向變的非?;恼Q。
而在和院士有關的新聞中,還有一則也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39歲落選中科院院士的顏寧,不到兩年成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件事情發(fā)生后,很多人又開始痛心疾首國內的學術環(huán)境,覺得人才的出走是一個體制上的問題,為什么好的人才不能留在國內呢?據(jù)說一個落選的原因是“年輕”。
從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看,你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領域有不同領域的偏見,學術領域可能更喜歡論資排輩,缺少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和勇氣。而輿論領域大家又會戴上各種有色眼鏡,去看企業(yè)家是不是有原罪,公眾形象是不是更討人喜歡。而最核心的一個問題,也就是這個人是不是符合院士的要求,反而變成了最無所謂的事情。畢竟大部分人對學術的部分也不懂,只能從別的地方去挑毛病。這事實上都是一種跑偏。
其實企業(yè)家成為院士也不算是稀奇的事情,尤其是外國企業(yè)家院士,全球也屢見不鮮,總體來看,國內還是會更落后一些。比如百度總裁張亞勤2019年當選了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而早在2017年就當選了澳州國家工程院院士,華大基因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楊煥明2012年當選了德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等。其實國外科學院的體制更為靈活和務實一些,而這些當選的院士們,顯然也會為這些科學院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中國工程院吸納企業(yè)家院士的趨勢也非常明顯,從2017年開始到現(xiàn)在,吸納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事實上今年入圍的企業(yè)家院士超過一百一十人,這樣是遵循《中國科協(xié)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中的明確要求,有關全國學會“在推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中要特別關注在企業(yè)特別是基層和民營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中做出重大成就和貢獻的工程科技專家”,這種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實際上對科技的生產力轉化以及實踐還是起著非常重大的推動作用的。這種選拔方式,結合了經濟發(fā)展和產業(yè)一線,其實更有實際效果,也是一種體制上的進步。而這種選擇院士的標準,實際上更多的也是要考慮他們在實際的產業(yè)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潛力,一些無關的輿論干擾,對于大眾可能會更敏感,但對于選院士這件事本身,其實并不重要。如果每個人都要去搞道德審查和輿論審查,那么這件事情也就喪失了科學的意義和價值。
目前百度是中國唯一入選的全球十大人工智能企業(yè),也是中國科技領域進入AI時代的領頭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曾表示,相關部門顯然希望借助這些專業(yè)外部力量,在較短時間內提升科研水平,跟上國際技術發(fā)展前沿。在這里,企業(yè)有經費,有數(shù)據(jù),有工程師,也有用戶,顯然是推動中國相關領域高速發(fā)展的核心動力。他們的入選更多的價值還是對于產業(yè)本身,而非個人,這和之前的傳統(tǒng)還是有很大不同。而技術本身是不分機構的,學研商士的院士組合,也打破了傳統(tǒng)高等院校、國家科研院所和國企三分天下的局面,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種兼容并包和多元開放也是學界的一股清新空氣。讓技術距離產業(yè)更近,也更容易實現(xiàn)升級和轉化,這同樣是一個體制的巨大進步。
所以對于老百姓而言,科學和產業(yè)的問題不應該變成刻板印象和政治正確的問題,企業(yè)自身的問題和爭議,也不該成為評判在科學領域貢獻的標準。我還是非常支持李彥宏、王堅、王傳福們成為新一代的院士,因為他們所在的企業(yè)本身就推動了社會和商業(yè)的發(fā)展,如果能更好的融入科研的力量,帶動中國各個領域的科技水平的發(fā)展,那真是善莫大焉。切勿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讓出錢出力的企業(yè)家們寒了心。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于東來的“爹味兒”,把胖東來從“風口”推向“浪尖” ?
- 讀懂了vivo的用戶腦、產品心,就讀懂了國產第一如何煉成
- 蘋果手機iPhone 16一到2025年就降價,這次還會有人“上套”嗎?
- 2024年度VR產業(yè)回顧:混合現(xiàn)實頭顯成為主流;國內VR大空間強勢崛起
- 阿里獨家合作,亞馬遜“親測”代言,雷鳥創(chuàng)新打造 AI 眼鏡新標桿,媲美 Meta !
- CES 2025 搶先揭秘:XR領域新品爆料,AI眼鏡成焦點
- 2024 XR年度大事件TOP 10
- 先誅蘋果,再滅Meta?三星、谷歌、高通組“失敗者聯(lián)盟”,能否贏得XR領域終局之戰(zhàn)?
- Meta高端AR眼鏡Orion全揭秘:五年內上市,或無緣國內市場,大概率撞車蘋果
- 庫克進軍游戲圈?蘋果Vision Pro與索尼達成合作 后者發(fā)行游戲剛拿下TGA年度最佳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