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報到原創(chuàng)。
經歷了多年的“答非所問”、“一問三不知”,很多人已經厭倦了所謂的“智能客服”。哪怕是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可以模擬真人發(fā)音的外呼機器人,也會因為“機感”重而被用戶迅速掛機或轉向人工客服。
智能客服似乎遇到了一道坎,在理解用戶、和用戶對話方面,始終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智能”。然而大模型技術的出現(xiàn),讓智能客服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基于大模型特有的生成式技術和智能的涌現(xiàn),讓智能客服越來越逼近人們想象中的樣子。
但問題是,僅有大模型就夠了嗎?大模型技術要如何引入智能客服才能落地?落地后的大模型究竟如何在智能客服具體場景中發(fā)揮作用?又能為客服行業(yè)帶來了哪些改變?更進一步,對于企業(yè)和用戶而言,這種改變是否具備真正的價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容聯(lián)七陌的產品負責人劉倩。容聯(lián)七陌是國內知名的企業(yè)智能客服系統(tǒng)服務商,專注智能客服領域已有十年內,其智能客服廣泛應用于教育培訓、醫(yī)療醫(yī)藥、電商直播、新零售、智能制造、汽車、泛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個領域,服務了包括作業(yè)幫、復興健康、同仁堂、虎牙、多點、廣汽能源、紅旗、居然之家等等品牌。
作為智能客服領域探索大模型技術的“急先鋒”,今年8月,容聯(lián)七陌推出了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新一代大模型智能客服解決方案”,讓智能客服在意圖理解、答案生成、情緒理解方面,都實現(xiàn)了跨越式的能力提升。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大模型為智能客服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以及技術和應用如何交疊落地,我們整理了與容聯(lián)七陌產品負責人劉倩的采訪內容,以對話的形式精選給大家:
Q:大模型熱已經持續(xù)一年多了,大模型技術到底為智能客服領域帶來了哪些變化?
A:大模型帶來的變化和價值,其實大家一直都在探索中。對于智能客服來說,主要是把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應用到對話產品中。
比如,以前在網(wǎng)上買東西,智能客服給用戶的回答是有套路的,所以看起來回復是冷冰冰的,有時候還答非所問。
但是有了大模型之后,智能客服就可以自己生成話術,接得住用戶的話頭,回答自然流暢,就像和真人聊天一樣。在對話的理解上,大模型也可以應對用戶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比如不同的問法、錯別字等等,都能夠真正去理解。
所以,新一代智能客服會更多依賴原生大模型,對用戶來說就是更自然、更智能的體驗,而非上一代產品那種簡單的、預制的回答。
Q:如果和上一代智能客服相比,您會如何評價新一代大模型原生的智能客服?
A:傳統(tǒng)的智能客服存在幾個痛點:
第一是大家吐槽的“智障”,其實就是機器對語義理解不足,用戶提了訴求,但機器答非所問的概率很高。這是因為上一代智能客服,在技術上使用的是關鍵詞、BERT模型等機制,這種機制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標注,標注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強,但標注高度依賴人工。一旦人工標注和訓練不足,機器的理解能力就會不夠,結果就是答非所問。
第二是用戶體驗不好,缺乏情感表達。用戶是有情緒的,但上一代智能客服是預制的,不管用戶什么情緒來提問,機器都是標準回復,比較機械。機器能不能打動用戶、解決用戶問題,完全取決于設計問答的那個人。
第三是復雜的任務類的處理很呆板。比如預定會議室,上一代智能客服一般會使用流程畫布,第一步問定會議室的時間、參會人等信息,再調取定會議室的接口,必須一步步按設定好的流程來。當用戶的話題超出了設定范圍,智能客服就會直接告訴用戶,它答不上來,最后轉人工客服的比例其實很高。
第四是成本高。上一代智能客服需要設立專門的機器人訓練師,因為他需要窮舉業(yè)務上的問題和標準答案,每個問題還要提供不少于30個的相似句。如果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業(yè)務知識和流程,還需要梳理知識圖譜。這個訓練過程是非常復雜的,通常需要3個月到半年,然后才能達到80%的解決率。專門配置這樣一個訓練師,企業(yè)成本是非常高的。
但是有了大模型之后,新一代智能客服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痛點:
首先,大模型可以冷啟動,不需要標注數(shù)據(jù),只需要把客戶的業(yè)務知識維護進去,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回復人性化,接得上用戶的話題,能夠理解用戶的情緒等等。比如,一個用戶一開口就很生氣,新一代大模智能客服會先進行安撫,然后再列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因為它能夠根據(jù)用戶的情緒變化生成對應的回復,所以用戶對話的流暢度體驗就會很好,情緒價值也足夠。
再說流程類,就像前面提到的預定會議室的場景,大模型不需要固定的流程設置和窮舉話題。因為它有很強的推理能力,當我們給到它對應的提示詞工程,告訴它定會議室需要用戶提供哪些信息,大模型就可以自己去思考已經拿到了哪些信息,還缺哪些信息,從而引導用戶給出完整的所需信息。就算中間用戶切換話題,大模型也可以繼續(xù)聊下去。
最后說成本,因為有了大模型,就不再需要專門的機器訓練師了,企業(yè)成本降低了,回答的準確率還上升了。
比如,我們測試過一個保險客戶,對方提供了一個10萬字的測試資料,包括保險條款、規(guī)則制度等,整理出來有幾千個知識點。按照上一代智能客服的工作方式,光整理資料,最少就要一個星期,只能達到40%的解決率,后面還要不停的標注。
但是新一代大模型智能客服,用大模型自動清理知識點,1天就可以完成工作,測試的解決率高達100%,上線后解決率也高達92%(即沒有轉接人工的比例)。
Q:容聯(lián)七陌率先在業(yè)內發(fā)布了新一代大模型智能客服解決方案,能否介紹一下這個解決方案的產品功能和亮點?
A:融合容聯(lián)七陌已有的產品,我們推出了4款基于原生大模型的智能客服產品:
LLM文本機器人:接待IM渠道(網(wǎng)站、公眾號、APP等)接入的用戶需求;LLM智能外呼 & LLM智能呼入:主要應用在呼叫中心場景中。LLM座席助手:輔助人工客服,比如生成回應話術、自動生成服務小結、創(chuàng)建智能工單等。
這個解決方案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前面談到的基于原生大模型的理解能力、情緒感知能力。之所以這個方案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關鍵就在于采用了“多Agent”的產品架構。
Agent就是智能體,它是構建于大模型之上的一個計算機的程序,可以模擬獨立思考的過程,靈活調用各類工具。為什么我們要采用多個Agent的產品架構?我從客戶業(yè)務的角度來談一下:
例如,我們合作過一個教育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它的客服主要有三類工作內容:第一類是簡單的寒暄;第二類是回答業(yè)務的通用問題,比如APP頭像怎么修改;第三類是VIP業(yè)務,比如VIP權益介紹、使用、續(xù)費等。
這三類工作是不同類型的任務,但又是多任務混合。要解決每一類任務,對應到產品結構上,就是一個具體的業(yè)務場景,匹配一個單一的Agent。通過這個Agent感知、思考、行動,然后來完成對應的單一任務,這樣效果更好。所以要完成復雜的任務,就需要多個Agent的架構,通過不同的Agent去解決不同業(yè)務場景的問題,這樣的架構能夠很好地提升準確率。
Q:請進一步談談容聯(lián)七陌是如何提升智能客服回復的準確率?例如,針對大模型幻覺等問題,如何保證智能客服給出的答復一定是準確的?如何判斷在什么場景下,是由大模型自動生成回復,還是由人工來回答?
A:第一,多Agent架構,本身就提升了智能客服回復的準確率。第二,提示詞工程,我們根據(jù)客戶的實際業(yè)務去抽象了很多提示詞,在工程上進一步提升準確率。
那么如何判斷在什么場景下,是由機器還是人工來回復?
如果只是簡單知識點或者推理,直接由大模型來回復就可以了。這里我主要談談復雜推理的場景下,該如何處理?
例如,在保險業(yè)務中,對于能否投保的判斷是非常復雜的,如果不理解業(yè)務,光有知識點,是很難做出這種復雜推理的。所以針對大模型復雜推理場景,我們設計了三個功能模塊:
一是知識詞典,就是補充保險條款中的細節(jié)知識點,讓大模型能夠去推理。
二是最佳實踐,就是給大模型一些示例參考,進一步提升推理的效果。
三是二次復核,就是去復核大模型生成的回答是否準確,是否能解決用戶的問題,是否包含違禁詞等等,這也是對大模型幻覺的一個檢驗機制。一旦發(fā)現(xiàn)大模型生成的回復有問題,我們也有配套的策略,比如馬上轉人工或者進入(Ask Human Help)托管模式。
除此之外,我們也有專門的功能模塊,讓大模型自動對人工客服的服務記錄進行學習,這也是提升大模型效果很重要的一點。
Q:容聯(lián)七陌新一代大模型智能客服,在不同行業(yè)和不同場景中的落地效果如何?
A:目前我們已經在多個業(yè)務場景中進行了落地測試:
第一,售前的營銷套電場景。在某家居家裝公司中,使用大模型智能客服替代傳統(tǒng)流程式機器人,目前大模型機器人可以自然接住用戶的話題,采用先聊天,再委婉請用戶留下資料的方式,將留資率從21%提升到了32.91%。
第二,外呼邀約場景。依然以這個家居家裝公司為例,通過外呼機器人對留資客戶進行回訪邀約。傳統(tǒng)外呼機器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對流程、話術、知識點、意圖等進行訓練,準確率不高,話術也固定,用戶體驗一般。但是大模型外呼機器人可以根據(jù)上下文語義判斷客戶意向等級、自動小結標簽等,將客戶意向度提高了23%,信息抓取準確度也提高了46%。
第三,客服場景。在某大型企業(yè)內部的HRSSC服務中,員工提問涉及大量的公司規(guī)定、社保、公積金等問題,知識來源形式復雜,并且具有時效性。如果全部使用HR人工答疑,其他工作就忙不過來了。使用大模型智能客服后,可以極大緩解HR的工作壓力,HRSSC解決率高達97%。
第四,呼入接待場景。某保險公司使用傳統(tǒng)呼入機器人,為用戶答疑頭部流程、理賠等,但解決率不到30%,轉人工接聽,無法滿足24小時服務,且人手不足。使用大模型智能客服后,實現(xiàn)了24小時接聽服務,且解決率提升至92.02%,大大緩解了人工壓力。
Q:容聯(lián)七陌新一代大模型智能客服方案,是否為標準化產品?如何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A:我們依然采用SaaS模式的標準化產品,因為一個企業(yè)想要私有化部署大模型,成本是難以承受的。所以在產品的功能設計上,我們采用了靈活可配置的SaaS模式,同時也設置了很多低代碼模板,方便客戶根據(jù)自身業(yè)務去做搭建。
不同行業(yè)和場景的客戶在使用容聯(lián)七陌大模型智能客服時,可以直接采用我們推出的4款新產品,也可以通過靈活配置Agent來滿足個性化的業(yè)務需求。
Q:市面上有多款大模型智能客服產品,同樣是基于大模型技術,為什么體現(xiàn)出來的“智能”效果并不相同?決定“智能”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A:并不是有了大模型,智能客服就一定“智能”,通用大模型是否用得起來,產品應用層很重要。容聯(lián)七陌的智能客服之所以“智能”,和我們采用多Agent模型的產品架構,以及客服領域的豐富經驗密不可分。這種經驗就包括如何讓大模型理解客戶業(yè)務場景,如何設計功能模塊去解決問題,如何讓大模型越用越智能等等,是一種技術和行業(yè)應用的結合。
我們也看到很多同行在探索智能客服的大模型應用,但大模型只是作為某種功能輔助,比如提升會話小結的效率、提升訓練師的工作效率等,其實是拿大模型輔助去提升上一代智能客服的效率,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上一代智能客服的痛點。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強調原生大模型的智能客服,它和上一代智能客服的體驗和效率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Q:目前智能客服領域都在研究大模型Agent的落地路徑,它的競爭壁壘在哪里?容聯(lián)七陌的優(yōu)勢是什么?
A:容聯(lián)七陌從2023年底就確定了大模型Agent的路徑,算是國內智能客服行業(yè)最早一批確立落地方向的企業(yè)。前面談到了容聯(lián)七陌在多Agent、提示詞工程、功能設計等多個方面的探索,主要體現(xiàn)了產品和技術的競爭力。
例如,容聯(lián)七陌獨創(chuàng)的Ask Human Help托管模式,就是用大模型機器人全程接待,告別了直接轉人工的模式。
在以往的客服人機協(xié)同模式中,機器轉人工是能明顯感知到的,而且人工回答完之后沒法再轉接給機器,客戶體驗和人工成本都不好。但是有了Ask Human Help托管模式,用戶不再使用點選按鈕的交互,而是直接用自然語言就可以交流,所以用戶感知不到對面是機器人在服務。當大模型答不上來時,會轉給人工客服,但人工只需要回答轉進來的這一條消息,就可以立即再轉回給大模型。
在這種轉變下,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從“會話級別”下降到“消息級別”,每個客戶的會話服務時長可能從平均10分鐘下降到1分鐘內,那么同等數(shù)量下的人工客服就能接待更多的客戶。對于客戶來說,服務的體驗也更好了,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更高了。無論對于企業(yè)還是客戶,在這種模式下都是受益的。
除此之外,容聯(lián)七陌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競爭優(yōu)勢,就是我們深耕客服領域已經有十年了,在客服解決方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了很多設計和優(yōu)化,能夠充分貼合各行業(yè)客戶的客服場景應用,比如將客服系統(tǒng)和人力、工單等業(yè)務系統(tǒng)做了集成。所以容聯(lián)七陌的大模型智能客服Agent解決方案,不僅是單一產品,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涵蓋售前、售中、售后的全部場景。
同時,容聯(lián)七陌有多年的行業(yè)服務經驗,把行業(yè)客戶的痛點、實施落地踩的坑都摸過一遍,所以我們?yōu)榭蛻粼O計的解決方案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而且客戶需求設計、方案設計、實施、培訓、服務都跟得上。
Q:圍繞智能客服Agent,未來容聯(lián)七陌還將在哪些方向上進行探索?
A:我們將繼續(xù)增強產品的智能性和問題解決能力,持續(xù)探索大模型準確率的提升。同時,也會關注大模型多模態(tài)技術的發(fā)展,如ASR、TTS、音色克隆等,將大模型的不同技術應用到智能客服產品中去。
在市場應用上,目前容聯(lián)七陌智能客服已覆蓋了多個行業(yè),未來期待新一代大模型智能客服能夠應用到更廣泛的行業(yè)和場景中,助力更多行業(yè)客戶降本增效,提升客戶服務和營銷體驗。
【關于科技云報到】企業(yè)級IT領域Top10新媒體。聚焦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網(wǎng)絡安全、大數(shù)據(jù)、區(qū)塊鏈等企業(yè)級科技領域。原創(chuàng)文章和視頻獲工信部權威認可,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數(shù)博會、國家網(wǎng)安周、可信云大會與全球云計算等大型活動會議的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