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Charles Babcock
編譯:徐婧欣
核心提示:Cloudian 針對企業(yè)云存儲業(yè)務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云存儲使用率呈上升趨勢,而在使用過程中又存在哪些問題呢?
對象存儲系統(tǒng)供應商 Cloudian 于 11 月初做了一項調查,參與調查的是來自英美的 409 位 IT 管理者,共有 16 個問題。參與者普遍反映在使用混合云存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
用戶選擇混合云的首要目的是存儲,調查顯示,68% 的 IT 決策者已經或是計劃在一年內采用公有云存儲作為本地部署存儲的補充。其中 28% 的公司已經開始使用云存儲,40% 的公司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采取行動。還有 13% 的調查對象表示預計在一年后會開始使用云存儲。公司采用云存儲主要是為了對數據進行備份。
IT 管理者將備份數據上傳至云后,不只得到了一份數據的復制品,而且將數據存儲至一個不同的數據中心,這樣即使自己的數據中心被破壞,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此外還有 19% 表示不打算使用云存儲。
Cloudian 是本地部署網絡存儲系統(tǒng)的供應商,地位與 Amazon Web Services S3 存儲服務不相上下,進行此次調查此次調查的目的是分析預期客戶使用云存儲的可能性。
Cloudian 認為在此次調查中,對于云存儲的概念存在一定爭議,一些調查對象認為 OneDrive 或者 DropBox 是云存儲,但他們的最初目的其實是實現(xiàn)文件同步和共享,而非大規(guī)模企業(yè)存儲。40% 的調查對象認為 Salesforce SaaS 或 Microsoft Office 365 屬于云存儲。
在調查對象中,有三分之一雖然仍在使用本地部署裝置,但是其本地部署裝置附屬于云存儲服務,這也是一種傳輸途徑,并能夠加快本地部署系統(tǒng)和云存儲系統(tǒng)間的文件傳輸。
Cloudian 在報告中總結道,公司使用云存儲的目的主要是文件共享、電子郵件和數據備份。「但是他們也希望將云存儲應用于更廣泛的領域」,還有 18% 的企業(yè)只使用本地部署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云存儲形成制衡。
美國 90% 的員工在工作時會使用智能手機,2015 年移動 app 下載量接近 1800 億,應該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快速實現(xiàn)公司轉型,又能將成本控制在承受范圍之內呢?
除了數據備份,調查對象也會將混合存儲系統(tǒng)應用在其他方面,其中將應用于網站基礎架構的占 52%;用于應用研發(fā)和測試的占 48%;用于技術應用的占 43%,用于媒體及娛樂的占 21%;用于醫(yī)學數據的占 21%。
使用混合云存儲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首先就是安全和成本問題。62% 的調查對象表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云的安全性,而 55% 則擔心成本過高。
59% 的調查對象表示,出于安全考慮,現(xiàn)在大約有 47% 的數據無法上傳至云端,將來或許也是如此,包括企業(yè)財務數據、客戶記錄、研究數據、電子郵件、文件共享以及其他協(xié)同數據。
企業(yè)擔心的問題還包括存儲系統(tǒng)管理的復雜性、與其他系統(tǒng)的互操作性以及使用云存儲所需技能。
全球很多企業(yè)都開始考慮把本地部署存儲和云存儲相結合,而 Cloudian 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調查對象還未將應用程序上傳至云。關于要設計一個怎樣的混合系統(tǒng)才能滿足多種需求,還沒有達成共識。
那些尚未使用云存儲的企業(yè)并不明確自己會選擇何種混合系統(tǒng)界面。
可見,當前在國外,絕大部分企業(yè)在使用本地部署存儲工具的同時,也愿意嘗試使用云存儲,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云存儲的使用率仍呈上升趨勢。
而在國內,云存儲業(yè)務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2016 年以來,新浪微盤、115 網盤、360 云盤個人免費版等多家網盤陸續(xù)宣布關閉。最近,三星云服務也發(fā)布公告,將于 2017 年 1 月 20 日之后關閉三星云。
互聯(lián)網服務類產品有著巨額的運營成本,單憑一些付費業(yè)務,云存儲產品難以獲得盈利。而且在「快播」事件之后,國家加大了監(jiān)管力度,各云平臺不愿背上「傳播不良內容」的罪名,成為下一個「快播」,這也促使了各服務商關停云存儲業(yè)務。
一方面,企業(yè)對云存儲服務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云存儲服務卻難以存活,所以國內云存儲業(yè)務將何去何從,還有待觀察。
- Gartner:2025年全球IT支出將達到5.61億美元,同比增長9.8%
- 消息稱去年全球IT支出超過5萬億美元 數據中心系統(tǒng)支出大幅增加
- 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數字基礎設施的演變
- 谷歌押注多模態(tài)AI,BigQuery湖倉一體是核心支柱
- 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飆升:到2027年將達到4萬億美元
- 量子與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的力量倍增器
- 華為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榮獲CC認證存儲設備最高認證級別證書
- 2024年終盤點 | 華為攜手伙伴共筑鯤鵬生態(tài),openEuler與openGauss雙星閃耀
- 特朗普宣布200億美元投資計劃,在美國多地建設數據中心
- 工信部:“點、鏈、網、面”體系化推進算力網絡工作 持續(xù)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