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發(fā)展,正在駛入到一片全新的藍海之中。
透過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先行者們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如果對這樣一種發(fā)展趨勢進行總結的話,螞蟻金服隱身、京東科技崛起,無疑是再明顯不過的了。
從表面上來看,金融科技的聲量,可能不及互聯網時代那樣強大,但是,金融科技對于產業(yè)的賦能和改造,金融科技對于自身功能和屬性的發(fā)揮,絲毫不比互聯網時代減弱多少。
事實上,透過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們的這樣一種蛻變,我們需要看到的,并不僅僅只是以收割流量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的退場,而是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一場金融科技的嬗變,開始上演。
如果對這樣一種嬗變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我更加愿意將其看成是金融科技的本質的回歸。
換句話說,這才是金融科技本該有的樣子。
當金融科技以這樣一種姿態(tài)發(fā)展,它才不會淪為將互聯網模式發(fā)揮到極致的棋子,而是成為了新模式的孵化器和試驗場。
可以確定的是,當螞蟻金服隱身、京東崛起的浪頭,開始在金融科技的新藍海里上演,一場有關金融科技的新變革,必然會開始和出現。
當金融科技的新變革不斷地為自身的發(fā)展找到新方向,它推開的,將不僅僅只是金融科技未來發(fā)展的大門,同樣將會推開互聯網玩家們未來發(fā)展的大門。
因此,認識到螞蟻金服隱身、京東科技崛起在金融科技的新藍海里的背后邏輯,或許可以讓我們窺探到金融科技,乃至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新方向。
金融科技,正在成為虛實結合的連接器
當平臺經濟的發(fā)展陷入到死胡同,人們開始思考與審視其弊端和痛點所在。
說到底,平臺經濟之所以會陷入到困局之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僅僅只是建立了一個虛擬的平臺,而并未真正實現自身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因此,彌補平臺經濟的短板的關鍵在于,找到虛擬平臺與實體產業(yè)結合的方式和方法。
我們看到的以頭部的互聯網平臺為主導的,對于實體經濟的深度賦能,正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無論是對實體經濟進行數字化的改造,還是主動承擔起實體經濟的一部分職能和角色,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當虛擬經濟開啟一場對于實體經濟的賦能和融合,僅僅只是一廂情愿是不夠的,它必然需要一個橋梁和紐帶。
金融科技,正是扮演了這樣一種「連接器」的角色。
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將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虛擬經濟的一系列的能力進行集成,并且形成一系列的產品;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將虛擬經濟體的產品以新型基礎設施的方式落地和應用到實體經濟體的行業(yè)與場景之中。
在金融科技的連接之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不再是二元對立的狀態(tài),而是成為了彼此協同,互為支撐的存在。
由此,虛實融合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成為了一個可以真實落地,并且可以商業(yè)化的存在。
當螞蟻金服隱身、京東科技崛起開始在金融科技的新藍海里出現,它更多地傳遞出來的是,金融科技的角色的嬗變與升級——從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對立的主戰(zhàn)場,蛻變成為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連接的新紐帶。
金融科技,正在成為新質物種的試驗場
當互聯網的浪潮開始平復,特別是當新技術、新模式開始出現,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一系列的新物種開始出現。
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系列的新質物種開始出現。
無論是AI的風靡,還是虛擬現實(AR)的成熟,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可以肯定的是,越來越多的新質物種將會衍生和出現,從而將會把我們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周期里。
如果對新質物種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它不僅包含了以AI、AR為代表的新技術,而且還包含了以去中心化、去平臺化為主導的新模式。
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模式,它們最為關鍵的一點,還是要落地到行業(yè)和場景之中,并以此來建立起與用戶之間的聯系。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種能夠與行業(yè)和場景之間建立無縫聯系的存在,并以此來實現行業(yè)和場景的更新與嬗變。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金融科技開始扮演起新質物種的試驗場的角色。
無論是以AI為代表的一系列的科技元素,開始在金融科技上的應用,還是以供應鏈金融、智慧金融為代表的一系列的金融新物種的衍生,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可以肯定的是,以金融科技作為新質物種的試驗場,不僅可以檢驗新質技術和新質模式的成色,同樣可以減少盲目和激進式發(fā)展帶來的風險,從而真正讓玩家們更加穩(wěn)妥地享受到新質生產力時代來臨帶來的發(fā)展新機會。
透過阿里、京東在金融科技上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這一點。
因此,當螞蟻金服隱身、京東科技崛起在金融科技的新藍海里出現,它更多地為我們傳遞出來的是,新質物種的孕育以及大時代來臨之前的沉寂與醞釀。
金融科技,正在建構起產業(yè)上下游的新聯系
在互聯網時代,產業(yè)上下游的供需關系的建立、交易的達成,基本上都是在互聯網平臺的撮合和中介的情況下實現的。
我們看到的那么多的互聯網玩家們的崛起,正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產生的。
然而,這樣一種聯系,雖然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但是,同樣讓上游產業(yè)與下游用戶的需求,開始出現諸多的不對等。
當流量的紅利開始見頂,特別是當下游C端用戶的需求開始發(fā)生嬗變,產業(yè)上下游的不對等、不平衡開始越來越多地開始出現。
擺脫互聯網時代的撮合和中介的模式,讓產業(yè)上下游建立一種全新的聯系,成為了開啟未來新發(fā)展的關鍵一著。
說到底,還是要改變產業(yè)上下游的對接模式,讓兩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更加快速和高效。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的是,金融科技開始越來越多地扮演起建構起產業(yè)上下游的新聯系的角色。
同互聯網時代的撮合和中介不同,金融科技借助的是,它與產業(yè)上游和下游之間的無縫聯系,實現的是供給與需求的高效對接。
這是一種有別于互聯網式的由外而內的聯系方式,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新聯系。
無論是金融科技本身所攜帶著的數據流,還是金融科技本身所涵蓋的場景和應用,它都可以以一種完全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平臺和中心的模式,來建構其產業(yè)上下游之間的新聯系。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當螞蟻金服隱身、京東科技崛起在金融科技的新藍海里出現,它更多地為我們傳遞出來的是,金融科技的角色和功能的嬗變以及互聯網的平臺和中介角色的進化。
有了這樣一種改變之后,金融科技將不再是互聯網的代名詞,而是開始成為了新物種的孵化器,并真正將產業(yè)的發(fā)展和進化帶入到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結語
當螞蟻金服隱身、京東科技崛起在金融科技的新藍海里,它更多地為我們傳遞出來的是,互聯網的發(fā)展,進入到新周期里。
在這樣一個新的周期里,金融科技所承擔的,不再是收割流量的終極工具的角色,而是成為了開拓互聯網的新發(fā)展,打開互聯網的新天窗的新破局點的角色。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領會與把握阿里、京東們隱身背后的發(fā)展邏輯,我們才能真正找到金融科技在新藍海里的全新航向,并且將會把自身,乃至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引入到新大陸。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行業(yè)研究專家,知名KOL,數字經濟學者。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