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似乎成了科技公司的新藍海,如今,華為也參與到這個大潮中來。1月7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透露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過土壤數字化讓鹽堿地上長出水稻,從15億畝鹽堿地里改造出1億畝良田。
據悉,華為與袁隆平雙方將共同研發(fā)并向客戶提供農業(yè)物聯網系統(tǒng)解決方案,計劃今年在國內部署2-3朵“沃土云”,位于青島城陽的沃土云平臺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進入試運行狀態(tài)。
胡厚崑表示,鹽堿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jié),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tǒng)”。華為方面解釋,這一技術除了改造鹽堿地,還可以對現存的18億畝耕地進一步優(yōu)化。
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并非直接生長在海水里,而是在海水經過的土地種植,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堿三大特性,因此可讓荒地變?yōu)榱继铩?/p>
這個項目由袁隆平主導和推動。袁隆平表示,按改良后每畝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改造1億畝鹽堿地,可以多供給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夠多養(yǎng)活8000萬人口。
據了解,“要素物聯網系統(tǒng)”就是土壤數字化,該系統(tǒng)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傳感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堿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傳送到華為云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能系統(tǒng)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2018年,阿里、京東、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佬都紛紛進入農業(yè)領域,想改變傳統(tǒng)農業(yè)現狀,或者說延伸自己的產業(yè)。而華為X Labs早在2017年就發(fā)布了智能農業(yè)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yè)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yè)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Γ朔几∑胶献髋囵B(yǎng)海水稻,則是對該白皮書看好智能農業(yè)市場而付諸的行動。
數據統(tǒng)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qū)農作物減產超過 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亟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yōu)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同時,由于歷史原因,農業(yè)創(chuàng)新面臨諸多障礙。因此,智慧農業(yè)將成為世界農業(yè)的“救命稻草”。
業(yè)內人士認為,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主攻農業(yè)科學。華為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效率更高,種植決策更精準;實行智能灌溉,用水更節(jié)約;投入更精細化,成本更低;利用物聯網對收集到的環(huán)境參數進行統(tǒng)一管理,建立農業(yè)的大數據庫;運用數據可追溯、支付系統(tǒng)、信息平臺和農業(yè)貿易平臺等,直接對接市場。二者的合作將有助于大力推進物聯網智慧農業(yè)。
- Gartner:2025年全球IT支出將達到5.61億美元,同比增長9.8%
- 消息稱去年全球IT支出超過5萬億美元 數據中心系統(tǒng)支出大幅增加
- 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數字基礎設施的演變
- 谷歌押注多模態(tài)AI,BigQuery湖倉一體是核心支柱
- 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飆升:到2027年將達到4萬億美元
- 量子與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的力量倍增器
- 華為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榮獲CC認證存儲設備最高認證級別證書
- 2024年終盤點 | 華為攜手伙伴共筑鯤鵬生態(tài),openEuler與openGauss雙星閃耀
- 特朗普宣布200億美元投資計劃,在美國多地建設數據中心
- 工信部:“點、鏈、網、面”體系化推進算力網絡工作 持續(xù)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